一、运动系统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肌肉三部分组成,是人们从事劳动和运动的主要系统,骨骼还有保护内脏的作用。
1.骨
骨即骨骼,指人或动物肢体中最坚硬的组成部分。
骨与骨的连接叫骨连接,有的骨连接为不动连接,例如颅骨;有的骨连接为微动连接,例如脊椎骨。
2.几个重要的骨连接
(1)脊柱: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这四道弯儿叫作“脊柱生理性弯曲”。
脊柱的作用:缓冲震动,保护内脏和大脑,负重。
(2)胸廓:由胸椎、胸骨、肋骨及韧带组成。胸廓的形状与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有关。
(3)骨盆:骨盆由骶骨、尾骨、髋骨组成。
(4)腕骨:腕骨共8块,出生时全部为软骨,以后逐渐钙化,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
(5)关节:骨与骨之间连接的地方称为关节,能活动的叫活动关节,不能活动的叫不动关节。机体不同部位的关节结构不同,所以活动范围及牢固程度也不同。家长切勿猛力牵拉儿童的手臂,儿童肘关节较松,当肘部处于伸直位置时,若被猛力牵拉,就可能脱臼造成“牵拉肘”(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
特殊关节——足弓:足弓是人类脚的重要结构,是跗骨、跖骨的拱形砌合,由足底的韧带、肌腱等具有弹性和收缩力的组织共同构成的一个凸向上方的弓。足弓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从踝关节经距骨向前分散到跖骨小头,向后传向跟骨,以保证直立时足底支撑的稳固性。扁平足(平足)指的是正常足弓的缺失、塌陷,扁平足合并有疼痛等症状时,就被称为平足症,需要治疗。
3.肌肉
肌肉是人体中能收缩的组织,由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组成。小儿肌肉容易疲劳,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精细动作随肌肉的发育而发展。
(二)3~6岁儿童运动系统的保健要点
1.教育儿童保持正确姿势,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预防脊柱变形。
2.组织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教育孩子不要从高处往硬地上跳,避免伤着骨盆。
3.供给充足的营养,经常晒太阳,促进身体产生维生素D以及对钙、磷等的吸收,特别是对钙元素的吸收。
4.适度的运动有助于脚弓的形成。勿猛力牵拉孩子的手臂,以防伤着肘关节。
5.影响骨生长发育的因素:因为骨的生长发育受生长素、甲状腺素等激素及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的影响,而人体生长素分泌的特点是只有在熟睡后分泌才会增多。所以,要保证儿童有充分的睡眠时间,良好的午休睡眠对幼儿的生长发育也很重要。
二、呼吸系统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呼吸。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气体交换的场所)组成。
1.鼻(嗅觉器官)
鼻由鼻腔和鼻翼组成。
鼻腔:①前部有鼻毛——阻挡灰尘;②表面有黏膜,能分泌黏液——保持湿润;③鼻黏膜内血管丰富——加温。
特点:儿童鼻和鼻腔相对短小,黏膜柔软,富有血管,鼻道狭窄,容易受到感染,易患鼻炎,易出血。
2.咽
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部有一对扁桃体,易感染,易患咽炎并引发中耳炎。
3.喉
喉既是呼吸器官也是发音器官。上呼吸道感染,会导致声带水肿,喉肌痉挛,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症状。
喉上方有一块会厌软骨,吞咽食物时避免异物入气管。由鼻子吸入的空气和经口腔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喉,之后各走各路,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气管位于食道的前面),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腭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鼻腔;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使会厌软骨就像门一样,将气管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在吞咽那一刻,我们的呼吸是暂停的。吞咽完毕,软腭、喉、会厌软骨迅速恢复原位,于是呼吸可照常进行。喉结构由软骨、韧带、喉肌和黏膜构成,喉腔内有一对声带,振动可发音。
4.气管和支气管
气管:上起环状软骨下缘,下至胸骨角平面,由16~20个“C”形软骨环构成,分颈、胸两部分。
支气管:右主支气管粗、短、直;左主支气管细、长、斜,故气管异物易落入右主支气管。
5.肺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呈半圆锥形,左肺分两叶,右肺分三叶。
结构:由支气管树和肺泡组成,左右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两肺,反复分支形成支气管树。
(二)3~6岁儿童呼吸系统的特点
1.呼吸肌力量差,肺活量小,呼吸表浅,呼吸频率快。这是因为婴幼儿胸部肌肉不发达,胸腔狭小,肺的容量也小,所以只能以加快呼吸的频率来代偿。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在呼吸时,几乎看不到胸部在运动。观察幼儿的呼吸次数,要观察腹部的起伏。
2.鼻腔狭窄易发生鼻阻塞。婴幼儿鼻腔狭窄,黏膜薄嫩,血管丰富,缺少鼻毛,容易受感染。感染时可引起鼻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从而会使鼻子不通气,以致影响睡眠和进食。小孩鼻腔后壁的淋巴组织发炎,堵住了鼻腔的通路,空气不能流通,小孩睡熟以后就鼾声大作。注意:若小儿午休打鼾,要联系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查看。
3.气管与支气管腔壁比成人的狭窄,黏膜柔嫩,纤毛运动差,易受感染和损伤。
4.肺弹力组织差,间质发育旺盛,血管比较丰富,充血多,含气少。随着年龄的增长,肺泡的容量和数量逐渐增加。
(三)3~6岁儿童呼吸系统的保健要点
1.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用鼻子呼吸。
2.教会儿童擤鼻涕。擤鼻涕的正确方法:轻轻捂住一侧鼻孔,擤完,再擤另一侧。擤时不要太用力,不要把两侧鼻孔全捂上使劲地擤。因为鼻腔里有一条条“暗道”与“邻里”相通,如鼻泪管与眼相通、耳咽管与中耳相通等,如果擤鼻涕时太用劲,就可能把鼻腔里的细菌挤到中耳、眼、鼻窦里,引起中耳炎、鼻泪管炎、鼻窦炎等疾病。
3.组织幼儿进行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学会运动过程中深呼吸;少做带有憋气的练习,促进胸廓和肺的正常发育;多参与户外活动;进餐时要小心,不要大声谈笑;注意保持居室、教室的空气新鲜,尽量多吸入新鲜空气。
4.预防呼吸道异物。呼吸道异物通常是指气管或支气管内进入外来物。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假如异物较大堵住气管,患者可在几分钟内因窒息而死亡。因此,气管异物是异物进入器官中较危险的一种,也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平时要多加预防,给儿童上好安全课。
(1)气管异物发病预兆及表现
气管异物的发病通常可分成四期。
①异物进入期:患儿多于进食中突然发生呛咳、剧烈的阵咳、气喘、声嘶、发绀和呼吸困难。若为小而光滑的活动性异物,如瓜子、玉米粒等,可在患儿咳嗽时,听到异物向上撞击声门的拍击音,手放在喉气管处有振动感。异物若较大,阻塞气管或靠近气管分支的隆凸处,可使两侧主支气管的通气受到严重障碍,因此发生严重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②安静期:若异物较小,刺激性不大,或异物经气管进入支气管内,可在一段时间内,表现为咳嗽和憋气的症状很轻微,甚至消失。若出现或长或短的无症状期,会使诊断易于疏忽。
③刺激或炎症期:植物类气管异物因含游离酸,故对气管黏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豆类气管异物,吸水后膨胀,因此容易发生气道阻塞。异物在气道内存留越久,反应也就越明显,初期为刺激性咳嗽,继而因气管内分泌物增多,气管黏膜肿胀,会出现持续性咳嗽、肺不张或肺气肿的症状。
④并发症期:异物可嵌顿在一侧支气管内,久之,被肉芽或纤维组织包裹,造成支气管阻塞、易引起继发感染。长时间的气管异物,有类似化脓性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咳痰带血、肺不张或肺气肿,也会出现呼吸困难和缺氧。
(2)气管异物的预防
①最好不要给五岁以下儿童吃瓜子、花生、豆类等食物,也要提防儿童自己吃这些食物。吃西瓜时可先去掉瓜子,进食避免谈笑、哭闹或打骂小儿,要改掉边走边玩边进食的不良习惯,以防跌跤后啼哭,将口中食物吸入呼吸道。
②教育儿童不要把小玩具放在口中,发现儿童口中含有东西时要及时设法取出,但切不可强行夺取,以免哭闹后吸入。
③成年人应改掉工作时把针、钉等物咬在嘴里的习惯,以防发生意外,更主要是为了预防儿童模仿。
(3)气管异物救助——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美国外科医生海姆·立克于1974年发明的,其原理是利用突然冲击腹部的压力,抬高膈肌,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向上的气流,这股气流具有冲击性、方向性,它会快速冲入气管,从而将异物排出。施救者应站在患者的背后,左手握拳以拇指抵住患者上腹部(一般置于患者脐上),右手放在左手上,紧抱患者,利用拳头的冲击力向后、向上挤压患者的腹部。待把食物挤压到口腔时,用一手拇指和食指抓住患者的舌和下颌并向下牵拉,另一只手的食指沿口腔颊部轻轻伸向舌头根部,食指弯曲如钩状将误入的食物抠出,或鼓励患者咳嗽吐出。注意:千万不要用手指直接捅食物。
5.保护幼儿声带。婴幼儿的声带还不够坚韧,如果经常喊叫或扯着嗓子唱歌,“金嗓子”将失去圆润、清亮的音质,变成“哑嗓子”。因此应注意:不在有较大尘土或冷风的环境里唱歌;唱适合儿童的歌;注意饮食;若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时要多喝水,少说话。
6.急性喉炎。其症状是小孩忽然呼吸困难,吸气时憋气,嘴唇发青,咳嗽时声音发空,这种情况医学上称“犬吠”。这是因为喉部声带附近喉头水肿。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去医院,赶快治疗,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
7.护理感冒的儿童,要按医嘱给儿童用滴鼻药(如麻黄碱溶液),鼻子通气了,才能吃饭香、睡觉踏实。鼻子易出血区:接近鼻孔的鼻中隔上(鼻中隔的前下方)血管丰富,容易因干燥、外伤等原因出血。鼻出血止血方法:捏对侧脚后跟(踝关节与足根骨之间的凹陷处)、伸对侧手向上、云南白药吹进去、塞棉花、头部敷冷水毛巾。
三、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血液在体内流动的通道的统称,分为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它是一个封闭的运输系统,由心脏不停地跳动提供动力推动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为机体的各种细胞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和氧气,也带走了细胞代谢的产物二氧化碳。同时许多激素及其他信息物质也通过血液的运输到达其靶器官,以此协调整个机体的功能,因此,维持血液循环系统良好的工作状态,是机体得以生存的条件。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血液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周而复始、不间断地沿一个方向流动。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循环的管道,瓣膜是保证血液按一个方向流动的特有结构。根据血液循环的路线不同,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3.心率、脉搏和血压
(1)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叫心搏频率,简称心率。一般成人每分钟心脏搏动75次,年龄越小,心率越快。3~6岁儿童心率正常值是每分钟80~100次。
(2)脉搏:就是动脉的搏动。
(3)血压: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血压的单位是毫米汞柱。①收缩压:心脏收缩时,主动脉压升高到最高值。②舒张压:心脏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到最低值。儿童血压正常值的计算公式:收缩压=(80+2×年龄)毫米汞柱,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两侧胳膊测量血压是不一样的,临床一般以右侧为准。左侧接近心脏,所以左臂血压数值会高一些,右侧会低些,如果双侧血压值差超过10毫米汞柱,就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
儿童高血压诊断标准:2~5岁>115/75毫米汞柱,5~10岁>125/80毫米汞柱,10~15岁>135/85毫米汞柱;成年在90/60~140/90毫米汞柱是正常范围。
(二)3~6岁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
1.儿童心脏的特点:儿童心肌纤维束相互交织较松,弹性纤维少,心脏发育不完全,刚出生动脉导管、卵圆孔未闭合,心脏瓣膜功能不全,心肌收缩力较弱。多数具有生理性心脏病,随着年龄增长慢慢愈合。所以,新入园小班幼儿一定要注意进行特异体质筛查,有心脏杂音的小儿要多观察,以防心脏骤停。
2.儿童血管特点:血管壁薄,血管弹性小。
3.儿童血液与体重的比大于成年人的。
4.儿童心率、脉搏的特点:年龄越小,每分钟心率、脉搏次数越多。
5.儿童血压特点:儿童血压比成年人血压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肺收缩力加强而血管弹力有所下降,血压逐渐升高。
(三)3~6岁儿童循环系统的保健要点
1.合理营养。既要预防贫血,又要预防肥胖,以防给心血管问题留下隐患。预防动脉硬化始于婴幼儿时期,其关键在于一个“早”字,因为婴幼儿时期是包括饮食习惯在内的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的时期,为婴幼儿提供合理的膳食,使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受益终身。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锻炼是增强体魄,预防疾病的一剂良方,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对心功能有益。
3.规律地生活,动静交替。避免情绪紧张或突然的神经刺激,以免影响心脏和血管的正常机能;儿童的衣服和鞋袜不宜过小、过紧,以免影响心脏活动和血液循环;儿童每天应有正常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以利于保护心脏。
4.纠正幼儿挑食、偏食的毛病,预防缺铁性贫血。发烧时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
5.呼吸新鲜的空气,保证氧气的供给。
6.新入园小班幼儿一定要进行特异体质筛查,有心脏杂音的小儿要多观察,以防心脏骤停。
四、消化系统
人体一切活动都需要能量,能量是由食物供给的。食物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消化:食物在消化系统内被分解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称为消化。
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其中的营养成分由消化道的黏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的。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和胰腺等,他们能够分泌消化液,促进食物消化分解。消化系统的功能是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将食物分解成为能被吸收的营养成分,并进入机体血液和淋巴。
1.舌和牙齿
(1)舌:小儿因舌系带短,所以有时吐字不清。
(2)牙齿: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人一生有两副牙齿-乳牙和恒牙。6岁左右开始出第一颗恒磨牙,7~12岁逐个替换乳牙,12岁左右出第二颗恒磨牙,17~18岁以后出第三颗恒磨牙。
牙体组成:牙体由牙釉质、牙骨质、牙本质和牙髓四层组成。
(3)牙齿保健:提供必需的营养,及早防治慢性消化性疾病;注意口腔卫生,防止龋齿的发生。
2.食管
食管是前后扁窄的长管状器官,非进食情况下,食管两端前后壁借括约肌封闭,仅有少量稀薄黏液存于其内。食管上方起于环状软骨,上接咽,向下经纵隔穿膈肌的食管裂孔入腹腔,接于胃的贲门。成人食管一般长25~30厘米,直径为1.5~2.5厘米,下半部分管径较上半部分大。食管有一定的扩张性,完全扩张时其直径可达3厘米以上。食管的全长有三个生理性狭窄。第一个狭窄位于食管的起端,即咽与食管的交接处,相当于环状软骨和第六颈椎体下缘,由环咽肌和环状软骨所围成,距离中切牙约15厘米。第二个狭窄在食管入口以下7厘米处,位于左主支气管后方与食管交叉处,相当于胸骨角或第四、第五胸椎之间的位置,距离中切牙约25厘米。由主动脉弓从其左侧穿过和左支气管从食管前方越过而形成,该部位是食管内异物易存留处。第三个狭窄是食管通过膈肌的裂孔处,距离中切牙约40厘米。该裂孔由右向左,呈向上斜位。
在进行食管钡餐造影时,可见到食管上有三个小狭窄造成的三个压迹。当左心房出现病理性扩大时,第三个压迹更为显著。这三处生理性狭窄,尤其是第二、第三处狭窄为食管疾病的多发部位,如瘢痕、挛缩等,也常常是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3.胃
(1)胃的形态和分部:胃有两个口——贲门和幽门;两道弯——胃小弯和胃大弯;两个壁——前壁和后壁;四个部——贲门部、胃底部、胃体部、幽门部。
(2)胃的位置:胃的大部在左季肋区,小部在腹上区。
(3)胃壁的结构: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4层组成。
4.小肠
小肠由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成,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成人小肠长5~7米。小肠上起幽门,下接盲肠,是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器官。
小肠壁有适应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由环状襞、黏膜上皮、小肠绒毛、肠腺组成。
5.大肠
(1)大肠分为五部分: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2)大肠结构特征:大肠有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阑尾和直肠没有这些特点。
6.胰腺
胰腺是一个混合性分泌腺体,主要有外分泌和内分泌两大功能。它的外分泌主要成分是胰液,内含碱性的碳酸氢盐和各种消化酶,其功能是中和胃酸,消化糖、蛋白质和脂肪。内分泌主要成分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肠血管活性肽、胃泌素等。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血糖浓度。因为胰腺的内分泌功能损害了,就有可能导致糖尿病。因此,要想不得糖尿病,保护好胰腺是很重要的。如果在一次进餐时摄入大量的蛋白质,就有可能引发严重的急性胰腺炎;如果在吃大量蛋白质食物的同时,又过量饮酒,则对胰腺伤害更大。
7.肝脏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把肠道吸收的血浆葡萄糖转化成肝糖原储存在肝内;分泌胆汁,促进胰腺、肠液消化作用,帮助消化脂肪;清除血液中的杂质,对药物、酒精等有解毒作用。
(二)3~6岁儿童消化系统的特点
1.舌系带短。3~6岁儿童因舌系带短造成有时吐字不清。
2.牙齿不成熟。3~6岁儿童的乳牙和新萌出的恒牙的结构及钙化程度都不成熟,牙釉质和牙本质的致密度不高,牙齿咬面的窝沟较多,容易受致龋因素的影响,患龋齿率高。
3.易发生生理性流涎。儿童由于口部小肌肉不发达,易发生生理性流涎。流涎时要用软的纱布或毛巾及时擦去口水,以免浸泡着皮肤。
4.食管易受损伤。儿童食管比成年人短而窄,黏膜细嫩,管壁较薄,弹力组织较差,容易受损伤。
5.胃的消化能力弱。儿童胃粘膜血管丰富,胃肌层发育较差,胃壁较薄,消化能力较弱,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在胃内滞留的时间较长。
6.小肠的特点:(1)儿童的小肠相对比成年人长,吸收能力比成人强。(2)易发生肠套叠。因为儿童的小肠相对比成年人长,腹部受凉或者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容易发生肠套叠。肠套叠是指一节肠管反套到另一节肠管上,其症状是肚子疼、哭闹、粪便呈果酱样。发生肠套叠,一定要及时治疗。(3)胃结肠反射:小儿进食后立刻就想排便,甚至有的孩子饭还未吃完就出现腹痛要排便,一日三餐,至少也要排便三次,老人们也管这种现象叫“直肠子”。这是由于儿童肠道神经发育不完善以及肛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肠道的神经节极易被刺激,吃进去的食物都可能成为刺激源,使肠道蠕动加强、加快,结果表现为“一吃就拉”的胃——结肠反射,产生便意,故大便次数增多。这样的小儿一般大便性状如豆腐渣样粗糙,同时伴有面色差、食欲差、身体瘦弱、容易出汗,尤其刚入睡时身上出汗较多。这样的孩子抵抗力低,稍有护理不周,就会外感风寒,引起发热、咳嗽等疾病。也有极少数患儿,身体并不瘦,反而较胖,但是肌肉松弛,俗称为“虚胖”。
7.容易便秘。儿童大肠相对成人长,蠕动慢,容易引起便秘。有时虚功(屁)、食物团、凉水就能引起儿童剧烈腹痛,以致大汗淋漓。
8.易发生“低血糖休克”。儿童的肝脏分泌胆汁少,消化脂肪的能力较差;肝细胞分化不全,解毒功能较差;肝脏血液丰富,肝细胞再生能力强;儿童肝糖原储存较少,易发生“低血糖休克”。
(三)3~6岁儿童消化系统的保健要点
1.注意口腔卫生,保护乳牙。定期检查牙齿,培养幼儿进食漱口和早晚刷牙的习惯,不吃过冷过热的食物;不让儿童吸吮手指、托腮、咬下嘴唇、咬手指甲、咬其他硬物等;及早防治慢性消化性疾病,注意口腔卫生,防止龋齿的发生。
2.教育儿童不要随便吐唾液。唾液里含有丰富的酶,可以杀死细菌,并且有助于肠胃的消化吸收。另外,有了唾液的滋润吞咽才能顺利进行,唾液对胃还能形成一层保护膜。所以,教育孩子不要随便吐唾沫。
3.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吃饭,不在餐前吃零食或喝甜饮料,不暴饮暴食。用餐时间在30分钟左右,不边吃、边玩、边看电视。培养定时大小便的习惯,多吃些蔬菜、水果,搭配着吃点粗粮,有利于大便通畅。
4.儿童食谱须供应汤。因为儿童唾液腺发育不全(特别是体弱儿),唾液分泌得少,炒米饭等干性食物不易下咽,影响儿童进食及消化,不应供应。若要供应此类食物须供应汤。
食物的加工处理及温度要符合儿童特点,供给儿童的食品要求软、烂、绵,色、香、味、样俱全,食品要煮熟煮透、花样多、营养均衡、量充足。
5.预防消化不良和肠道疾病。儿童消化管的黏膜非常细嫩,血管较多,消化功能较差,因而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防止发生胃肠道疾病。儿童的肠管比成人的要长些,肠道蠕动也比成人弱,腹肌的推动力更是不足,这些原因造成食物通过比较慢,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便秘、厌食等症状。所以,要保证幼儿一日两正餐间隔时间为3.5~4小时,进餐时间为20~30分钟/餐。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唾液传染疾病,所以幼儿园提倡分餐制。儿童生活用品(餐具、水杯等)要分开使用,每餐后都要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
6.重视“直肠子”孩子。“直肠子”孩子应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改善的有效办法有:第一,注意日常护理,首先少吃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和油腻食物,因难以消化,吃多了增加胃肠负担,进食宁少勿多。患儿在脾胃虚弱的时候,进食愈多,营养愈丰盛,吸收得反而愈少,也会更加损伤脾胃,还可加重病情。第二,要进食热菜热饭,忌食冷饮冷食,水果也要少吃,不喝酸奶(酸奶影响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以免再伤中焦阳气,使病情加重。第三,建议最好进行中医诊治,经对症调理,会尽早治愈,以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五、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等组成。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1.肾脏
儿童年龄愈小,肾脏相对愈重。婴儿肾脏位置较低,2岁以内健康儿童腹部触诊时容易扪及肾脏。肾脏位于脊柱两侧,紧贴腹后壁,居腹膜后方。临床上常将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部位,称为肾区(脊肋角)。当肾有病变时,触压或叩击该区,常有压痛或震痛。
2.输尿管
儿童输尿管长而弯曲,管壁肌肉和弹力纤维发育不完善,容易受压而扭曲导致梗阻,易发生尿潴留而诱发感染。
3.膀胱
儿童膀胱位置比成人高,尿液充盈时,膀胱顶部常在耻骨联合之上,顶入腹腔,容易触及。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至盆腔内。
4.尿道
新生女婴尿道仅长1厘米(性成熟期3~5厘米),外口暴露且接近肛门,易受细菌污染。男婴尿道虽长,但常有包茎,尿垢集聚时易引起上行性感染,应注意卫生护理。
(二)3~6岁儿童泌尿系统的特点
1.肾功能较成人差。
2.膀胱贮尿机能差,排尿次数多。
3.调节泌尿系统的神经发育不完善,3~6岁儿童控制尿液的能力差,容易尿裤子。
4.尿道短,易发生上行性泌尿道感染,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
(三)3~6岁儿童泌尿系统的保健要点
1.每天饮水要充足。
2.培养定时排尿的习惯,防止尿频、憋尿及遗尿。
3.保持外阴卫生清洁,预防尿道感染。
4.注意观察尿色及气味,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5.加强锻炼,预防肾炎。
6.幼儿园厕所每天都要刷洗消毒。
六、神经系统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它们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周围神经包括与脑和脊髓相连的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神经元,它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1.脑
脑包括端脑和间脑。端脑是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大脑半球组成,是人类脑的最大组成部分,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
2.脊髓
脊髓是人和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呈索状,位于椎管中。脊髓的功能主要有传导功能与反射功能,还可调节内脏的活动。
(二)3~6岁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
1.脑的重量变化快。3~6岁儿童脑重量进一步增加,5岁时达成人的90%。
2.神经纤维的髓鞘化逐渐完成。3~6岁儿童神经纤维的髓鞘化继续完善,6岁末几乎所有的皮质传导通路都已髓鞘化。髓鞘是神经纤维的绝缘体,没有它,神经传导会互相干扰。例如,3岁以下儿童的髓鞘发育不完善,发烧时很容易引起小儿高热惊厥。
3.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均衡。人出生时,脊髓和延髓已基本发育成熟,这就确保了婴幼儿的呼吸、消化、血液循环和排泄等器官的正常活动,也保证了新陈代谢的调节。而小脑的发育则相对较晚,这是儿童早期肌肉活动不协调的主要原因。
4.容易兴奋,容易疲劳。3~6岁儿童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过程不够完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容易兴奋。平衡、躲闪能力较差,动作不协调,易疲劳。
5.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3~6岁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因此自制能力差,注意力易转移,行为容易受情绪的影响。
(三)3~6岁儿童神经系统的保健要点
1.儿童需要大量的睡眠和能量来支持神经系统的发育,充足的睡眠是身体发育(包括脑发育)所必需的前提条件,午休睡眠对孩子很重要。
2.神经系统的发育是儿童生理、心理、行为发展的基础,而儿童的行为,如爬、跑、跳、动手操作等,又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故在儿童一日生活中应安排丰富的游戏活动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3.保证空气新鲜。儿童脑的耗氧量占全身的1/2,所以儿童的生活环境要空气新鲜,活动室要经常通风换气。
4.教学活动时间不宜长。通常一次教学活动小班15~20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30~35分钟。
七、内分泌系统
(一)对3~6岁儿童影响较大的内分泌腺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内除神经系统以外的又一个重要的机能调节系统,由内分泌腺、分散存在的内分泌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组成。对儿童影响较大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垂体、胸腺和松果体。
1.甲状腺
甲状腺是人体中最大的内分泌腺,分泌的甲状腺素有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提高神经系统兴奋等功能。
2.脑垂体
脑垂体位于大脑底部,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它能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素、催乳素、黑色细胞刺激素等,还能够贮藏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这些激素对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
3.胸腺
胸腺为机体的重要淋巴器官,其功能与免疫紧密相关,分泌胸腺激素及激素类物质,是具有内分泌机能的器官。幼儿期胸腺的发育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二)3~6岁儿童内分泌系统的特点
1.内分泌系统不稳定。许多激素和抗激素制剂会扰乱儿童内分泌,导致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等功能发生变化,影响生长发育。
2.矮小症与巨人症。生长素分泌的特点是从儿童时期到青春前期,在睡眠时分泌旺盛,晚上9时至次日上午7时所分泌的生长素数量是白天14个小时的3倍,特别是在晚上9时入睡后的70分钟,可出现一个分泌高峰。
儿童期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会导致侏儒症,而分泌过多会导致巨人症。
(三)3~6儿童内分泌系统的保健要点
1.保证足够的睡眠,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的生长发育受生长素、甲状腺素等激素的影响,人体生长素分泌的特点是只有在熟睡后分泌才会增多。所以,要保证儿童充分的睡眠时间,良好的午休睡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也很重要。所以,每天要保障儿童合理的营养、充足的睡眠,从而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2.提供科学合理膳食,防止碘缺乏症。
3.不盲目服用营养品,防止儿童性早熟。
八、感官系统
(一)感官系统的组成
感官系统指人体感受外界刺激的系统。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等(本书只介绍视察器官和听觉器官)。感觉是感官的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
1.视觉器官——眼球
眼球是感受光线刺激的视觉器官,由眼球壁和眼球内折光物质组成。眼球周围的附属结构除眼肌外,还包括眼睑、结膜、泪腺、睫毛、眉等。
2.听觉器官——耳
耳是听觉和平衡觉器官,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三块听小骨和咽鼓管开口;内耳包括耳蜗、半规管和前庭。
(二)3~6岁儿童感官系统的特点
1.眼球前后径较短,呈生理性远视,一般到5~6岁左右转为正视。
2.晶状体弹性大,调节能力强,因此能看清很近的物体。如果幼儿形成不良的用眼习惯,长时间视物过近,则会使睫状肌过度紧张而疲劳,以致使晶状体变凸,形成近视。
3.外耳道比较狭窄,外耳道壁尚未完全骨化。
4.咽鼓管相对比较短、平直,管径较粗。当鼻腔有感染时,病菌易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三)3~6岁儿童感官系统的保健要点
1.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2.创设良好的采光条件。给儿童提供的书籍,字号应大,字迹、图案应清晰,教具大小要适中,还要颜色鲜艳、画面清楚。
3.定期给儿童测查视力,教育儿童不要揉眼睛,毛巾、手绢要专用,以预防沙眼、结膜炎。预防眼外伤,照顾视力差的儿童,减轻他们的用眼负担,合理安排他们的座位,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并让他们经常望远。
4.教育儿童不要自行清洁外耳道,避免损伤。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耳进水。
5.远离强声或持续的噪声环境,避免使用耳机。有耳毒性药物致聋家族史者,应当主动告知医生。
6.避免头部外伤和外耳道异物。对于患腮腺炎、脑膜炎等疾病的患儿,应当注意其听力变化。
九、生殖系统
生殖是生物繁衍后代,保证种族延续的重要生命过程。生殖系统可分为外生殖器官和内生殖器官两部分。
(一)儿童生殖系统的特点
儿童的生殖系统发育缓慢,进入青春期后发育迅速。
(二)儿童生殖系统的保健要点
1.注意科学的、随机的性教育。
2.保持外生殖器的卫生。
3.避免翻越或跨坐在硬物上,以免外伤。
4.生殖器官疾病要及早诊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