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具体讲,儿童心理学就是研究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儿童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学科。学习儿童的心理活动,掌握其特点,可以为保育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形成和表现是服从一定客观规律的,小班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很低,这是客观规律决定的,到了大班,经过培养,自我意识会发展起来,这也是客观规律的表现。儿童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一、学习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一)学习儿童心理学,有助于确立科学合理的儿童发展观、教育观,也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儿童观。3~4岁的孩子与5~6岁的孩子心理活动不一样,当然他们也同小学生不一样。儿童心理学会让我们明白,儿童有许多可爱的特点。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儿童,不能将他们当作小大人。
(二)学习儿童心理学,有助于更快地走进童心世界,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三)学习儿童心理学,有助于为儿童发展提供更加合适的环境。
二、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离不开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即使具有优越的环境,先天生理障碍也会使孩子智力发展迟缓。如一个天生失明的孩子,想要训练他绘画的基本技能,是很难的。
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①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②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每个儿童具有自己的遗传特性,这种不同的遗传特性是儿童心理发展与活动的个别差异的基础,也是进行因材施教的心理学依据。
(二)心理成熟
心理成熟是指儿童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儿童心理成熟经历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三)环境和教育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阳光、空气、水和花草树木等是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自然环境因素。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家庭状况都是影响他们心理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
健康的躯体和发育正常的大脑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在正常的遗传条件下,周围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成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出生后的环境影响来自家庭、托幼机构、学校、社会、各种媒体等。家庭是儿童从出生到青少年阶段接触最密切的环境,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影响最大。和谐的家庭关系、父母良好的道德品德、充满爱的安定环境和丰富充实的生活都会使儿童有健康的心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模仿的榜样。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对儿童早期情绪和性格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溺爱和照顾过多会使孩子形成幼稚、胆怯、任性、无责任心、社会适应性差、依赖性强的性格;对孩子采取冷漠忽视或粗暴压制的态度,则会使孩子的性格倾向于对人冷漠、孤僻、不合群,有时则有反抗、暴躁、执拗的表现;父母对子女态度亲切、讲理、民主,则儿童大多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积极向上,父母对人处事的行为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父母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儿童,理解和认识儿童的兴趣、爱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儿童主动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