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患者所进食物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或食物含有毒素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在幼儿园,食物中毒属于安全事故,要严加防范。
(一)临床表现
食物中毒根据病因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1.胃肠型食物中毒
胃肠型食物中毒多见于气温较高,细菌易在食物中生长繁殖的夏、秋季节,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要特征。
2.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
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所产生的肠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引起葡萄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食品主要有淀粉类(如剩饭、粥、米面等)、牛乳及乳制品、鱼肉、蛋类等,被污染的食物在20℃~22℃室温下搁置5小时以上时,病菌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此毒素耐热力很强,经加热煮沸30分钟,其毒力仍可致病。该病以夏、秋二季为最多。
3.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了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该菌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副溶血性弧菌是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临床上以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水样便等为主要症状。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具有暴发起病(同一时间、同一区域、相同或相似症状、同一污染食物)、潜伏期短(数小时至数天)、有一定季节性(多夏、秋季)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特点。
4.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是由于摄入大量变形杆菌污染的食物所致,属条件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变形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根据生化反应的不同可分为普通变形杆菌与奇异变形杆菌,有100多个血清型。大量变形杆菌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肠毒素,引致食物中毒。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为胃肠型及过敏型。
(二)检查
1.细菌培养。取可疑食物、呕吐物和粪便做细菌培养。
2.细菌学、血清学检验、血培养。所以,幼儿食堂工作人员要按餐饮卫生要求,严格做好食品留样工作。
(三)处理
幼儿园如发现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现象,要立即启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副组长迅速与急救中心联系,把中毒的幼儿送往医院进行抢救,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同时在第一时间通知上级主管领导和卫生监督所。组长在第一时间通知教育局和食品药品监督局,积极做好事后预防控制工作。
二、食物中毒的原因
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
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据统计,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而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及鱼、奶、剩饭等。
食物被细菌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1)禽畜在宰杀前就是病禽、病畜。(2)刀具、砧板及用具不洁,生熟交叉感染。(3)卫生状况差,蚊蝇滋生。(4)食品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物。(5)食前未充分加热,未充分煮熟。
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始作俑者有沙门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肉毒杆菌、肝炎病毒等。
2.真菌性食物中毒
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入这种毒性物质所发生的中毒,称为真菌性食物中毒。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3.动物性食物中毒
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动物性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食品主要有两种:一是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作食品误食引起的中毒反应;二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食用鲐鱼等也可引起中毒。近年,我国发生的动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河豚中毒,其次是鱼胆中毒。
4.植物性食物中毒
植物性食物中毒一般指因误食有毒植物或有毒的植物种子,或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把植物中的有毒物质去掉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最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为菜豆中毒、毒蘑菇中毒和木薯中毒。可引起死亡的有毒蘑菇、马铃薯、曼陀罗、银杏、苦杏仁、桐油等。植物性中毒多数没有特效疗法,对一些能引起死亡的严重中毒,尽早排除毒物对中毒者的预后非常重要。有毒植物主要有三种:(1)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由含毒成分的植物加工的制品当作食品,如桐油,大麻油等;(2)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将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作食品食用,如木薯、苦杏仁等;③在一定条件下,含有大量有毒成分的植物性食品,如鲜黄花菜、发芽马铃薯、未腌制好的咸菜或未烧熟的扁豆、豆浆等。
5.误食有毒化学性食品
食入化学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病特点是:发病与进食时间和食用量有关,一般进食后不久发病,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从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可测出有关化学毒物。在处理化学性食物中毒时应突出一个“快”字,及时处理不但对挽救病人生命十分重要,同时对控制事态发展,特别是群体中毒和一时尚未明缺的化学毒物更为重要。
有毒化学物质主要包括:(1)被有毒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2)添加非食品级、伪造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3)因贮藏等原因,造成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如油脂酸败造成中毒。
三、幼儿园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幼儿园全体保教人员都要高度重视幼儿的食品安全工作,要成立“食品卫生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各项制度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1.幼儿食堂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建立健全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2.幼儿园应当为儿童提供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生活饮用水,保证儿童按需饮水。每日上、下午各集中饮水1~2次,3~6岁儿童每次饮水量100~150毫升,并根据季节变化酌情调整饮水量。
3.儿童膳食应当由专人负责,建立有家长代表参加的膳食委员会,并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民主管理。
4.幼儿园食品应当在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单位采购,并建立食品采购和验收记录,食品进货必须进行查验及索票索证,并进行查验。
5.幼儿园食堂应当每日清扫、消毒,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餐具实行餐餐清洗消毒保洁制,并按刷、洗、冲、消毒的流程进行操作。食品加工用具必须生熟标识明确、分开使用、定位存放。餐饮具、熟食盛器应在食堂或清洗消毒间集中清洗消毒,消毒后存放在指定位置并密封。库存食品应当分类、注有标识、注明保质日期、定位储藏。食品卫生检查时要严格细致用消毒棉签对餐具边檐、凹陷处进行擦拭检查。对每天进入幼儿灶的各类食品进行严格的检验,如蔬菜质量、饭菜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并做好记录。
6.从食品采购到入口严把“五不”质量关,即采购员不买腐烂变质、过期的食品,食品验收员不收腐烂变质、过期的食品,加工人员不加工腐烂变质、过期的食品,保教人员不给幼儿分发腐烂变质、过期的食品,教育幼儿不吃腐烂变质、过期及垃圾食品。还要做好供给幼儿的食品留样工作,每餐取样100克,保存在食品留样专用冰箱内,保留48小时。
7.严格遵守食品卫生加工操作原则:即生进熟出,生熟分开,用于原料、生熟、半成品、成品的工具和容器有明显的区分标志,并严格分开使用。
8.精细化管理、规范化操作。幼儿食堂应实行精细化和标识化管理、规范化操作、常态化的工作模式及严格生熟分开的工作流程。
在精细化管理中,“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精细化管理并不是管理的最终目标,而是一种延续和发展,把管理落实到每一个细节,精心对待每一件小事,精心管理每一样食品,精心服务于每一个幼儿,精细完成食品加工过程的每一个步骤,严防食物中毒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