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表现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父母们常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越大越让人烦。”“这孩子从来不好好吃饭。”“我们这孩子从来不早睡觉。”“越让她向东,她偏往西。”“就知道玩,一点不喜欢学习”……
也许说这些话时爸爸妈妈是无心的,有时只不过是发发牢骚,缓解一下心理压力,有时甚至是在用说“反话”的方式表达了对孩子的一种喜爱,但殊不知,这些话语伤害的是孩子幼小的心灵,甚至是给孩子以暗示:
——我就是不好好吃饭的孩子。
——我就是不能早睡觉。
——我从来不听爸爸妈妈的话……
这恐怕不是爸爸妈妈的初衷吧?所以,请有这种习惯的爸爸妈妈改一改这样的习惯用语吧,不要让孩子在充满抱怨和牢骚的消极环境中成长,这样的环境对孩子来说,就像是阴天对于小树苗一样,得不到阳光、温暖、和煦的春风,小树怎么能长成健康挺拔的大树呢?
如果爸爸妈妈不但抱怨宝宝,而且推及到自己身上,自怨自叹,对孩子的影响就更不好了。比如,这样的话:
“我怎么这么倒霉,有你这么个捣蛋孩子”,“你要是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再这么闹,我就把你送别人家去”,“下次再这样,妈妈就揍你屁股”,“你看人家小聪的妈妈多省心,哪像我!”
这样的话爸爸妈妈可能是在气头上说的,“不喜欢”“送别人家”这样的结果当然不会发生,但孩子并不能够理解,就算理解了,听到这样的话,谁又会高兴呢?这样否定和厌烦的话会导致孩子的不安全感、负罪感,甚至对父母的反抗。
消极的评价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夸张和空泛的表扬对孩子同样没有好处,比如:
“你真是个听话的孩子”——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听话”“乖”意味着“好”孩子,可是,最听大人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这个“好”是指哪个方面?恐怕这个“好”的含义就是“让大人省心”吧?如果孩子一切都听大人的,没有或者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主张,孩子的创造力、好奇心、冒险精神、探索精神如何体现?那还是孩子吗?
“你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孩子”——如果宝宝深深地记住了这一概念,那么如何面对“有比我更漂亮的孩子”呢?
“你比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棒”——将来宝宝如何面对“有比我更棒的孩子”这一现实呢?
这样绝对、空泛的表扬会导致孩子自我膨胀、心胸狭窄、唯我独尊,将来难以接受“有人比我强”这样的现实,难以承受挫折。
表扬也是一种艺术,爸爸妈妈不要大而化之,需要针对某一件具体的事,或者宝宝体现出来的某一种长处、优点、好的品德进行适度的表扬:“宝宝这幅画颜色搭配很好,妈妈很喜欢”,“宝宝刚才把饼干分给小朋友了,妈妈很高兴”,“宝宝戴上这个帽子真好看,真是一个漂亮的宝宝!”
※贴心提醒※ 无论做什么游戏,爸爸妈妈都要记住宝宝理解能力强于表达能力的特点,尽量让宝宝多做、多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