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套百年前的老课本

一套百年前的老课本

时间:2023-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老课本虽然语言文白交加,一些生活内容也较为久远,但是却有着丰富的取材、贴近儿童心理的内容和语言、活泼的文体、精美的插图、新颖的编排。课本于1932年初版,后重印40多次。这套课本于1917年问世,十年中共发行七八千万册。

这是一套已尘封近百年前低年级语文课本,在21世纪的今天由出版社重新选编出版,却受到了广大家长和小朋友的喜爱。这些老课本虽然语言文白交加,一些生活内容也较为久远,但是却有着丰富的取材、贴近儿童心理的内容和语言、活泼的文体、精美的插图、新颖的编排。

《开明国语课本》由文学大家叶圣陶亲自编写,初年级课本文字全部为手写体,由丰子恺书写并手绘插图。这些大家给儿童编写课本不觉“大材小用”,因为他们要将真善美、爱、正直传达给孩子,由此树立一生的品行情操、人格和智力。课本于1932年初版,后重印40多次。

“薄薄几张纸,纸上许多黑蚂蚁。蚂蚁不做声,事事说得清。”(《绿衣邮差上门来》)

“柳条长。桃花开。蝴蝶都飞来。菜花黄。菜花香。蝴蝶飞过墙。飞,飞,飞,看不见,蝴蝶飞上天。”(《柳条长》)

“农人种田。有的种麦。有的种棉。农人种了麦,大家有得吃。农人种了棉,大家有得穿。”(《农人种田》)

像这样奇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妙趣横生的描写,优美、简洁、质朴的语言在书中比比皆是,其精彩令人目不暇接。课本不仅有对日常生活、大自然的描绘,还有笑话、寓言、历史人物和传说、科普文章,很多符合儿童心理和阅读口味的妙文佳作。

《商务国语教科书》由庄俞等编写,文学大家张元济校订,语言文白交加,非常简洁、精炼,内容从儿童最熟悉的日常生活取材,注意介绍季节时令、自然万物、工业、农业、商业方面的实用知识,内容丰富、涉猎广泛,中间还穿插了一些聪明孩子的故事。这套课本于1917年问世,十年中共发行七八千万册。

“种桑数亩,春日发芽,芽渐大而成叶。农家妇女,携剪刀与筐,同往采桑,以为饲蚕之用。”(《采桑》)

“池中种荷花,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荷》)

“四面陆地,水潴其中。小者曰池,大者曰湖。湖水深阔,巨舟可以往来,水中产鱼虾,多菱藕,而灌田尤便。故湖滨之田,收获颇丰。”(《湖》)

“中秋放假,儿问父曰,何谓中秋,父曰:秋季共有三月。七月为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为季秋。八月十五日,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

……

如此短文,用优美、精练的语言向儿童展开了大千世界优美、丰富的画卷。

《世界书局国语课本》由魏冰心编写,是受五四运动新文化影响最早,用白话文编写的教科书之一,特点是语言活泼、体裁丰富,有自然故事、生活故事、历史传说、儿童民歌、寓言、笑话等,图文并茂,朗朗上口。如:

“池边有几株杨柳。一天早晨,黄莺停在树枝头,唱着歌儿不住口。我走到树下静听,仿佛在舞台上,正在合奏音乐的时候,好听呀!我哪肯离开了他就走。”(《池边》)

“三月里采茶茶发芽,姊妹提篮到山崖。东山茶多西山少,不论多少采回家。四月里采茶正当春,娘在房中绣手巾。两边绣出茶花朵,中央绣出采茶人。五月里采茶人更忙,蚕桑未来了又插秧。采得茶来蚕不饱,喂得蚕来秧又黄。”(《采茶》)

※贴心提醒※ 3岁的宝宝喜欢可以变形、拆卸、安装、电动玩具,尤其是刺激性强的大型玩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