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是由病菌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大量繁殖的一种严重疾病。感染的途径可以在子宫内感染、分娩时和出生后感染。
子宫内感染是由母体患有感染性疾病,病菌通过血液循环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中,也可经过被病菌污染的羊水使胎儿感染,引起败血症。
分娩时感染是由于分娩过程中出现羊膜早破,病菌经过破裂口侵入胎膜腔感染胎儿。个别的因旧法接生、分娩时消毒不严而感染。
出生后感染是通过脐带、皮肤或口腔黏膜等途径,使病菌进入新生儿体内而引起感染。
子宫内及分娩时感染的败血症,大多在出生3天内发病,以大肠埃希菌和链球菌感染为主。出生后感染的败血症发病较晚,大多在出生5天左右发病,主要由葡萄球菌感染发病。
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白细胞与病菌作斗争的能力差,一旦感染后,病菌很快通过皮肤及黏膜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扩散到全身而形成败血症,新生儿病势发展快,面色苍白发青,不吃不哭、精神萎靡,出现黄疸并逐日加重,体温不稳定,多数体温不升,也有超高热达40~42℃现象。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皮肤有出血点。如能早期诊断,正确治疗,败血症是能治愈的。
最重要的是及早预防。①注意围生期保健,积极防治孕妇感染,以防治胎儿在宫内感染;②在分娩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产房环境、抢救设备、复苏器械等要严格消毒;③对早期破水、产程太长、宫内窒息的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预防性治疗;④做好新生儿护理工作,应特别注意保护好皮肤、黏膜、脐部免受感染或损伤,注意不要用布擦口腔黏膜,不用针挑“马牙”而损伤口腔黏膜,不使脐带受污染。平日要细心观察宝宝的皮肤、消化道、呼吸道有无感染,尽可能及早发现轻微的感染病灶,及时处理,以免感染扩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