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孕妇不同阶段营养要点

孕妇不同阶段营养要点

时间:2023-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孕妇蛋白质摄入足,则婴儿的身高发育正常。蛋白质不足不仅胎儿形体小,而且出生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实际上饮食中蛋白质不是100%吸收利用,一般孕妇蛋白质利用率大致为70%,再考虑到个体差异。我国建议孕妇蛋白质供给量为妊娠早期每天增加15g,妊娠晚期每天增加25g。一般轻体力劳动的妇女每天需要蛋白质65g,故妊娠中期需80g,妊娠晚期需要90g。

妊娠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妊娠早期(1~3个月),胎儿发育缓慢,体重每天增长1g,此期孕妇与正常人的要求相近或略增。妊娠中期(4~6个月),胎儿生长发育加快,体重平均每天增长10g,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均相应增加,妊娠晚期(7~9个月),胎儿生长发育更快,尤以妊娠32~38周时胎儿生长更为迅速,此时,母体还需储存更多的营养素为分娩做准备。

1.热能 决定孕妇能量需要的主要因素是:基础代谢、体力活动、脂肪储存。在妊娠时,这几个因素均发生变化,孕妇由于胎儿生长及子宫胎盘等附属组织增长等使其基础代谢率增加;孕妇体重增加,活动所消耗能量也增加;妊娠时还需2~4kg脂肪作为能量储备,以备分娩、哺乳消耗。所以总能量需要增加。FAO/WHO理论上曾这样估计:储备体脂150 600kJ(36 000kcal),维持代谢及组织合成150 600kJ(36 000kcal),转换效率为90%,故整个妊娠过程需增加(334 800kJ)(80 000kcal)能量。第一阶段为58 600kJ(14 000kcal)[+628kJ/d(+150kcal/d)],第二阶段为273 200kJ(65 300kcal)[+1 464kJ/d(+350kcal/d)]。实际上,由于孕后期体力活动减少,热能需要不必增加这么多,再者个体对热能需要差异很大,故孕妇能量是否足够,可根据孕妇增重情况来衡量。总增重12kg左右,中、后期体重每周增加0.4~0.6kg最适宜。WHO认为孕4~9个月,每天增加837kJ(200kcal),如活动不减,则增加1 192kJ(285kcal)。美国推荐第二、三阶段每天增加1 255kJ(300kcal)。我国定为后两阶段每天增加837kJ(200kcal)。调查显示孕中、后期热能摄入在10 040~10 460kJ(2 400~2 500kcal),婴儿出生体重最合适,热能摄入超过14 640kJ(3 500kcal),剖宫产率升高。研究结果显示,10 460~12 550kJ(2 500~3 000kcal),剖宫产率3.5%;12 550~14 640kJ(3 000~3 500kcal),剖宫产率16.7%;>14 640kJ(3 500kcal),剖宫产率35.0%。但能量不适宜低于10 040kJ(2 400kcal),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

2.糖类 胎儿耗用母体的葡萄糖较多,母体常需氧化脂肪来供给热能,脂肪氧化不全可产生酮体,故孕妇饥饿时易患酮症酸中毒。食物中一些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糖类,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海藻和多糖等膳食纤维都可以增加肠蠕动,吸收肠内水分防止便秘。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存在于水果中,易被人体吸收并迅速增高血糖;双糖如蔗糖在体内可分解为葡萄糖,多糖如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比较缓慢,不致引起血糖急剧升高。妊娠后半期肝脏内糖原合成及分解均亢进,糖类的完全氧化作为能源的利用也亢进。因此,妊娠时糖类的需求不断增加,其来源主要是粮谷类的淀粉,如摄入过多可导致孕妇肥胖,过少则热能不足,如在150g以下,就有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可能。一般每100kcal热能的食物至少有5g糖类,再加上要使膳食可口及矿物质、维生素的供给,糖类供热比应占到60%左右。在早期,反应严重,一定要注意供给足够的糖类。

3.蛋白质 妊娠期体内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蛋白质代谢较为旺盛,蛋白质的消耗较多,孕妇本身组织增长与胎儿生长发育均需足够的蛋白质。孕妇蛋白质摄入足,则婴儿的身高发育正常。蛋白质不足不仅胎儿形体小,而且出生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孕妇蛋白质需要量为1.25g/kg,体重才能保持氮平衡,如胎儿生长时蛋白质不足,出生时机体组织细胞数就会减少,特别是脑细胞发育较快,如果受到损害将不可逆。

母体除了通过胎盘向胎儿供给氨基酸以外,抗体也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胎儿对母体曾经接触过的抗原有被动免疫能力。孕妇需要增加925g(胎儿440g、胎盘100g、羊水3g、子宫166g、乳腺81g、母体血液135g)蛋白质,以供正常体重胎儿及自身增加的附属组织(子宫、胎盘等)的形成,并为分娩、乳汁分泌做准备。如以妊娠280天计算,平均每天需要增加3.3g蛋白质,但实际上新组织的合成增长不是等同速度的进行,妊娠2个月时才开始速度加快,以后逐渐加快速度,直到足月产,所以蛋白质需要与此增长速度相关。在妊娠第一个月时,只需额外每天增加0.6g蛋白质,但在孕30周时(7个月),则应为每天增加6.1g。这是指人体能100%完全利用的蛋白质。实际上饮食中蛋白质不是100%吸收利用,一般孕妇蛋白质利用率大致为70%,再考虑到个体差异。我国建议孕妇蛋白质供给量为妊娠早期每天增加15g,妊娠晚期每天增加25g。一般轻体力劳动的妇女每天需要蛋白质65g,故妊娠中期需80g,妊娠晚期需要90g。这个数值的基础是蛋白质来自混合膳,1/3来自优质蛋白(30%~50%)。注意热能摄入足够很重要。

4.脂肪 胎儿发育过程中需要摄入适量的脂肪,脂肪分为饱和、不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酸是胎儿神经系统发育所必需的。神经元、髓鞘发育最快,一直到2岁,神经元髓鞘的生长是胎儿期3个月开始到出生后一年完成。如缺少一定量的必需脂肪酸,可推迟脑细胞的分裂增殖。脂肪可促进乳汁的分泌,妊娠全过程中孕妇需增加脂肪2 000~4 000g,故孕妇每天应补充适量的脂肪。如孕期血脂增高,脂肪摄入量不宜过多,每天60~70g,其中必需脂肪酸3~6g,植物油中必需脂肪酸脂占40%,每天供给7.5~15g植物油即可。妊娠期储存的脂肪可作为缺乏时的补充,并防止母体组织的分解代谢,妊娠期间增加的脂肪,足以为哺乳期提供产后4个月内每天300kcal的热能。胎儿的脂肪在20周时仅占体重的0.5%,28周增加为3.5%,出生时达16%。

脑组织中的ε-3脂肪酸,尤其是DHA(条件必需脂肪酸)占30%~40%,DHA是胎儿神经、视网膜发育阶段必需的。怀孕第8周可大致辨认胚胎的大脑皮质,大部分脑神经细胞在出生前分裂增殖而成,其中妊娠第10~18周增殖极快,第23周大脑皮质细胞结构已成型,出生第一年脑发育也很快,脑神经细胞分裂增殖持续到2岁,故孕时摄入ε-3脂肪酸有利于胎儿脑发育。鱼油(DHA、EPA:沙丁、鲭、大马哈鱼)等富含ε-3系列脂肪酸。

5.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1)钙:体内的钙99%以羟磷灰石形式构成机体骨骼及牙齿。出生时婴儿骨骼已部分钙化,故胎儿生长仍需一定量的钙。妊娠早期每天需钙7mg,妊娠中期增至110mg,妊娠晚期则为350mg。由于我国钙摄入普遍不足,母体平时储存的钙也不多,在妊娠整个过程中都需补钙。

我国孕妇RDA第2期增加200mg(1 000mg),第3期增加700mg(1 500mg)。有人认为即使低钙摄入也能孕育良好的胎儿,即低钙适应问题。关于低钙适应是有此现象!但谁也不敢肯定在妊娠或哺乳时也能有此安全的适应。有人观察到妊娠时低钙摄入,在第2阶段对钙吸收增加,孕妇钙吸收率增加,尿排出增多,骨转移增加,胎儿即从母骨中获取其所需要的钙。故孕妇低钙摄入可导致骨软化,甚至骨盆畸形,近年来还认为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关,孕妇补给充足的钙,能使舒张压下降,能降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产后泌乳与钙也有关系。孕妇补钙不足绝经后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所以孕妇应注意钙补充:奶(250ml含钙300mg)、奶制品、绿叶菜、豆制品、海带、虾皮、芝麻酱等。但要注意,钙摄入也不可过高,高钙可影响铁、锌、镁、铜的吸收,钙是锌吸收的拮抗物。

(2)铁:母体缺铁性贫血对胎儿影响不大,婴儿贫血多因早产所致。但有报告显示,中、重度贫血母亲,胎儿易流产、死产、足月低体重儿(即宫内生长发育迟缓),这可能与血红蛋白减少影响了运送到子宫、胎盘、胎儿的氧量有关。

孕妇贫血可使她们心脏负担增加,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此外,1/4孕妇的异食癖与贫血也有关。妊娠时需铁1 200mg,其中300mg用于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570mg供给母体红细胞利用,其余准备补偿分娩时的损失,育龄妇女因月经每月失血30~50ml,故易发生储铁量不足,妊娠后期易患缺铁性贫血。我国铁摄入量多数平均为20mg左右,动物性铁不足总量1/5,孕期血红蛋白逐渐下降,血清铁、运铁蛋白、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均下降,惟有游离原卟啉升高。缺铁性贫血孕中期检出率9.2%,末期15.2%。缺铁性贫血可能与维生素A缺乏有关。维生素A缺乏妨碍肝中铁释放,此外维生素A在细胞增殖中起作用,红细胞增殖也需要维生素A。维生素B2也影响铁的吸收利用。

谷物中的铁不易被吸收,而动物肌肉中的铁较易被利用,以粮食为主食的国家应特别注意铁的补充。我国建议妊娠妇女每天应供给铁28mg;如维生素C摄入不足的孕妇,铁的供给量还应增加。防止妊娠期缺铁,应在未孕时即增加铁的摄入量,在妊娠期至少应有300mg的铁储备。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动物肝脏、肉鱼禽类、豆类、绿色蔬菜,蛋黄中铁的吸收率低,但含铁丰富,仍可作为婴儿辅助食品。

美国RDA为孕期30~60mg,只能用药丸来补充,认为如不补充会有1/3~1/2孕妇贫血,相反英国则只增加11mg/d,认为此时无月经丢失,肠道吸收率又有调整,可以达到铁平衡。注意用药丸(FeSO4)补充后,易有胃肠道症状,并要防止对锌的干扰。

(3)锌:锌是体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参与热能代谢、蛋白质和胰岛素的合成,与生育、免疫均有关。妊娠时,锌的需要量增加,平均每日胎儿、胎盘需要0.75~1mg锌。动物实验表明,大鼠妊娠缺锌,胎仔各种先天性缺陷增加。人群调查结果显示:新生儿体重与母体锌营养呈正相关;锌缺乏与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发生率有关,缺锌可使羊水的抗微生物活性物质缺乏,胚胎神经细胞数目减少,甚至发生神经系统畸形。国外学者认为,脊柱裂是母体缺锌、婴儿先天性锌代谢障碍共存的结果,脊柱裂的婴儿,纤维细胞锌摄取障碍;低锌与流产有关。

目前,因进食精加工粮食过多,而原粮减少,很多人处于缺锌的边缘状态。孕妇缺锌状况,以血浆中Zn<10.71mmol/L为标准。北京孕妇早、中、晚孕期Zn缺乏发生率分别为6.5%、20.2%、25.7%。缺锌一方面是供给少,另一方面是其锌为结合状态,不被机体吸收。锌不可过高。孕鼠高锌,死产,吸收胎增多。锌摄入过多会影响铜、铁等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

我国尚未制定孕妇锌的供给量,美国建议孕妇锌的供给量是每天20mg。锌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

(4)碘: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而甲状腺素在调节基础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活化多种酶,调节人体物质代谢和热能交换,促进胎儿生长发育方面起重要作用。孕期甲状腺功能活跃,碘需要量增加。孕早期缺碘易导致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及听神经损害,出生后可有脑损害。孕妇缺碘,蛋白质合成不良,胎儿生长发育受限,儿童易患克汀病,体格、智力障碍。碘缺乏病遍及全球,碘缺乏病达10亿,中国4.25亿,5月5日《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规则纲要》决定,1994年达到全民食用碘盐(1吨NaCl+KI 10g,KI含I276.5%摄入15gNaCl≈115μgI)。怀孕时过量用碘(治疗用),婴儿有先天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功能减退,新生儿病死率高,存活者也有智力障碍。可能每天最大耐受量为1.0mg[0.017mg/(kg·bw)]超过2mg有害。

(5)其他: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活性成分,与其他抗氧化剂共同保护细胞及细胞膜;也保护胎儿免受一些金属毒物如汞、镉的毒作用。硒过低,也可能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关,但孕妇摄入过高会干扰含硫蛋白质的代谢而影响胎儿正常生长。动物实验证实,硒过高有致畸作用。孕妇供给量为50μg。三价铬是机体必需微量元素,六价铬有明显毒性。孕妇头发铬含量降低,反映妊娠时母亲体内铬有消耗,这可能与妊娠妇女糖耐量下降有关,易患妊娠糖尿病,糖尿病妇女的婴儿病死率高。

国外建议孕妇给1~2茶匙啤酒酵母,可补充铬和B族维生素。美国一般成人每天50~200μg。铬在内脏(肝)、蘑菇中含的多。

6.脂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A:维生素A是维持皮肤、黏膜上皮组织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A对生长发育及嗅觉的正常发育都有关系。胎儿肝脏中需储存一定量的维生素A,摄入过多或过少均可引起胎儿畸形。

妊娠时开始血清维生素A低,后由于孕激素作用,促使肝中存放维生素A释放,而使血中维生素A升高。母体若维生素A营养水平低,则妊娠时血清维生素A可以不上升,持平或反而下降。

维生素A过高危害: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均有简单扩散,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因此,孕妇维生素A摄入不宜过高,否则会引起维生素A过多所致的胎儿畸形。在动物实验中维生素A是致畸的阳性对照物,有报道孕早期大量摄入维生素A(2 500U,15万U),可导致新生儿泌尿生殖器畸形、神经系统畸形、心脏、胸腺、颜面畸形。所以孕妇应避免大量维生素A的补充,尤其在孕早期,同时也要注意维生素A强化食品的摄入量。

我国孕妇妊娠中晚期维生素A的摄入量为1 000μg。美国和英国认为不需增加。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是肝、奶、蛋、胡萝卜。

(2)维生素E:动物实验发现维生素E可以减少自然流产和死胎。临床应用治疗习惯性流产及不孕症,但疗效未能肯定,妊娠期不需要增加维生素E的供给,正常情况下,一般平衡的膳食就能满足需要。维生素E的供给量标准是每天12mg,食物中的来源是麦胚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绿叶蔬菜、肉类、蛋类、奶类及鱼肝油等。

(3)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钙、磷的吸收利用,有助于妊娠时的钙的平衡。研究证实,在妊娠第3阶段补充维生素D,分娩时母亲与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较高,能降低新生儿的低血钙症状出现,也能降低足月低体重儿病发生。由于维生素D可经简单扩散进入胎儿体内,所以孕妇不能摄入过多,过多维生素D可致中毒,婴儿会出现动脉硬化及智力低下、高钙血症、囟门早闭、软组织钙化,颅面部畸形,故使用鱼肝油必须遵守医嘱。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维生素D的供给量为400U,或每天补充维生素D310μg。

(4)维生素K:合成血液凝固所必需的凝血酶原,对防止乳母凝血障碍和新生儿期出血具有重要作用。妊娠最后数周可给孕妇常规使用维生素K以预防凝血功能障碍。

7.水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B1:维生素B1是能量代谢过程中有关辅酶的重要成分,因此,应随着热能的增加而增加,孕妇缺乏维生素B1可患多发性神经炎,维生素B1还能影响孕妇食欲、食物消化吸收及产后子宫收缩和泌乳,妊娠时维生素B1需要较平时增加30%。我国建议孕妇维生素B1供给量为每天18mg。

(2)维生素B2:维生素B2不足时影响蛋白质代谢及胎儿发育,妊娠期维生素B2需要量增加25%,每天需要1.8mg,孕早期缺乏可使软骨形成受阻,发生骨骼畸形,如长骨缩短、肋骨融合。

(3)维生素C:维生素C能促进胎儿骨骼、牙齿、皮肤等的正常发育,造血系统的健全,增强孕妇抵抗力,促进铁的吸收。孕妇维生素C缺乏时会发生胎膜早破和新生儿死亡率上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孕妇维生素C供给量每天为60mg,我国规定为100mg。但孕妇长期过量补充维生素C如每天3g对胎儿不利,会产生新生儿维生素C缺乏病或维生素C依赖症,或条件性维生素C缺乏病,这是因为胎儿对维生素C分解能力增大之故。

(4)维生素B6:维生素B6是氨基酸、糖原及不饱和脂肪酸代谢中的辅助因子,可协助谷氨酸代谢生成γ-氨基丁酸,可抑制神经系统活动,避免过度兴奋。如口服由雌激素制成的避孕药可引起维生素B6缺乏。妊娠过程中,由于胎儿生长需要更多氨基酸,雌激素增多,故维生素B6需要增加。孕妇尿中排出的维生素B610~15倍于非妊娠妇女,而血维生素B6水平明显低于胎盘、脐带血中含量,其临床意义不明确。先兆子痫患者尿中维生素B6大量排出,可能反映胎儿吸取更多维生素B6进入体内,如给孕妇补充维生素B6,可增加孕妇血中维生素B6水平。妊娠后恶心程度与血清维生素B6水平为负相关,补充维生素B6可缓解。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妊娠期妇女每天维生素B6的供给量为2.5mg,动物性食品如蛋黄、肉类、鱼类、奶类,以及谷物种子外皮及卷心菜等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

(5)叶酸和维生素B12:细胞、组织的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有充足的蛋白质及热能,而且对其他营养素需求也增加。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DNA、RNA起重要作用,而DNA、RNA是由嘌呤、嘧啶类物质组成。在合成过程一碳单位转移代谢中需要叶酸、维生素B12参与,也就是说这些物质合成过程中必须有叶酸、维生素B12来提供一碳单位。所以DNA、RNA的合成需要维生素B12、叶酸。尤其叶酸缺乏,细胞分裂不能正常进行,所以孕妇维生素B12、叶酸需要增加。

一般孕妇血中叶酸、维生素B12水平降低,脐血水平升高。据报道孕妇低叶酸的不少见,临床有报道可达60%,但巨幼细胞性贫血不多见,发生也主要在妊娠第四阶段。出生婴儿多数正常,这是由于胎盘中有一种特异的叶酸结合蛋白,有主动运动机制来保证胎儿所需。但若叶酸严重缺乏可致流产、足月低体重儿、胎盘早剥及先天性缺陷,尤其是与神经管畸形有关,如无脑儿、脊柱裂。

举例:1992~1993年我国曾有过调查,北方N管畸形率7‰,南方1.5‰,为世界上高发地区;1986~1987年29省、市、自治区调查,N管畸形占各种先天性缺陷的首位,发病率2.74‰。如何判断叶酸是否足够?主要看红细胞叶酸水平,<140ng/ml为低水平。国外观察,Hibbard检查805名早孕妇女,其中135名红细胞叶酸水平<130ng/ml,其胎儿先天缺陷约4倍于剩下的670位孕妇。还有人shepperd等人检查了900名第一阶段妊娠妇女,其血清及红细胞叶酸量,随后观察其妊娠结果。其中6名新生儿有N管畸形儿的产妇,其早期叶酸水平显著低(141ng/ml,对照为228ng/ml)。这方面影响仍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对有神经管畸形儿史的母亲,在第二次妊娠开始,如及时补充叶酸,可能会有良好的效果。实际上膳食中叶酸来源广泛,深绿叶菜、肝、豆类含量较多,但要注意烹调加工,储存过程中可损坏多达80%(吸收率约50%)。维生素B12一般不易缺乏,但严格素食者可能会缺乏。WHO/FAO建议每天补叶酸200~300μg,总摄入不少于350μg。维生素B122.2μg(平常2μ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