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病毒侵入人体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首先侵犯呼吸道、消化道等非神经组织,引起发热等前驱症状。此时体内中和抗体产生,病毒被清除,可使疾病停止发展,而不发生神经系统病变。如果感染病毒量大,毒力强或机体免疫力差,则病毒可透过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前角灰质炎,故再次出现发热,并可引起瘫痪。体温降至完全正常后,瘫痪亦停止进展。
脊髓灰质炎多发于1—5岁小儿,以肌肉弛缓性麻痹为特点,俗称“小儿麻痹症”。
(1)致病凶犯:脊髓灰质病毒。
(2)主要症状
①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热,持续1~4天后热势渐退,1~6天后体温再次上升,形成特殊的“双峰热”型。因为病毒侵入人体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首先侵犯呼吸道、消化道等非神经组织,引起发热等前驱症状。此时体内中和抗体产生,病毒被清除,可使疾病停止发展,而不发生神经系统病变。如果感染病毒量大,毒力强或机体免疫力差,则病毒可透过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前角灰质炎,故再次出现发热,并可引起瘫痪。
②全身不适、咽痛、咳嗽或呕吐、腹泻。
③第二次体温上升的同时,出现烦躁或嗜睡,全身肌肉疼痛,感觉过敏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高热持续3~6日或更久,体温开始逐渐下降,在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肢体瘫痪,并逐渐加重。体温降至完全正常后,瘫痪亦停止进展。
(3)最大危害:瘫痪。
(4)处理要点
①卧床休息,隔离至少40天,避免劳累。
②合理营养,口服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
③用物理或药物(如布洛芬)降温止痛。
④高热及中毒症状重的早期患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
⑤继发细菌感染者,加用抗菌药物。
⑥有瘫痪者使用针灸、推拿、理疗、功能锻炼等方法。肢体畸形者,可酌情采用手术矫治。
(5)预防策略:按时按程序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