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猩红热是宝宝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菌隐藏在咽部,随飞沫传染,多发生于2—3岁宝宝,冬、春季节比较多见。起病急,多为持续性高热,体温往往达39~40℃。发热1天左右出疹,初见于腋下、颈部与腹股沟,24小时内蔓延全身。腋窝、肘部、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疹子密集,颜色深红,其间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称为“帕氏征”。③补充液体,给予小剂量对乙酰氨基酚或阿司匹林降温。
猩红热是宝宝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菌隐藏在咽部,随飞沫传染,多发生于2—3岁宝宝,冬、春季节比较多见。
(1)致病凶犯:溶血性链球菌。
(2)主要症状
①发热。起病急,多为持续性高热,体温往往达39~40℃。另外,体温越高,发热时间越长,皮疹出现的也越多。
②出疹子。发热1天左右出疹,初见于腋下、颈部与腹股沟,24小时内蔓延全身。疹子为针尖大小的鲜红色小丘疹,触之如粗砂纸,疹间肤色潮红(与麻疹不同)。面颊部潮红无疹,口周皮肤苍白,谓之“口周苍白圈”。腋窝、肘部、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疹子密集,颜色深红,其间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称为“帕氏征”。持续6~7天后面部脱屑,躯干和手脚大片脱皮。
③咽及扁桃体显著充血甚至化脓。
④舌红,舌乳头红肿如草莓,称为“杨梅舌”。
⑤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触痛。
(3)最大危害:少数患儿可能在病后2~3周发生风湿热、肾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4)处理要点
①休息,补足营养。
②选用青霉素或红霉素等敏感抗生素。
③补充液体,给予小剂量对乙酰氨基酚或阿司匹林降温。一般不主张采用酒精擦浴等物理方法降温,以免损伤皮肤。
(5)预防策略:
①猩红热流行期间不要带宝宝去公共场所,避免宝宝与猩红热患者接触。
②已接触过的宝宝可用淡盐水漱口,或用青霉素预防性注射2~3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