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有五种发热,或与其特殊的生理状态有关,或因后天养护方法失当所致,不必紧张害怕。
(1)脱水热:刚出娘胎的孩子(医学上称为新生儿),通过呼吸、皮肤挥发及大小便排出较多水分,而此时母乳的分泌量又较少,导致宝宝水分摄入不足而脱水,影响汗液分泌及皮肤散热而引起发热。只要补足水分,体温就可降下来。
(2)生长热:2岁内的孩子,每隔一段时间体温便轻度上升(一般为37.2~37.6℃),同时可出现耳冷、臀凉、夜间惊闹、不思饮食等症状,持续三四天后消失。此种发热与孩子的生长有关,不是疾病,无须用药,只须加强护理,多饮水并调配好食谱即可。
(3)夏季热:发生于夏天,出现发热、口渴、多尿、少汗或无汗,待到秋凉时自然痊愈。多见于周岁前后到两岁的孩子,推测可能与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汗腺功能不足、出汗少、不易散热等有关。一般历时1~2个月,少有长达3~4个月者,最终都能痊愈,有惊无险。应对措施包括居室降温、温水浴、适当增加饮水量等。
(4)“食积”热:食积是中医的一个病症,是指宝宝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病。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等症状;部分患儿还伴有烦躁不安、睡眠不宁、容易出汗等症候。“食积”日久,可造成宝宝营养不良,影响其生长发育质量。
(5)“阴虚”热:中医的又一个病证,中医学认为人体由阴阳两方面组成,阴指人体的精血津液等物质基础,阳指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正常情况下阴阳相互依存,维持着动态平衡,如果阴阳平衡受到破坏,阴阳的某一方出现偏盛或偏衰,人就会发生疾病,出现体温升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