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

时间:2023-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乐中,孩子可以学到不少知识,也可以增加一些社会经验。这些需要充分表明,幼儿也会有满足感和羞耻心,他们也有自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幼儿的自发学习往往与游戏、玩具密切相关。孩子是在玩中学习的。他们会认真地和洋娃娃、玩具熊对话;会做一些很可爱的举动,如在奔跑中撞翻了椅子,会内疚地说:“小椅子,对不起。我撞疼你了。”

蒙台梭利认为,童年构成了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一个人的一生,是在他生命的早期形成的。因此,她指出:“为儿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的努力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秘密一样。”

在蒙台梭利的著作《童年的秘密》一书中,她从发展的观点出发,指出儿童时期是人一生发展中最重要的时期。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刚诞生的幼儿处于一种孤弱的状态,表现出一副令人怜悯的样子。但是,幼儿处在一个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内部潜伏的生命力是逐渐呈现的。具体地说,幼儿具有两种本能:一是主导本能,二是工作本能。幼儿的心理发展既有一定的进程,也有隐藏的特点。随着幼儿心灵的发展,深藏在幼儿心灵中的秘密逐渐展现出来。

现在,我们不妨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一起洞悉其童年的秘密。

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有需要,这些需要有的是共同的,有的又是特有的。通过对100个4~6岁的幼儿的调查,我们可以总结出孩子们内心普遍存在二十多种需要,而其中有六种是最强烈的:

第一种,当然是最本质的物质生活的需要。比如“我想吃好多好吃的东西”;“我想要买好多玩具”;“我口干了,我想喝水”;“我想妈妈给我买漂亮的衣服”。这些需要对于每个人都存在,只不过孩子们的这些需要显得更加直接和直观而已,他们的这种要求也更强烈。

第二种,是安全感的需要。“我希望爸爸、妈妈不要打我、骂我”;“我不喜欢爸爸、妈妈吵架”;“爸爸不要老出差”;“妈妈上班去了,家里冷冷清清的,不好玩”;“我不想一个人睡觉,好害怕”;“我想妈妈生病快些好”;“希望奶奶不要和妈妈吵嘴”;“希望全家人都喜欢我”;“我害怕打雷和大灰狼”。这些需要也是人之常情,因为生活中有些事情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久而久之,会给他们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给予孩子安全感。

第三种,是“玩”的需要,即游戏、娱乐和运动的需要。“我还想玩拍皮球”;“我希望一直玩荡秋千”;“我希望看些好玩的动画片”;“我想爸爸妈妈星期六带我去动物园”;“我想买一套最大最美的积木”;“希望奶奶让我下楼去和小朋友玩”;“我想过生日,想要好多好多礼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一起跳舞、唱歌”。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乐中,孩子可以学到不少知识,也可以增加一些社会经验。

第四种,是和同伴交往的需要。“我希望和朋朋一起玩‘过家家’”;“我希望好朋友小明从他的新家搬回来”;“我希望天天上幼儿园,因为幼儿园里有好多小朋友,在家里没人和我一起玩”;“我想让小朋友来我家看看妈妈给我买的新玩具”。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孤独感不可避免。如果孩子表现得非常想与同龄的小朋友打交道,这是孩子身心健康的标志。

第五种,幼儿还有受尊重、得赞扬的需要。“我希望每天都能得到一朵小红花”;“我最喜欢刘老师,因为刘老师表扬我”;“老师今天把我画的画贴在走廊里了,我好开心!”这些需要充分表明,幼儿也会有满足感和羞耻心,他们也有自尊。当他们的自尊得到满足时,往往表现出一种极大的愉悦。

第六种,是求知的需要。当然,对于幼儿来讲,求知只是无意识的体现,但同样是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我好喜欢看书、听故事,我想天天有人给我念书,给我讲故事”;“我想学习孙悟空一样的本领”;“姐姐上学好神气呀,我也想当小学生”;“为什么月亮在白天不出来,晚上才看得见呢”;“为什么鱼可以在水里游,却不能在天上飞”;“大海到底有多大”;“我是从哪里来的”……

幼儿的这些需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低向高螺旋式上升的。有些需要在整个幼儿期都占优势,如母爱、安全感、游戏活动等;而有些需要则有典型的年龄阶段特征。总体来看,3岁的幼儿对母爱、物质和听故事的需要最强烈;4岁幼儿对交往、体育游戏和劳动任务的需要更强烈;而5岁时,孩子的生理、物质的需要有所下降,而求知的需要与受尊重的需要呈上升趋势。

3岁幼儿的大脑重量已达1011克,而当孩子7岁时,脑容量发展到1280克,为成人的91%。此时孩子的大脑结构虽未达到成人水平,但已相当成熟。这是保证早期教育和智力活动的生理基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幼儿的自发学习往往与游戏、玩具密切相关。孩子是在玩中学习的。比如家长可以买一个“形体箱”,让幼儿选择一定的形状投入相应的洞口,这样孩子就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认识了各种形体的名称。相比枯燥单调地教三四岁幼儿去认识这种形状,这种方法显然更为有效,而且让孩子兴趣盎然。

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的自尊强烈到大人不可想象的程度。不过幼儿不善表达,他们自尊心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喜欢被表扬,不爱别人管着自己,但能够接受善意的批评;有的幼儿自尊心过强,只能接受表扬,不能被批评,否则会产生反感;有的幼儿虚荣心很强,处处爱表现,唯恐别人超过自己,骄傲固执,认为自己做的永远是对的,永远是好的。因此,我们既要保护幼儿正常的自尊心,以亲切鼓励来尊重、理解孩子,又要使孩子理解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意见。对孩子的错误看法,更要耐心分析,说服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还要善于看到别人的优点。

幼儿也有明显的交往需要。婴儿一出生就爱看人脸,他们喜欢对父母、亲属微笑、触摸,他们会依恋成人。而3岁的幼儿尤其喜欢和成人做游戏,总是缠着成人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做游戏。但是孩子4岁以后,就明显地表现出对同龄同伴交往的兴趣。我们要教会孩子协商和调节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正确引导下,大多数孩子会变得活泼开朗、乐于交往。

幼儿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他们有时思考的问题令人好笑,也令人感动。比如,他们常常将事物加以拟人化的想象:1~4岁的孩子常常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生命。他们会认真地和洋娃娃、玩具熊对话;会做一些很可爱的举动,如在奔跑中撞翻了椅子,会内疚地说:“小椅子,对不起。我撞疼你了。”有的幼儿看见别人摘花,会生气地说:“树妈妈不见了花宝宝,会很伤心的!”孩子们可能认为太阳是有脚的,因为它早上出来,晚上回家。手表也是有生命的,因为它在“走”。总之,2~3岁的孩子特别强调一切有用的、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有个性的;而4岁的孩子则通常认为,只有能自己移动的东西才是活的,不能自己动的东西就是死的;5~6岁的孩子已经受过一些教育,他们现在能够指出自己生长、繁殖的东西才是有生命的,如树、小动物和人。

有趣的是,不分国界,几乎所有的幼儿都有这样相似的想法。这种“拟人化”的事物观,把幼儿带进栩栩如生的童话世界,使一切自然事物和物品玩具对幼儿充满魅力。而幼儿时期的“拟人化”的事物观对孩子的科学思维是有好处的,反而有益于智慧与情操的发展。

因此蒙特梭利指出,幼儿是一个精神的胚胎,每个幼儿的精神都不相同,都有自己的创造性精神。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形成了个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自己的创造者。在幼儿心理发展中会有各种敏感期,这种敏感期是与幼儿的生长密切相连的,并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敏感性。人的智力发展也正是建立在幼儿敏感期所奠定的基础之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