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训练的内容比较丰富,因为视觉是人类对这个世界的最直观的感受,而且蒙氏教育中关于视觉训练的教具也非常全面和细致。
首先是大小差别视觉训练。
立体圆柱
第一个系列是对立体嵌入物的观察。这种教具包括3个立体积木,分别长55厘米、宽8厘米、高6厘米。每一个积木上面装有10个小圆木柱,可以嵌入对应的孔里。
让孩子抽出所有圆柱,然后说:“请按照圆穴的大小把圆柱排在插座前面。”当孩子把圆柱依圆穴大小排好之后,再问:“你看这样是不是已经按照大小顺序排好了?”让孩子看看排好的圆柱,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理解序列的意义。
再依次将插座拿开,把10个圆柱的次序打乱之后,鼓励孩子再试试看,按照它的大小顺序重新排好。最后别忘记让孩子把圆柱嵌入插座,放回教具架。
家长也可以用指示棒任意指一个穴,请孩子找出与圆穴相合的圆柱,并且请孩子在找到后把圆柱嵌进去;然后再以练习过的一组圆柱体进行演习,让孩子从插座上抽出所有圆柱。就这样,一直将其余各个圆穴的操作完成。同样在工作结束,请孩子将教具收拾好并归位。如果孩子太小而不能完成这件事,可以协助孩子一起收拾玩具。
粉红塔
粉红塔是蒙氏教育的代表性教具。它适合年龄为2.5~4岁的孩子,不过比较前面的圆柱体而言,粉红塔较有难度,因此须先具有圆柱体练习的经验。粉红塔由10个粉红色的木制立方体构成,立方体的各边长度从10厘米到l厘米依次递减。在训练之前,记得先向孩子介绍粉红塔。然后,再示范立方体的拿法。用右手先拿最小的立方体,再将其余的立方体一一拿到工作台上。如果是较大的立方体,请用左手托住底面,两手搬运。最后将10个立方体不依顺序放在工作台上。
让孩子学会看出立方体的大小。此时教育者可以作出示范,先选出最大的立方体,再让孩子去比较其他的立方体,选出第二大的,放在最大的立方体上面。然后再选,最后按照顺序依次积高一直到最小的立方体为止。如果这次是大人带领孩子共同完成,那么在排完以后,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将塔一个一个慢慢地取下来。然后再请孩子独立完成,从最大的立方体开始,依序堆成一个上小下大的塔。这个练习首先可以训练孩子视觉对占用空间差异变化的知觉,同时也可以训练孩子手、眼协调及肌肉运动的控制力,顺便还可以让孩子学习立方体的概念,如果孩子能够接受的话。
我们还可以做一些变化和延伸:比如可以改变立方体的序列。让孩子闭上眼睛,大人从排好的10个立方体中抽出1个,再请孩子睁开眼睛,找出它原来的位置。如果孩子能够准确地找出来,我们可以增加难度,把抽出的立方体藏起来,再让孩子去观察粉红塔,找出抽出来的立方体的原来位置。当然,在做完这些工作后,不要忘记请孩子将塔拆下来,收拾好,放回原处。
棕色梯
接着,我们还可以用棕色梯来做视觉训练。棕色梯适合大约年龄为2.5岁的孩子,它由10块棕色的木制长方体构成,长方体的长度都是20厘米,横断面逐渐递减,每一个横断面和粉红塔的一个面大小相同。
首先我们要引导孩子熟悉这套教具,并示范教具的拿法,要用右手从上面握住最细长方体的中央部分,将其拿到工作台上。其他的长方体也同样一个一个搬运。注意,较粗的长方体孩子单手不容易拿,要教他们学会用左手托住底面以帮助搬运。最后,将10个长方体散放在工作台上。大人可以先示范长方体的排列,首先选择最粗的长方体,将它放在工作台上;再依次比较长方体的粗细,最后将它们由粗到细按顺序排列,将所有长方体靠紧。请孩子观察整体的形状,并问孩子:“要不要做做看呢?”然后请孩子自己练习。这个训练可以让孩子对二次元的差异有充分的认识,也可以培养孩子专注的观察力和手、眼的协调性。而且,由于棕色梯和粉红塔有相似性,我们可以将二者做不同的组合练习。
色板
蒙氏专用教具还包括色板。它们由第一箱、第二箱、第三箱三个木箱组成,各箱中放着木制的或塑料制的色板,色彩有不同的颜色。第一箱内有红、黄、蓝三原色色板各2枚,共有6枚;第二箱则有红、黄、蓝、橙、绿、紫、桃红、棕、灰、黑、白十一色色板各2枚,合计22枚。第三箱由红、黄、蓝、橙、绿、紫、桃红、棕、灰九色色板构成,各色色板有七级明度的差别,合计63枚。
首先,向孩子介绍第一箱色板,而且家长要示范从箱子中取出色板的方法。可以先取出一枚红色色板,让孩子学习拿色板而不触及色板的颜色部分。在训练过程中,注意用缓慢亲切的语言和孩子说话。大人再从箱中取出一枚蓝色色板,然后再取出一枚红色色板。然后指着第一枚从箱子里拿出来的色板,问孩子:“有没有和这枚一样颜色的?”请孩子指出红色的色板。如果孩子不能指出,大人可以给予一些暗示。然后按照刚才的方式,再取出一枚蓝色色板让孩子配对。当第一箱里的色板训练完后,如果孩子有兴趣,可以再做一次。接着,再请孩子把成对的色板放回箱子里,把箱子慢慢地搬回教具架上。此时如果孩子无法独立完成,家长可以加以协助。这一练习可以培养孩子分辨颜色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对色彩的美感。
在第一箱的色板多次练习完成后,我们可以一次取出6枚色板,任选其中一枚放在桌上,请孩子选出相同颜色的色板配对,最终将6枚色板各自配对。还可以让孩子从周围的环境中寻找和色板颜色相关的东西。
其次,开始第二箱的训练。先让孩子自己将红、黄、蓝色板各2枚配对,然后再将橙、绿、紫色配对。如果孩子完成得很好,可以继续做下去,将桃红、棕色、灰色的色板也进行配对,最后再让孩子将黑、白两色的色板配对。在做这些的同时,记得告诉孩子这些颜色的名称,让孩子学会认识颜色。
再次,第三箱色板的训练。这次的方法与前两箱不同,否则会让孩子觉得枯燥无味。我们可以先让孩子从第三箱九色的色板中选出他最喜欢的颜色,然后大人取出7枚同色一格子的色板来进行训练。大人先将盘子里的7枚色板散置于工作台上,再从其中选出最暗的色板一枚,让孩子和其余的色板相比较。然后大人再从其余6枚中选出次暗的色板,排在最暗色板的旁边,再依次取出,最后形成自最暗至最明亮的排列。排列结束,让孩子观察明度差所形成的美感,同时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去做。我们可以再一次散置7枚色板,让孩子重新练习。如果孩子这一格的色板排列进行得很顺利,其他格子的色板也依同样步骤进行。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非常重要。这会让他们更感兴趣。
最后,序列名称排列练习。我们先让孩子从第三箱中选出最喜欢的颜色,然后将这7枚色板放在工作台上,再从这7枚色板中选出3枚,包括最暗的、最明亮的及中间的。此时大人拿起中间色的色板问孩子:“这是什么颜色?”孩子会回答:“红色。”然后大人再拿起最明亮的色板或最暗的色板放在中间色板的旁边,问:“这是什么颜色?”孩子可能还会回答“红色”,或者回答“这也是红色”或“这好像是红色”。此时家长应该让孩子仔细观察2枚明度不同的色板,然后告诉孩子:“这是红色,这也是红色,但是这个红色是比较明亮的红色。”或“这是比较暗的红色。”最后请孩子给3枚色板正确命名:“这是最明亮的红色,这是最暗的红色,这是不明亮也不暗的红色。”
以这种方式,我们还可以进行其他颜色的训练,请孩子自己从其他颜色中找出最明亮的、最暗的、中间的颜色。最后,请孩子从最明亮到最暗依次排列这些色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