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幼儿都有一种节奏的本能。这种本能在他们还是胎儿时就逐渐形成,那时他们就已经感受着母亲的有节奏的心脏搏动。因此,当他们来到一个充满各种节奏的声音世界时,他们对声音的节奏十分敏感。要培养孩子的乐感,在日常生活中大人也要多做练习。
1.有趣的声音
对各种不同声音的关注是幼儿声音启蒙的第一步。在日常生活中,大人可以和孩子一起听或者讨论各种声音:“呼啸的北风、沥沥的小溪、滴答的小雨、轻扬的雪花”等;可以利用给孩子讲故事的间隙,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听室内外各种特殊的声音;可以通过唱歌和游戏增加孩子描绘声音的词汇量,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可以邀请一些成年人和孩子一起交流彼此的听觉经验……总之,有很多机会、场合和时间培养孩子的听力技能。
2.倾听人体声音
(1)和孩子面对面地在一起,让他模仿你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音:拍手声、拍腿声、跺脚声、轻快的跳动声和各种嗓音……学会了面对面地玩这个游戏以后,还可以增加一定难度。例如,用屏风或书橱、大硬纸板等,将自己和孩子隔开,使他看不见你,而依靠听觉来模仿你发出的各种声音。
(2)找三四个幼儿和你的孩子一起玩。让几个孩子背过身去,或者藏在屏风后面,只叫其中一个幼儿说话,这时,你问房间里其他小朋友:他们几个人中间谁在说话呢?这种辨别声音的游戏还可以增加一些难度:让背过身去,或者藏在屏风后面的一个小朋友不说话,而其他小朋友一齐说话,这时你再问:他们几个人中间是谁没有说话呢?
(3)让幼儿们围成一圈,你对第一个小朋友说一段耳语,让他们依次轻轻地把这耳语传递下去,传到最后一个小朋友,你请他把听到的耳语大声说出来,看看这耳语在传递过程中是不是走样了。
3.倾听日常用具的声音
(1)找两个不同的物品(比如钥匙串和小木棒),让孩子仔细地倾听,辨别它们通过敲击各自所发出的不同声音。然后你背过身去,不让孩子看见,晃动钥匙串,或者轻轻地用木棒敲打桌子,请孩子说出是哪一样东西在发声音。在玩这个游戏时,刚开始选择的物品发出的声音差别应该大一些,然后可以慢慢地缩小差别,提高孩子的分辨能力;还可以逐渐增加发声体的数量,一次用四五种物品,甚至更多,让孩子去辨别。
(2)准备两套发声体,大人一套,孩子一套。每套包括三种能发出不同声音的物品。让孩子先看着你做不同方式的发声,然后,请他用自己那套发声体,模仿你发出同样的声音。你还可以躲在屏风或书橱后面去做,再请他只凭听觉模仿你发出同样的声音。
(3)绘制一些你和孩子游戏时所用的各种发声物体的图片,你用实物发出声音,让孩子根据他听到的声音,从这些图片中找出相应的发声物体的图片。避免让孩子看见你用的是什么物品,要求他仅仅根据听觉来挑选图片。
(4)请几个孩子和你的孩子一起做这个游戏。让他们围坐成一圈,分发三四种能发不同声音的物品,每人一件。请一个小朋友到圆圈中央,用手帕蒙住他的眼睛。这时请围成圈的小朋友一起敲打他们手中的物品,让圈子中央的孩子选择一个相应的音乐发出和你的一样的声音。由于音乐有固定音高,因此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准确的音高概念。
4.学会记忆声音
(1)准备两套相同的能发声的物体(日常生活用具或乐器都可以),大人一套,孩子一套,你用自己的那一套发声物体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然后请孩子按照你的发声顺序,模仿你发出同样的声音。这个游戏还可以一步步加深:例如,你所发出的声音的种类可以一次比一次多,或者用你的那套发声物体发声时不让孩子看,而让他模仿。
(2)选择四种或四种以上的物体,让它们同时发出声音,请孩子听;再拿走一个物体,只用三种物体发出声音,请孩子听,并问他们少了哪一种物体的声音。
(3)教孩子唱一些简短的歌曲,让他们记住歌词、旋律和节奏类型。
(4)组织一次“听力游园会”,让几个孩子在花园里散步或游戏,同时,大人用录音机播放一些声音的录音,看看孩子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能不能记住录音机播放的声音顺序。
(5)做将声音信号和动作联系起来的游戏。比方说,用拍手声表示跑,铃鼓声表示跳,大鼓声表示停止,跺脚声表示坐下等。开始时可以用两种信号:跑和停止、跳和停止;然后用三种信号:跑、停止、坐下;跳、停止、坐下;最后将四种信号混合使用,还可以发明更多的信号交替使用。
5.学会听录音
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整个声音世界一般不容易被生动、全面地介绍到幼儿园或家庭中,因此,人们只有通过听录音来欣赏这个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通过做游戏、唱歌和孩子自身的音乐创造活动帮助他们养成一种良好的听力习惯。听懂父母、哥哥、姐姐的演唱是孩子最喜爱的一项活动,也是他们在听力培养阶段最迫切需要的一项内容。大人要求孩子听录音音乐的时候,不能不注意到,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这种声音已经通过收音机、电视、录音机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那么,大人最好能单独为孩子制作一些录音节目,比方录制一些与他们自身的音乐活动有关的音乐磁带;将运动会上使用的音乐拿给孩子反复听;用录音音乐编出相应的故事;当孩子能够用画笔来描绘他们听到的音乐的时候,大人就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录制一些适合他们接受能力的曲子放给他们听。开始时,大人让孩子倾听音乐的时间应该短一些,最好不要超过2~3分钟,并且在倾听音乐的时候,应该要求孩子指出一些他们正在倾听的这一段音乐的一些特征。
6.一二三四五六七
活动目标是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及对音乐的感知力,同时也可以让孩子正确认识颜色的名称。在活动开始之前,准备歌曲《一二三四五六七》的音响资料,此外,再准备七种颜色的气球。
活动过程:先拿出七种颜色的气球,对孩子提问:“这些气球都是什么颜色的?一共有几种颜色?我们一起数一数。”然后和孩子一起点数气球,并引出歌曲的名称。“一共有七种颜色的气球,那我们就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吧,歌曲的名字叫《一二三四五六七》。”然后大人先放录音给孩子听,再问孩子喜不喜欢这首歌。当孩子表示喜欢的时候,再教他学唱这首歌曲:最好是一遍一遍放录音,大人和孩子都跟着唱。如果孩子强烈要求大人不唱,当然效果会更好。当歌曲学到一定程度时,大人再提问:“你从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呢?”当孩子回答结束,再请孩子和家长一起轻轻地演唱歌曲,可灵活变化歌曲中颜色的名称,如孩子和妈妈一起唱“黄色的朋友在哪里?”和爸爸一起唱“蓝色的朋友在哪里?”等。这样的转换会让孩子觉得很有趣。然后再请孩子完整地演唱歌曲,大人不要出声,放音乐,由孩子独唱。
歌曲学会之后,再做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请孩子任意选一个气球握在手中,说一说是什么颜色,再由父母各选一个不同颜色的气球,提问:“KT色的朋友在哪里?”播放歌曲录音,让孩子自由走动,同时由家长演唱歌曲的前两句:“一二三四五六七,红色的朋友在哪里?”持红色气球的孩子(或者家长)随即围过来一同歌唱,“在这里,在这里,你的朋友在这里。”这样还可以让孩子不断变换手中气球的颜色。这个游戏可以适当进行变化和延伸,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引导孩子关注身边的颜色,仿编歌词。
7.音乐节奏感培训
孩子们可以通过许许多多的途径去感受各种节奏,比如走路、跑步、跳跃、拍手、念儿歌等。他们也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来表现他们内心的节奏感觉,大人应该尽量为孩子提供节奏活动的体验,使他们自觉地通过再现这丰富多彩的节奏来感受美妙的旋律。
(1)人体动作节奏游戏。
人体是一个天然的节奏乐器。大人可以充分利用身体这一天然乐器,去引导孩子更好地感受各种节奏。在做节奏游戏时,大人应该将其与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结合,如“我用榔头在干活,锤、锤、锤、锤,我用榔头在干活,一天到晚都在锤。”一边念一边请孩子手握小拳头轻轻地锤击膝盖,注意让他们保持一个稳定的节奏。此外,还可以请其他的孩子一起做游戏。比如,“商店里有5个小面包,5个新鲜的小面包,面包上有一粒红红的小樱桃,小樱桃,妈妈叫小明买面包,小明买走了5个小面包……”在大人的带领下,孩子们伸出5根手指,用手臂绕一个大圈,然后再随着节奏轻轻拍拍自己的头,要想增加趣味性,儿歌中的“小明”可用孩子的真实姓名代替,然后挨个叫小朋友的名字,请他去“买面包”。叫到名字的小朋友站起来“买面包”,然后大家一起拍手。还有另外一首儿歌:“我用小手来敲鼓,咯咯咯;我用小手来敲门,笃笃笃;我用小手拍皮球,一、二、三;我用小手绕线团,绕绕绕;我用小手说再见,Bye—Bye;咱俩小手拉一拉,你——好;握手,敬礼,我们做个好朋友。”这些游戏都非常简单可行,主要是让孩子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同时鼓励孩子自己想出能做的其他事情,让他们不断创造出新的游戏。
此外,大人还可以编一些可以无限接续下去的儿歌,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念完这一句,大人指指天花板,孩子也跟着指指天花板;然后再念一遍,再拍拍手,孩子也跟着拍拍手;然后还可以跺跺脚、指指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等。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大人可以带着他们做,以后慢慢地,就请孩子自己想着做:这些儿歌和动作非常简单,比较容易被掌握,进而引起他们的兴趣。
(2)拍手游戏。
幼儿有很多兴趣,喜欢用动作来表现他们内心的喜悦,他们生性好动,情绪外露,因此拍手就成为他们最常见的一个动作。拍拍小手发出的清脆响声就是有趣的音乐,如果大人能够让拍手变得有节奏,就能够以此来提高幼儿的节奏感。
大人先用手拍出一段节奏,然后进行节奏模仿,请孩子重复你的拍手节奏。这是一个纯节奏训练,开始时要用孩子经常接触的、比较熟悉的节奏作为入门手段,既便于孩子模仿,也可以帮助孩子了解节奏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位置和意义。再比如,大人可以从模仿动物叫声入手来进行节奏模仿,这会比单纯的拍手更有趣。然后再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工具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进行节奏模仿。当这些都熟悉以后,再进行单纯的拍手练习,只有通过孩子比较熟悉的节奏,才能够比较容易地把孩子的节奏感激发出来。
(3)教孩子学习乐器。
学乐器对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有重要意义,也是培养孩子音乐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今很多家长都将孩子送去学习乐器,其实其根本的目的并不是想让孩子成为小小音乐天才,而是期望他们能够学习音乐的节奏、培养乐感。一般来说,幼儿学钢琴的最小年龄为2岁,学小提琴为3岁,学大提琴为5岁,至于民族乐器,如板胡、二胡等弦乐器可以及早学习;而唢呐、号等吹奏乐器,比较费气力,以幼儿稍大一些再学为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