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增加就餐时的“成就感”

增加就餐时的“成就感”

时间:2023-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大人可以用一些练习来增加孩子就餐时的成就感。这样,孩子的成就感就会得到满足,即使大人想代劳,他也不再愿意。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吃饱之后,通常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帮助其增强自信心。

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就餐问题大伤脑筋。为了让孩子吃饭,想尽办法却收效甚微。有时候,只好连哄带吓,追着喂完饭。其实,孩子的内心很容易被“成就感”所激励。在日常生活中,大人可以用一些练习来增加孩子就餐时的成就感。

1.为孩子预先准备一份色、香、味俱全的食物

这是促使孩子喜欢吃饭的第一法宝。孩子的饭菜,除了口感及营养的考虑外,“色”的应用是相当重要的,大人最好在给孩子准备食物时,将食物“布置化”。比如可以做出彩色饭,用胡萝卜、绿色蔬菜、番茄等搅成泥后拌饭,就可做成橙色饭、绿色饭及红色饭。大人还可以将饭做出造型,比如以小碗盛饭后,将碗中的饭倒置于餐盘上,并插上一株小绿花菜,做成小山丘的形状。这些都可以刺激孩子的胃口,让他们爱上吃饭,也觉得吃饭有挑战性和趣味。

2.鼓励孩子独立就餐

年幼的孩子情绪情感都不稳定,而且依赖性很强。如果大人经常给孩子喂饭,这种依赖心理就会加剧。一旦大人不喂饭,孩子就会拒绝用餐。因此,大人应该从一开始就经常用鼓励的方式让孩子独自吃饭。给孩子穿上防污的喂饭服,交给他小勺子和碗,让他自己吃。每当孩子吃上一口,大人就应该真心地表扬,而且可以叫其他的家庭成员,一起表扬。这样,孩子的成就感就会得到满足,即使大人想代劳,他也不再愿意。

3.有耐心地支持孩子自己吃饭

孩子刚学习吃饭时,难免会弄得汤汁四溅,饭粒到处都是,那是因为他动作的协调性还比较差。这时,很多大人往往过于急躁,缺乏耐心,一把抢过孩子手中的勺子,甚至对孩子大声训斥。这样做看似省了不少麻烦,其实严重束缚了孩子的探索精神,会使他产生一种受挫感,甚至有可能形成自卑心理。还有一些大人担心孩子自己吃不饱,所以追着孩子喂,长此以往,只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依赖,永远无法独立。事实上,孩子学习吃饭的过程,也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过程。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吃饱之后,通常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帮助其增强自信心。即使孩子暂时没有把饭顺利吃完,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样可以增强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为他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所以,在孩子吃饭的问题上,大人应当耐心地支持孩子自己吃。

4.以少量的食物增加孩子的成就感

大人要注意,一次给予孩子的食物量不要太多,也是食物准备的要点之一,因为容易吃完会增加孩子吃饭的成就感,所以,建议大人以多次“给予”的方式,并加上言语的鼓励,例如:“哇!爸爸才吃两碗,可是你吃了三碗耶!你好棒哦!”这种夸奖可以让孩子产生成就感,然后喜欢上吃饭。

5.给孩子准备一份喜欢的餐具

这份餐具可以增加孩子对吃饭的好感。如果能带孩子亲自去选购餐具,将会产生更好的效果。由于目前市面上的种类非常多,所以在儿童餐具的选择上,还是以“平底宽口”为佳。现在还有一种带吸盘的碗,可以吸附在桌子上,不容易被孩子推翻,比较适合孩子自己学吃饭。还有一些餐盒是可以保温的。如果孩子需要,大人也可以考虑购买。前面已经讲过,孩子独立吃饭时是绝对不可能保持“整洁美观”的,大人应事先做好相应的准备,比如,吃饭用的围巾、餐垫,以及用于孩子洒饭的清洁工具,都是非常重要的。

6.提前几分钟提醒孩子开饭了

大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正在认真做一件事时,如果突然被打断,会感觉非常不悦。同样的道理,如果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游戏或者看动画片,你却强制他中断游戏而立刻吃饭,孩子对吃饭这件事很容易产生反感。因此大人应该在开饭前10分钟就提醒孩子“再有10分钟就开饭啦!”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或者告诉孩子“把动画片看到一半就要吃饭了,剩下的吃完饭再看”。当孩子对吃饭这件事有了准备之后,再让他们练习吃饭,就不会乱成一团了。

7.不要强迫孩子吃饭

如果孩子实在不想吃,大人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大人可以先把饭菜撤下去,等孩子饿了,有了迫切想吃的欲望时,告诉他,就餐时间已经过了,只有等下一顿饭了。这样几次过后,孩子就会形成“不好好吃饭就意味着挨饿”的意识,自然就会按时吃饭了。这个方法听着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因为大人必须要狠下心,而不能因为担心孩子挨饿而给他一些零食吃,那会导致孩子更不想吃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