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往往会因为一时的愿望无法实现而失去耐心。在日常生活中,挫折教育其实也是非常有用的。适当地设置障碍,让孩子被迫去增加耐心,其实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好处。
1.只给孩子数量适中的玩具
也许大人给孩子买了许多玩具,但是玩具并不是越多越好。我们都知道玩具是重要的教育工具,孩子玩玩具能够获得身心等多方面的发展,但如果孩子眼前的玩具很多,只会造成他的视觉混乱,他往往会在玩一件玩具的时候又被另一件玩具所吸引,于是玩到一半便扔下去玩另一件。这其实就是因为玩具太多不便于他确认自己喜欢的目标,让他对每个玩具都没有足够的玩下去的耐心。因此,大人不能光买玩具,还要学会适当地将一些玩具收起来,不要全部放在孩子的面前。大人可以把玩具适当分类,有些玩具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这样孩子会更有耐心地玩眼前的玩具,而再拿出以前的玩具也有新鲜感了。
2.走迷宫
如果有条件能够走走真正的迷宫最好,有些公园里就有这样的设施。如果没有,大人也可以将目光投向书店里丰富的迷宫游艺书。小一些的孩子,大人应该和他们一起做;如果是大一些的孩子,就要求他们独立地而且有始有终地完成。迷宫其实就是人为设置的障碍,虽然只是一种游戏,但是它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专注的习惯。而且迷宫要求孩子手、眼协调,大人在平日的休息活动中可以多带孩子一起玩玩走迷宫的游戏,从简单的有趣的游戏开始,然后再增加难度,孩子的耐心也会随之发展。
3.训练孩子安静地坐着
首先我们要纠正一个错误的认识,如果大人简单认为训练孩子安静地坐很长时间就是培养他的耐心,这是错误的且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一动不动地坐上一段时间,大人可以利用一些游戏来训练孩子的耐心。比如前面提到的“熊与木头人”的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孩子一动不动的耐心的方式。或者,大人可以安排一些写写画画的工作,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坐着写、画。当然,喜欢写写画画是幼儿家庭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而且孩子一开始可能非常喜欢,但过一段时间兴趣就会减退,没有耐心画下去了。此时的大人更需要训练孩子的耐心和注意力。比如给孩子布置一个写画的任务,让他做完以后才能做他感兴趣的事。如果他能坚持下去,就给他一个小奖励(如一张小贴画)以及一些抚慰(比如亲亲他,抱抱他)。而且当这种情况稳定以后,大人应该在下一次适当延长时间,以逐渐改善孩子缺乏耐心的状况。
4.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
在日常生活中,大人可以人为地设置一些让孩子必须耐心等待的活动,以此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比如一个很有名的实验:把孩子集中在一间屋内,在他们每人面前放一块糖,然后告诉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谁能坚持不吃这块糖,就能再获得一块糖。结果有的孩子能耐心地等到限定的时间,而有的孩子却迫不及待地把面前的糖吃掉了。在以后的追踪调查中,心理学家发现,那些耐心等待获得第二块糖的孩子,通常更能适应环境,也更具有冒险性、自信心和独立性;相反,那些等不及吃糖的孩子则在压力下容易退缩,对挑战也无法面对。这就要求大人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不要马上给予满足,最好让孩子通过某种努力才能得到,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更能抵御周围刺激的诱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