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记录了我家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细节,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促进了女儿价值观的形成。
用生活细节来教育女儿
外出回家时我先要打开单元防盗门,再上几层楼进入自己家。我住的楼有四个单元,我家在其中的一个单元里。一次,我和女儿一起回家,我在防盗门前面插钥匙,听见后面有人,开了门我没有马上进去。女儿问:“妈妈,你怎么不走了?”我说:“等一等。”这时后面的人走近,进了同一个楼道,朝我微微一笑,我也回报了一个笑脸。回到家,女儿问:“妈妈,你身后长眼了吗?你怎么知道后面的人是咱们单元的?”我说妈妈不是蜻蜓,没有复眼,我只是猜想他也许要进这扇门。
我家附近有一个很大的室内农贸市场,一次我和女儿去那里买菜,一个头发花白的驼背老人推着一个装满垃圾的独轮小车朝我们走来,突然他脚下踩了一块香蕉皮,眼看着他和车子要歪倒,我赶紧走上前扶了一把,小车才没有歪倒。老人感激地说了声谢谢,我笑了笑,挥手致意。女儿说:“妈妈,你反应好快哟,不过你看你的衣服。”我低头一看,白色的裙子蹭上了一片灰,我打趣道:“像不像一朵墨梅?”
用压岁钱捐赠希望工程
女儿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还没有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那年的春节,长辈们给了女儿800元的压岁钱。我问她拿这些钱打算干什么,她说先买些粘贴(一种带图案的不干胶花纸),再买些文具,把剩下的钱存起来。
我告诉她:“有些农村的小朋友,没有人给他们压岁钱,也没有漂亮的衣服和玩具,没有钱上学。你有那么多好东西,也用不完这些压岁钱,可不可以拿出一部分压岁钱帮助一个孩子上学?”
女儿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似乎不相信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小朋友。我说:“真的,你去看看就知道了。”过了几天,我带着她到了团市委,走在肃静的大楼里,来往的工作人员看到女儿,纷纷投来质疑的目光,小孩子来这里干什么?我心里说,别看俺孩儿小,她可是来办正经事的。
在团市委的希望工程办公室,工作人员拿出需要捐助的儿童名单让我们挑选,我们选中了一名和女儿同岁的青岛郊区女孩慧儿。女儿从随身的小包中拿出400元钱,伸出双手郑重地交给工作人员,像是完成了一项重要的交接仪式。是的,400元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一笔巨款。第一次走进庄严的政府大楼,以自己的名义捐助一个不认识的同龄人,用稚嫩的小手签上自己的大名,对于女儿来说不是小事儿。
过了元宵节,我们一家驱车来到市郊,在一排排整齐的瓦房后面找到了土坯房里的慧儿。从阳光灿烂的室外走进黑乎乎的屋里,我们的眼睛适应了一会儿才看清周围的一切。屋里冷飕飕的,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慧儿比女儿大几个月,却比女儿矮许多,脸颊上有两块冻疮,头发打成了结,像是好久没洗。
慧儿怯生生地看着我们一家人不说话。女儿把带来的书、本子、文具、小零食等放在炕上,和慧儿一起看书。慧儿渐渐地放松了,跟女儿交流起来。在与慧儿姥姥交谈中我得知,慧儿是个可怜的孩子,从小父母离异,妈妈外出打工,她跟着不识字的姥姥姥爷一起生活,得到了希望工程捐助,慧儿才得以上学。
从慧儿家回来后,女儿时常惦记着慧儿,一有什么好东西,她总要留出一份给慧儿,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只要是不喜欢的东西就马上丢弃再买新的。以后我们又去看望慧儿几次,每次回来女儿都会有些变化。后来慧儿跟妈妈到外地居住了,我们才中断了联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与其接触最早、最多、最久的是妈妈,孩子最初的行为习惯大多是通过模仿妈妈形成的。妈妈的一言一行犹如一本无言的教科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爱笑的妈妈,给孩子播种阳光;积极向上的妈妈,孩子长大也努力奋进;助人为乐的妈妈,孩子也愿意帮助人。帮助的是他人,快乐的是自己,所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