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在留学期间,经常借宿在她初中班主任刘老师家里。
说来也是陈彧的福气。陈彧的初中班主任非常器重陈彧,初中三年,在刘老师的教导下,陈彧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五名,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被发掘出来,性格变得开朗大方,综合素质有了质的飞跃,成为全校八名直升生之一。陈彧上高中后,刘老师便辞职陪同丈夫到纽约居住。陈彧所在的康奈尔大学距纽约市近400千米,她经常到纽约购物、转乘飞机。刘老师家便成了陈彧在纽约临时的家,刘老师变成了“老师妈妈”。
大一寒假期间,陈彧在刘老师家住了近十天。当时刘老师的女儿刚上小学,陈彧有时跟着老师一起送她上学,没事就待在家里陪她玩。渐渐地,小女孩喜欢上了这个大姐姐,她跟妈妈说:“我要快快长大,长大以后就能像陈彧姐姐那样拥有happy life(快乐的生活)。”刘老师也变着花样给陈彧做各种家乡菜。对于一日三餐吃食堂的陈彧来说,每每吃到正宗的家乡菜,便有了回家的感觉。
陈彧临走时悄悄留下了三张不同内容的感谢卡。刘老师后来告诉我,读着这些卡片,他们全家都很惊喜,也很开心,他们会一直珍藏着这些卡片。现在基本上没人写卡片了,陈彧这种表达感谢的方式非常特别。在刘老师家住过的人挺多,陈彧是唯一一个写感谢卡的人。大部分人只是口头表达感谢,用文字表达感激之情能带给别人完全不一样的感受。陈彧走后,还会时不时给刘老师一家带来一些意外的惊喜。在外面旅游时,陈彧会给刘老师寄明信片,刘老师收到过陈彧在澳大利亚、德国、英国等多个地方寄的明信片,陈彧是那么细心,一直想着老师。
每个人都会遇到需要感恩的人,陈彧和刘老师的故事似乎是复制了我的一段人生经历。
我初中毕业时,上了一所中专学校。那是高考制度恢复的第二年,我所在的学校地处济南郊区农村,交通不便,生活清苦,条件简陋,我每周要步行一个小时才能到公交车站,再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到市里洗澡。在市里,我住在父亲生前的好朋友王叔叔家。当时王叔叔的家庭负担也很重,但王叔叔、婶婶和小杰弟弟待我如亲人,做各种好吃的饭菜给我改善生活,临走还要我带一些零食回学校。
对于王叔叔一家的恩情,我终生难忘,后来我把这段经历写成了散文《难忘济南那个家》,发表在齐鲁晚报上,我把文章剪下来,贴在我的剪报本上。有一天,女儿读了这篇文章,我给她讲了我与王叔叔一家的故事,还专程带她去济南看望王叔叔一家。逢年过节,我给王叔叔打电话、寄礼品,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感恩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对独生子女来说尤其重要。有的孩子只想着自己,不知道爱别人。所以,我们当父母的不仅自己要以身作则,还要教会孩子懂得感恩。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常常会联想到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对待他人,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就知道要爱别人、帮助别人。
表达感恩的方式有很多,陈彧更愿意把感恩的话写在漂亮的卡片上,亲手送给对方,将真挚的语言配以美丽的画面,把美好的情感凝固。这是“90后”有着浪漫小资情怀的女孩子爱用的表达方式,也是陈彧在卡内基训练课上学到的。卡内基训练有一节课专门讲赞美与感谢,讲师发给学员一些3厘米× 5厘米大小的卡片,要求学员当堂写给需要感谢的人。可喜的是陈彧把这个方法变成了自己的习惯,运用到她的人际交往中。
陈彧大二在纽约港务局实习结束后,给帮助过她的纽约港务局同事写了感谢卡,当面双手送给对方;大三实习时,她住在上海远房亲戚家,临走时给两位70多岁的老人写了感谢卡,这是老人平生第一次收到感谢卡。陈彧知道,有些恩泽不是仅凭一张感谢卡就能够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唯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谢、去铭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懂得知恩图报的人是个精神富有的人,因为感恩是一份美好的感情,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良知,更是一种动力。一旦人有了感恩之情,生命就会得到滋润,并时时闪烁着纯净的光芒。永怀感恩之心,常表感激之情,人生就会充实而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