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学时,我有一个同学,他非常聪明,幽默健谈,这样的人应该很受同学们欢迎,但事实并非如此,和他交好的同学并不多。为什么?了解他的同学都知道,他有一个特点——嘴特别“损”。什么是“嘴损”?即说话刻薄,容易出口伤人。比如,他喜欢开玩笑,却常常戳到同学们的痛处;虽然健谈,但却喜欢打击别人;用词总是那么“狠”,似乎不这样说话,就不足以表达他的意思。以至于想和他交朋友的同学总是被他的“刀子嘴”吓跑,吓跑倒还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同学们的小心灵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虽然他常常说自己“虽然嘴损,但心不坏”,但是同学们依然无法接受他那张“刀子嘴”。
那时候我有些无法理解,为什么他小小年纪嘴却这么损,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说话,难道他不知道这样说话很伤人吗?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以和他聊天,这才知道他的妈妈已经生病去世了,而且他们家和邻里的关系不是很好,原因就是他的妈妈也是一个说话“嘴损”的人,所以在言语之间得罪了不少人,以至于妈妈都去世这么久了,还不时遭到邻里的“诟病”。
而他,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饱受妈妈“嘴损”的伤害。他说,从小妈妈就喜欢批评和指责他,在妈妈眼里,他是个一无是处的人,他不服,也不甘心被妈妈言语所伤,于是就和妈妈顶嘴,后来他发现,自己的嘴皮子也挺“厉害”,常常和妈妈争得“不相上下”,把妈妈气得够呛。他并不想伤害妈妈,可是他也不允许妈妈伤害自己。他讨厌妈妈说话的方式,却学会了妈妈说话的方式,所以他也讨厌自己。他何尝不知道这样说话会伤人,但无法控制自己,就像妈妈总是习惯用言语攻击别人一样,他也习惯了这样的表达方式,即便说完他就后悔,却依然无法改变这一缺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