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叛逆是独立的开始

叛逆是独立的开始

时间:2023-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父母眼里的叛逆并非真的是叛逆,而是独立的开始。当然,孩子叛逆并不都是父母的错,就算父母处理得妥当,叛逆期的孩子还是多多少少会叛逆,他们情绪冲动,行为乖张,容易和父母发生冲突。孩子的叛逆期都是暂时的,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严重,父母如果能够了解孩子的成长,便会理解孩子的行为,那么孩子在你眼里也许根本就不叛逆。

毫无疑问,朋友小语的女儿进入了叛逆期。叛逆我们并不陌生,但我们所熟悉的是青春期的叛逆,实际上,人一生至少要经历三次叛逆期:两岁左右,七岁左右,十三四岁左右。如果我们回想一下,就会发现,两岁时期的孩子特别喜欢说“不”,表现为不配合父母的要求。过了两岁以后,会变得稍微好一些,但到了七岁以后,会再次叛逆,而且叛逆行为会越来越严重,有一句话叫作“七八九,讨厌狗”,为什么像只讨厌狗,因为你说什么他都不听,真的很讨厌。到了十几岁以后,孩子进入青春期,这个时候孩子的叛逆达到了顶点,让父母更加难以招架。

这三个时期的叛逆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处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两岁左右,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开始有自己的思考并形成自己的意识,同时,身体的发育使他们有能力通过动作对大人进行反抗。七岁以后,孩子上学了,知识面增加,人际交往能力增强,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膨胀,动手能力也很强,这使他们想去尝试各种事情,他们不再盲目地崇拜父母,而是相信自己看到的和体会到的,开始有了独立的意识。到了青春期,这种意识到达了顶峰,因为他们开始向成人的世界过渡。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孩子的每一次叛逆都是他长大的标志,都是他成长的爆发期。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他觉得他长大了,好多事情都懂了,不需要再依赖父母了,有自己的主意了,厌烦父母的说教和管教,也不再喜欢和父母过于亲密,因为除了父母,他们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世界,甚至有了自己的秘密。

但是,在父母的潜意识里,他们还是孩子,还是那个没长大的孩子,无时无刻不需要父母的孩子,所以他们仍然喜欢像以前那样为孩子操心,管这管那,事无巨细。这就和孩子的潜意识发生了矛盾: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想挣脱父母的怀抱;父母觉得孩子还是孩子,必须依赖自己。于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就形成了冲突,父母觉得孩子不听话,孩子觉得父母管得太多,管得太严,而且还管得不对。

其实,这些冲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或者可以降到很低。父母只需要明白一点:

叛逆不过是独立的开始

父母眼里的叛逆并非真的是叛逆,而是独立的开始。孩子的每一个叛逆行为都是在告诉父母:我长大了,请让我自己来!所以,你管得越多,孩子越叛逆,因为你不让他自己来,违背了他的意愿。如果父母可以停止以下几种行为,你会发现,你的孩子依然可以很懂事,不叛逆。

孩子长大了,父母也得长大

孩子长大了,但父母对孩子的认识却滞后了。比如孩子七岁了,但在父母的潜意识里还把他们当作四五岁甚至更小的孩子;还有些父母过于“爱”孩子,喜欢和孩子绑在一起,一旦孩子不再和自己腻在一块儿,他们就感到失落;还有一些父母没有自我,他们通过管教孩子来实现自我,一旦孩子不让他们管教,他们就抓狂。这些父母不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而是用多年不变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他们不明白,不同时期孩子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必须不同。所以,父母的成长和对孩子的认知必须和孩子同步,父母的教育方法必须跟得上孩子成长的节奏。

尊重孩子,少管一点

在孩子的婴儿时期,父母当然是管得越多越好,因为那时候的孩子什么都不会,父母不管孩子就会感到绝望。但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就要少管一点,因为他们很多事情都会了,有了“自己做”的欲望和能力,你若管得太多,孩子就会不舒服。这个时期的孩子有了独立的意识和个人意识,父母必须尊重他们这种意识,不尊重就会导致反抗。尤其要放弃那些不太好的管教方式:讲大道理、过于严格、打骂、批评指责孩子等。对于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小事,父母完全可以不管,放手让孩子去做。这个时期,给孩子自由很重要。

停止唠叨

为什么要单独讲唠叨,因为唠叨的父母很多,尤其是妈妈们。唠叨这种行为看似没有批评和打骂那么严重,但杀伤力很强。父母通过唠叨来限制孩子的行为,通过反复叮嘱来表达对孩子的一种不信任,重复孩子已经知道的但讲了无数次的话,这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父母通过唠叨来管教孩子,抒发了自己的焦虑,却把焦虑转嫁到了孩子身上,让孩子产生了许多怒气,孩子当然会对父母的这种行为产生抵抗。父母的唠叨就像唐僧给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咒,孩子能不难受吗?所以,父母减少唠叨,孩子就会少许多叛逆行为。

对孩子的叛逆情绪和叛逆行为冷处理

当然,孩子叛逆并不都是父母的错,就算父母处理得妥当,叛逆期的孩子还是多多少少会叛逆,他们情绪冲动,行为乖张,容易和父母发生冲突。对孩子的这些言行,父母不要和他们硬碰硬,而是要采用“冷处理”的方法,孩子发脾气也罢,和你对着干也罢,先顺着他,或者采用迂回的办法满足他的要求,等他冷静以后再和他沟通。对于孩子的某些“叛逆”行为,只要没有危险,就允许孩子去做,因为那些行为并非叛逆,只是他想去尝试或者去探索。

对于有独立意识但又喜欢叛逆的孩子来说,你越反对,他有可能越叛逆;但如果你不过分关注,冷处理,淡化问题,孩子可能就不会那么叛逆。孩子的叛逆期都是暂时的,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严重,父母如果能够了解孩子的成长,便会理解孩子的行为,那么孩子在你眼里也许根本就不叛逆。

一个人的生命中如果从来没有叛逆过,那么他是缺少很多生命体验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没有好好成长过,因为叛逆是向外索取生存空间,有过叛逆的人,向外的张力更强,创造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也更强,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