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享自己孩子日常的文案

分享自己孩子日常的文案

时间:2023-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分享是一种获得,这就是古人向我们强调“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原因。如果父母从不曾与人分享,只是从道理上教孩子学习分享,那么孩子学会分享的难度会大一些。假如孩子不曾体会过分享的快乐,他就无法明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道理,给小孩子讲道理不像给成人讲道理,不是单纯的讲道理他就能理解和接受的,必须让他亲身体验过他才能接受这个道理。

自私、不懂得分享似乎是许多孩子的通病,这和现在的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关,没有兄弟姐妹,父母给自己的所有东西都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他们没有条件和机会去学习分享,再加上现在的父母对孩子大多予取予求,使得孩子的占有欲比较强,认为他们的东西“神圣不可侵犯”,于是才会有那么强烈的口头禅:“这是我的!”

自私的孩子体会不到分享的乐趣,他们不懂得把快乐与他人分享,快乐就会加倍,他们可能也不明白,把痛苦向人诉说,痛苦也会减少。于是,他们的快乐和痛苦总是独自享有和承担,那么他们终究是孤独的。不管一个人的快乐有多少,如果只能独自快乐,那么他们仍然是孤独的一个人。

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分享?因为他们把分享等同于失去,所以才会对别人玩一玩他的玩具那么紧张。或者他们觉得分享是一件吃亏的事情:我让别人玩儿我的玩具,别人会不会愿意让我玩他的玩具?有了这种想法,他们就很难豁达地与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但其实,分享是一种获得,你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你和他人都得到了快乐;当你愿意与他人分享的时候,别人也会愿意和你分享,那么你又得到了一分快乐。所以分享是一种获得,这就是古人向我们强调“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原因。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孩子很少需要和别人共享某样东西,所以他们也没有分享的意识。但是,分享是种美德,懂得分享的人会有更多的朋友,也会有更融洽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他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为何不早点教会孩子分享?

为孩子补上分享这门课

孩子生来都是自恋的,天生懂得守护自己的东西,但是却很少有天生就懂得分享的,这需要父母的引导,需要他从父母和其他的小朋友身上去学习,那么分享对他来说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父母做个分享的榜样

教孩子学习分享,父母也不需要刻意为之,如果父母是个懂得分享并经常在实际生活中实践分享的人,那么孩子自然会耳濡目染地学会分享。比如,妈妈做好了点心,让孩子和自己一起给邻居送一些;爸爸的鱼竿借给同事用一用;妈妈买的新衣服妹妹喜欢不妨送给她。如果孩子能够经常看到爸爸妈妈与人分享,那么他们就很容易接受并学会分享。如果父母从不曾与人分享,只是从道理上教孩子学习分享,那么孩子学会分享的难度会大一些。

先和他人分享,他人才愿意和你分享

想要打消孩子分享就会吃亏的念头,就要让他尝到分享带给自己的快乐。但需让他明白,先要与人分享,之后他人才会愿意与你分享。要主动与人分享,而不要总是被动地等待他人分享。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你把自己的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别的小朋友才会把他的玩具给你玩。当孩子发现自己与人分享后,别人也愿意与自己分享了,那么分享就会在他心中留下深刻的感受。

让孩子与懂得分享的小朋友一起玩

妈妈会影响孩子,同龄人对孩子的影响则更大,和大方的、懂得分享的小朋友一起玩,孩子自然也不甘落后,因为大部分的孩子都有融入群体的天性,那么就要有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的共同点,当看到其他小朋友都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一起玩,把自己好吃的东西拿出来一起吃的时候,孩子自然也就没有了“这是我的,不能给其他小朋友玩儿”的想法了。

假如孩子不曾体会过分享的快乐,他就无法明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道理,给小孩子讲道理不像给成人讲道理,不是单纯的讲道理他就能理解和接受的,必须让他亲身体验过他才能接受这个道理。

是否懂得分享,把我们从一个自私的人和一个社会化的人区别开来。从人性上来说,人都是自私的,但若想成为社会化的人,就必须抑制自私的一面并学会与人分享。分享,使得我们能够走进彼此的世界。分享是互相了解的一种方式,也是爱的一种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