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也是爸爸生活的动力和希望。要把一个幼小的生命养大成人是一项非常艰难的任务,因为一个柔弱的生命会变得健康、壮硕,不仅需要富有营养的食品,还需要温暖、和睦的家庭。不过,孩子最先需要的却是爸爸的保护。在未长大之前,孩子的身心总是希望有一种依靠,或者说渴望受到保护。在家庭中,爸爸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孩子心目中的保护神。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爸爸对孩子的保护作用称为童年最重要的心灵安慰。爸爸们魁伟的身躯、粗重的声音和强壮的体魄让孩子感到安全。这些身体的特质,也是爸爸更容易给孩子坚强和勇敢的第一教育因素。
爸爸与孩子的关系,就像园丁与树苗一样。成长中的孩子就像是一棵正在长大的树,需要精心的保护和照料才能成材。就如同种树者需要为树苗及时除去杂草、毒苗一样,爸爸也要为孩子精心创造出一个安全、舒适的生长环境。但是,这个所谓的“安全、舒适”绝不是让爸爸事事都护着孩子,替孩子扫除成长中遇到的一切障碍;更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为孩子设计出一系列的条条框框,让孩子事事循规蹈矩,从而失去成长的快乐,就像温室中的树苗终究难以成材,缺乏生长空间的小树也注定无法长成参天大树。
茵茵今天很生气,因为爸爸没有来接她,她在过马路时害怕极了。茵茵现在读三年级,每天爸爸都会接送她,她也习惯了爸爸的接送。每次只有爸爸在身边,她才觉得安全。可今天爸爸有事没来,妈妈也去外地学习了,她又怕车,又怕坏人,过马路时一紧张,差点被一辆拐弯的车撞上。
司机伸出脑袋训了她一句,茵茵气得直掉眼泪。晚上爸爸回来后,茵茵就开始埋怨爸爸。爸爸看着委屈的茵茵,又是心疼又是无奈,女儿都10岁了,他本来以为女儿已经长大了,可眼前的女儿怎么这么无能呢!
爸爸的过度保护,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反而还会令孩子过早“瘫痪”。孩子事事都想依赖别人,都想得到别人的保护,就无法独立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动手能力、应变能力等也都会很差。
所以,爸爸虽然是孩子的保护神,应该给予孩子良好的教养和充分的保护,让孩子在父爱中快乐、平安地成长,但却不能时时处处都护着孩子,什么都替孩子做好、准备好。试想一下,如果你从小就一直替孩子洗衣服,那么就算孩子长到20岁,也不一定能学会独自洗衣服。
这也提醒爸爸们,教育孩子过程中要学会适当放手,给予孩子充分锻炼的机会,让孩子不断摆脱依赖、无能,变得坚强、自信、勇敢,从小就学会独立应对生活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因为有些能力只有孩子自己动手、反复锻炼才能技艺纯熟,才能让这些能力真正成为自己的能力。孩子不亲自动手、动脑,不亲自尝试,哪怕年龄再增长,也永远学不会这些技能。
我们建议,爸爸们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不必过多给孩子事事周到的照顾,孩子遇到困难了,也不要第一时间就帮他解决,而应鼓励他自己想办法应对,不要让他养成一有困难就找大人的习惯,这样的孩子很难独立。
●多给孩子机会,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邻居家送东西,吃饭前帮妈妈摆好碗筷,到商店买东西等,锻炼孩子的能力,让他知道自己可以做很多事,同时也能增强他的信心和独立性。
●有些爸爸总把孩子捧在手心里,什么事情都替他挡着,帮孩子推卸责任,甚至把错误揽到自己身上,宁愿自己受委屈。这样总为孩子的行为后果买单的做法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想让孩子变得聪明伶俐,爸爸就应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只要给孩子一定的引导就行了,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加独立、更加优秀。
●对孩子不要搞任何特殊待遇,这会令孩子感觉自己高人一等。孩子习惯了时刻被保护、被宠溺的感觉,不仅会变得自私自利,还会越来越依赖,独立能力越来越差。
●孩子与小伙伴有了争执,不管谁对谁错,都不要总是偏向、袒护自己的孩子,而应引导孩子正确处理与小伙伴之间的矛盾。否则,孩子就会把爸爸当成自己的“保护伞”,导致是非观念混淆,甚至变得霸道蛮横、不讲道理。
●对孩子的一些无理要求,爸爸一定要学会拒绝,切不可因为孩子哭闹耍横就事事迁就,或想方设法满足孩子,这样只会强化孩子的“欲求过分”心态。要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和能接受的方法,让孩子明白哪些欲求是过分的,为什么过分,这样孩子也能慢慢明白哪些欲求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对欲求有所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