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理期待,别给孩子太大的心理压力

合理期待,别给孩子太大的心理压力

时间:2023-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放学后,王凯皱着眉头,背着大大的书包往家走。现在,王凯的课余时间全部由家教老师陪伴着。王凯的成绩中等,爸爸想让他考入重点中学,他觉得太难了。最近,王凯开始失眠,食欲也越来越差。现实生活中,很多爸爸都像王凯的爸爸一样,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教育孩子时的标准过于严格。所以,作为孩子主要教育者的爸爸,不要给予孩子过高的压力和期望,以免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而应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合理期待。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孩子心理压力过重,会导致其天性被埋没,性格被扭曲。适当的压力能促进竞争,而过重的压力却成了压在幼苗上的石头,让孩子直不起腰来成长。”

很多爸爸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色、优秀,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对孩子期望过高,关注过度,总想着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不顾孩子本身的能力,结果让孩子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也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当孩子感到压力时,又会因为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无法清楚地表达出来;或者因害怕家长的批评,害怕看到爸爸妈妈失望的表情,而不敢表达出来。而且他们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处世经验也比较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也难以很好地解除自己的心理压力。当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孩子就可能产生诸如抑郁症、厌食症、睡眠障碍等生理或心理问题,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放学后,王凯皱着眉头,背着大大的书包往家走。这时,同学陶欣跑过来说:“王凯,你怎么不跟我们一起玩会儿球再回去呀?”王凯沮丧地摇摇说:“你们玩吧,我爸爸给我找了家教,还在家等我呢!”马上要中考了,爸爸一心想让他考入重点中学。现在,王凯的课余时间全部由家教老师陪伴着。

王凯的成绩中等,爸爸想让他考入重点中学,他觉得太难了。现在每天放学回家后,他的课程都被安排得满满的,可他一打开课本就想睡觉。一想到每天都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他就打不起精神;一想到重点中学,他更是觉得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

最近,王凯开始失眠,食欲也越来越差。爸爸看儿子日渐消瘦,就让妈妈变着法子给他做好吃的,可王凯根本没有胃口。同学们都戏称,王凯变成了一个“小老头”。

现实生活中,很多爸爸都像王凯的爸爸一样,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教育孩子时的标准过于严格。实践证明,家长过高的期望值会让孩子产生强大的心理压力,使孩子在长期的压力下形成焦虑型人格,常常感到惶恐不安、焦虑敏感,甚至自卑逃避,对身心健康的发展十分不利。

据一项调查显示,九成的孩子认为自己不是好孩子,“不听话”、“考试成绩不好”,这都是父母经常在孩子耳边唠叨的语言,成了孩子甩不掉的标签。望子成龙的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爸爸们一定要记住,“严师”未必出高徒,轻松愉快的环境反而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所以,作为孩子主要教育者的爸爸,不要给予孩子过高的压力和期望,以免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而应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合理期待。孩子的天空应该是明丽的、透彻的,而压力就像一团团乌云,将阳光遮住,将孩子的笑脸没收。只有轻松快乐的童年,才能给孩子更幸福的未来。为此,爸爸应调整自己的心态,给予孩子科学、宽松的教育环境,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还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爸爸要对孩子合理期待,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不要总批评孩子,挑孩子的毛病和弱点,这样反而会令孩子失去前进的勇气,降低孩子的自信心。相反,如果你能随时注意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并及时加以鼓励,就会令孩子充满活力,并产生多做一点的欲望。

●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现实一些,如果孩子基础较差,爸爸就不要给孩子订立过高的目标。如果孩子觉得自己与这个目标差距太大,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爸爸不妨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孩子树立一个“跳一跳就能得到”的目标是最合适的。心理学家认为,对孩子提出恰当的期待和要求,更容易产生良好的“期待效应”,孩子也不会感到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爸爸也要学会适当分解对孩子的期望值。对于为孩子订立的目标,每年、每学期、每个月都应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每周、每天都应按质按量地完成学校和自己的任务。同时,还要多给予孩子一些帮助,不要只管提期望,留下的工作都让孩子自己做,出现问题就怪孩子,这是不公平的。爸爸应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努力过程中,让孩子感到安全、理解和快乐,这样期望之灯才会越来越亮,孩子也不会感到压力太大。

●爸爸平时应多注意孩子的言行,时刻关注孩子是否面临压力及压力程度如何。当发现孩子出现爱说假话、故意骂人、情绪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形时,要及时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给予了孩子太多的期待,而让孩子承受了较大的压力。当孩子感到有较大压力时,爸爸可以与孩子玩一些适当的游戏,或与孩子一起进行一些体育活动,如打羽毛球、跑步、游泳等,也可以带孩子外出郊游,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

●任何人的成长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经历很多心理波折。爸爸也一定曾遇到过很多与孩子相似的经历,当时是怎样对待的,或现在的困难又是怎样处理的,这些都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孩子,与孩子一起分享。当孩子得知爸爸也有压力和烦恼时,他们就会获得认同感,对如何处理自己的压力和烦恼也会产生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