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想学得快,就要善用联想思维,就要懂得举一反三,以提高效率;一个人要发明创造,寻求创意,也要善于举一反三,让绝妙的构思如泉喷涌。
青少年朋友们,在平日的学习中,你是不是经常听到老师这样说:“要善于举一反三。”这里的举一反三,其实是一种思维方法的体现——联想思维。所谓联想思维,是指人脑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导致不同表象之间发生联系的一种没有固定思维方向的自由思维活动。主要思维形式包括幻想、空想、玄想。其中,幻想,尤其是科学幻想,在人们的创造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的确,客观世界是复杂多变的,是由各种各样的事物组成的,而这些事物之间,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区别,这也是这个世界如此丰富多彩的原因。它具备一定的复杂性,为此,人们很难将它们联系在一起。事实证明,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将它们联想到一起就越困难,但这并不代表人们不能建立起事物之间的联系。
苏联心理学家哥洛万斯和斯培林茨曾用实验证明,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步骤建立起联想的关系。
青少年朋友们,如果给你两个词语——高山和镜子,你能将它们联系起来吗?也许你会说,这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事物,然而,只要你运用联想思维,你就能做到:高山→平地,平地→平面,平面→镜面,镜面→镜子;再如天空和大米:天空→土地,土地→水,水→水稻,水稻→大米。
假设每个词语都可以与10个词直接发生联系,那么第一步就有10次联想的机会,第二步就有100次机会,第三步就有1000次,第四步就有10000次,第五步就有100000次,依次类推。
联想思维有着广泛的基础,它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一个人如果不会运用联想思维,学一点就只知道一点,那么他的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派不上什么用场;但如果他善于运用联想思维,就会由此及彼扩展下去,做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从而使思维跳出现有的圈子,突破思维定式而获得创新的构思。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故事:
1981年,英国王子查尔斯和黛安娜决定在伦敦举行婚礼。消息传开后,英国各地的厂商老板认为这是天赐良机,纷纷组织人马开发与婚礼有关联的新产品。于是,王子和王妃的照片成了最热门的外观设计素材,各种文化衫上印着新郎新娘甜蜜的笑脸;各种糖果食品包装盒上也打上了王室婚礼盛典的标底。
这些创意的确给老板们带来了财运,但相比之下,某光学仪器公司的创意更是别出心裁,因此赚了个盆满钵满。
盛典开始了,从白金汉宫到圣保罗教堂,沿途挤满了近百万群众。当站在后排的人们正为无法看到盛典场景而焦虑不安时,突然从背后传来一阵阵叫卖声:“请用潜望镜观看盛典!”长长的街道两旁,冒出教百辆载满“王子牌”、“王妃牌”潜望镜的销售小车。立刻,人们蜂拥而上,争先恐后地抢购特制的观礼潜望镜。
如今,黛安娜已魂归天国,那场婚礼大典也被人渐渐遗忘,但是这一思维方式,至今还常常被创造学家提起。同样,青少年朋友们,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也可以尽展联想之能事,举一反三,使思维活跃。
事实上,举一反三就是一种联想能力的实践和运用,这种思考模式像细胞分裂似的由此及彼,不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鲜的东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