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老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放在留学申请中同样适用。完成了对孩子自身个性、能力、潜力和愿景的挖掘,我们就该着眼于对大学的挖掘。
大多数家长了解大学的途径是通过看最新发布的排名。确实,这是最通俗易懂的方法——综合性排名越高学校水平越高,综合性排名不高但是孩子想念的专业排名高也好,当然最好的就是大学的综合性排名高,孩子向往的专业排名也高。因此,我们说家长对于学校最初始的选择,其实就是从一张排名表上得来的,这一点都不夸张。
排名作为一个评价体系自然有它的道理,然而将学校们简化为数字排序确实会以偏概全。因此,在妈妈们的留学话题里,“排名到底对择校选专业有没有用”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
一种观点是,“只看排名就等于放弃了美国教育的优势”。这种观点的持有者实质上是认为仅从排名入手,必然会对美国大学了解不够充分,也不够透彻,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除了排名和常春藤,你还知道什么?”正因有志于此,他们会对学校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从师资力量到所在地物价,从奖学金多少到科研经费,从学生在校的权利到毕业后的就业形势……可谓事无巨细,为了了解这些信息,少不了登录学校官方网站,查询各类新闻报道,甚至查阅学校公开的各种报告。我们可以称其为申请者中对学校信息要求高的“质量派”。
与之相对的另一派,则是希望尽快掌握学校核心信息的“效率派”。他们的观点是,“选择来源于比较,排名就是比较的最优体现”,他们用以回应“质量派”的一句话是,“你们的调查和研究最终还不是汇聚成了各式排名?”
所以,他们会对各式排名都有掌握,追求最新排名,不仅仅是综合性排名,还有专业排名;不仅是一家机构的排名,还有各家机构的排名;不仅是学校处在什么位置,还有学校的排名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可谓美国大学排名数据的研究者,为了获取各项排名,少不了长期检索,也少不了比较与分析,甚至要寻找各大排名中都名列其中的“公约数”学校,这些学校总是经得起“考验”的。
以上的“两派相争”其实纯粹是玩笑之谈,因为长时间帮助孩子准备留学,身边很多同事、朋友甚至同事的朋友、朋友的同事都会愿意向我请教,与我聊天,在这个过程中,也就积累下了一些幽默的表述,其实我们作为过来人心里清楚得很,这一番“折腾”背后都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然而,正因为是过来人,我也确信,在择校选专业的了解学校阶段,“效率”和“质量”是完全可以兼得的。而兼得的关键正是在于如何使用好各式各样的美国大学排名,确实,这些大学排名不是扫一遍,从而了解各大学的先后顺序就足够的了。真正读懂它,洞察其包含的丰富信息,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法。作为学校信息对比的集大成者,排名表一定是了解美国大学的钥匙,那么,我们究竟如何通过这把“钥匙”打开深入了解美国各高校以及各专业情况的大门呢?
首先,当我们在读一份大学排名时,与其着重于大学的名次,不如先关注这个排名是怎么来的?也就是说,整个排名是基于什么样的标准?这些学校排名占先究竟是因为哪些方面的优势?学校的哪些方面是这个排名所没有体现的?只有先了解清楚了这些问题,我们才有可能理解这份排名,真正了解它体现了大学哪些方面的信息。
在这里,我们就以著名的US News National Universities(全国性大学)排名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根据USNews官方网站的介绍,其全称为US News & World Report(《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自1983年开始出版对美国大学及其院系的排名业务。所谓“刊以榜荣”,正是这项业务带给了这份刊物很高的知名度。在美国高等教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背景下,它们因为给出的排名数据翔实而成为了世界上最具权威的大学排行榜之一,被不少国家的政府、教育机构或学术单位广泛引用。
事实上,每一年U.S News都会公布四类排名,分别是:全国性大学排名 (National Universities),位于这类排名下的大学都提供充足的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给学生就读;硕士大学排名(Master's Universities),位于这类排名下的大学都提供的学士学位、硕士学位,但是提供少量的博士学位给学生就读;学士学院排名(Baccalaureate Colleges),位于这类排名下的大学提供学士学位以及文理学院排名(Liberal Arts Colleges),位于这类排名下的大学都提供充足的学士学位,且这些大学授予的学位至少有一半是文理学科(Liberal Arts)的学位。
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核心是US News全国性大学排名的7项评分项目。关于其评分项目的介绍同样可以在其官方网站上找到。
1. 同行评议(22.5分)
(1)以对大学间的竞争情况比较了解的大学校长、教务长和招生院长为调查对象,对各大学的学术水平及学校声誉等做出评议占15%。
(2)加入在第一线的高中教师辅导员的意见占7.5%。
以上两类评议人都可对各学校打1~5分。
2. 新生留校率(20分)
该指标细分为两项评定标准:大学毕业率和新生留校率,分别占这一项的80%和20%。前者看本科学生是否在6年内毕业,而新生的留校比例也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总之,老生早毕业、新生多留校得分就高。一般而言,私立学校新生的留校率比公立学校要高,因为私立大学教师多、质量较好,学生喜欢小班制。
3. 师资力量(20分)
这项排名由6个参数组成:教授的薪水福利占35%,每班学生少于20人占30%,教授的最高学位比例占15%,每班学生多于50人占10%,教授与学生的比例占5%,以及全职教授的比例占5%。大学教授的薪水福利高低和学校教授的多少,都会影响学校的排名。
4. 新生素质(15分)
以被录取学生的SAT或ACT的成绩(占50%)、学生在高中的年级排名(占40%)和录取率(占10%)三项来决定。大学录取SAT高分的学生是很重要的,学生在高中毕业班学生中为前10%也是排名的重要因素。这项评分主要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对优秀学生的吸引力如何。
5. 财政资源(10分)
这体现的是大学每个财政年度在教学、科研及服务方面对学生提供的资金费用。如果人均花费高,说明学校会在课程和科研项目上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服务,包括聘请教授的花费、学生科研以及年度教育开支的花费等。因为该项评估要根据学校性质而定,如文科少用科研设备,而理工科的设备安规,两者大有不同,因此所占比例不超过总评分的10%。
6. 毕业率(7.5分)
大学毕业率仅指全国性大学和文理学院学生在6年内完成大学本科学习并且毕业的学生比例(不包括地区性的硕士学位大学和专业性学士学位学院的学生,因为他们不准备完成课程,学生当中转学者较多)。美国大学是“进门易出门难”,而新生“不留校”或老生“不毕业”都会成为大学的负指标。
7. 校友捐赠率(5分)
该比率间接反映了校友对母校的热爱、感激和认可程度,以校友总人数每年对母校的捐赠百分比来计算。一般名校校友的捐赠率为30%左右。文理学院校友的捐赠率比全国性公立大学要高,因为文理学院人数较少,互动环节比大型学校好。当然,比较偏远的地区校友收入不如大城市高,“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该指标仅占总评分5%的比率。
当我们仔细分析U.S News全国性大学排名的7项评分项目后,我们会发现,该排名尽管享有盛誉,但是也有显著的不足,如各高校学生的就业情况就不包含在内,各高校所处的地理、社会环境也不包含在内,更不用说各高校所要求的费用水平了。因此,当我们有了分析的方法之后,我们会发现仅凭这一份排名是远远不足以为留美申请择校选专业做出判断的。然而,也正是通过分析之后,我们找到了下一步信息搜集的方向,这个排名缺什么就沿着所缺的方向去补充什么。
由此,就需要我们使用好美国大学各类排名的第二步——构建自己所需要的排名体系。
在择校选专业的过程中,学校不等同于专业,因此所向往专业的排名也是构建自己所需排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的,美国大学在各专业上的排名就应该纳入到我们的视野范围之内。在专业排名上,可以和大家介绍另一个被公认为权威的美国大学排名媒体机构,那就是《普林斯顿评论》(Princeton Review) 。它每年都会提供年度的美国大学排行榜,其特点是会对各个专业从不同角度作出详细的分析,最终形成的排名通俗又直抵人心,比如,推出十大就业率最高的法学院、十大难录取的法学院、十大难录取的商学院、十大就业率最高的商学院等。
对学术声望和专业水准的考量固然是选择大学的重要指标,然而申请者的经济能力也是一个相当重要而且现实的问题。因此,在每个申请者的排名体系中,一定要加入关于各大学费用以及奖学金支持力度的分布图。在这里,不一定需要详细的排名,但至少应该能将大致类别分清楚。例如,在美国州立大学念本科,一般每年的学费在2~4万美元;私立大学则在3~5万美元。不同学校的奖学金扶持力度也不尽相同,甚至受大的经济环境影响,每年都会产生变化。因此,最稳妥的办法,就是详细查看高校官方网站上的介绍说明。
选择大学也不仅仅是申请者需要达到要求,我们也可以反观这所大学可以给学生带来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个包括学生满意度、毕业生成就等的名单。在美国,确实有这样的排名,《福布斯》(Forbes)杂志每年发布的年度大学排名中,就是以学生视角出发,指标主要包括学生满意度、毕业生成就、学生在校期间的债务以及授课状况、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度等。在你的排名体系中,添加这样一份榜单,有助于考察学校的性价比,评判你读这个学校值不值。
除了上述这些大学内部的因素,大学所处的地理、社会环境也是择校的重要参考。这个时候,我们所需要的排名不再是大学排名,而是一份美国城市排名表。这份表上清晰地显示出这个城市的地理位置、人口密度、产业优势以及消费水平。当这样一张数据地图叠加进我们的排名体系中,我们会清晰地发现基于自身需求的选择将更加集中。
某种程度上,孩子所要寻找的并不是最好的学校,而是最适合的,与自我品性、气质和诉求最为契合的一所学校。
当下,由于申请人数爆棚,不少申请者往往采取“海投”策略,一下子申请十几所甚至几十所大学的人不在少数。据《纽约时报》报道,1990年,只有9%的学生会申请7所及以上大学,但这个比例在2011年上升到29%。不少招生官认为,这个数字现在肯定更高。波莫纳(Pomona)学院前招生官Bruce Poch就分析道,申请者看到录取率降低便申请更多大学,结果让那些名校的录取率变得更低……如此往复,陷入恶性循环[1]。
然而,细细考察之下,我们会发现,申请者们“海投”的学校中有许多是定位重复的,有些学校他们即使申请到了也不会选择去念,拿到更多的Offer只是为了减少心中的焦虑和不安。其实大可不必如此,你要做的是集中精力去申报那些自己真正会去的学校,所谓的“Green Application”(绿色申请),正是此意。择校事实上是一个综合考虑的结果,地域、经济、城市等因素的影响,有时候更胜过绝对化的排名。比如,学校所坐落的城市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要知道,美国的人口基数远远小于中国,有不少学校坐落在农村地带,对此不了解的申请者们很可能申请到最后才发现。根据我的经验,大多数中国学生都偏好美国大城市,这里人口较多,相对繁华,资源和机会都比较充足,也有利于孩子将来找实习,并求得一份较为满意的工作。
我曾经指导过一个申请者,女孩拿到的排名最靠前的Offer来自东北大学,但在咨询过不少招生官、综合权衡各种因素之后,她和家人最终还是选择了排名相对靠后的罗格斯大学——“罗格斯的地理位置更好,离纽约也近一些,专业方面优势突出。”在瑞超选校的时候,我们锁定了东岸,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瑞超今后希望进军金融界,东岸政经资源集聚,以后实习、就业都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二是相比西岸,东岸华人比例较低,更加“美国化”。但切不要以为只有城市才是唯一的选择。美国的“大农村学校”也有其独特的优势所在: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读书氛围非常好,亦有不少学生十分向往。
把大学排名表和美国城市排名表的价值都挖掘殆尽后,我们基本上可以既保证效率又确保质量地完成了择校选专业的初步判断。那么,如何进一步确定目标市场?接下来,我们还需要做出战略选择。
【注释】
[1]Richard Perez-pena. Best, Brightest and Rejected: Elite Colleges Turn Away Up to 95. New York Times, April 8, 20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