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质和目的
儿童心理学是对儿童行为和发展的科学的研究。
注意,重点在“科学的”这个词上。因为这一点将儿童心理学和其他认识儿童的主观方法区分开来。心理学家力图要描述和解释儿童的行为及其变化方式。他们不依靠模糊的印象、猜测和躺椅上的理论推导。相反,他们靠的是谨慎、系统地收集第一手数据。尽管某些类型的研究也许需要在正规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但是研究儿童却不必如此。在一些看起来很混乱的环境中(比如,操场、舞厅或餐桌上)就可以系统地采集数据。但是,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研究儿童心理学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知识基地,深入了解儿童期的本质和个体儿童的独特个体差异。
这样,我们就可以回答三种类型的问题,就是何时、如何和为什么。
何时。这也许是最明显不过的问题了,因为这与不断变化过程中的儿童期发展特点有关,追踪一个孩子的发展变化是非常有趣的。发展的里程碑有许多种形式:有些是明显的,比如孩子开始学会走路、说话的年龄;有些却不那么明显,因为那些是更细微的发展,比如孩子会玩假装游戏的年龄、能够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的年龄、能够读写的年龄。在每一个例子里,目的都是要找出大多数孩子第一次表现出新能力的年龄段。然后根据这样一个规律,我们就可以检查每个孩子的发展过程。
如何。这一类问题不是关于时间的,而是和儿童行为的方式有关。学龄前儿童是如何形成小圈子的?小圈子是三两一群还是人数众多?圈子里是否总是相同的朋友?小圈子的成员是同性的还是异性的?另外一个例子,儿童是如何画人物像的?他们是如何从信手涂鸦发展到逼真再现的? “蝌蚪式人物”是这个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吗?他们是如何组织人物的空间布局的?
还可以举一个例子,儿童是如何评价各种不端行为的?他们具有某种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道德观吗?如果有的话,是什么样的?他们能根据不端行为的性质及其后果做出细微的区别吗?他们能考虑到行为不端者的愿望吗?联系到上面三个例子,我们需要描述特定年龄的儿童在特定情景中是如何处理日常事务的,以及他们长大后是如何变化的。
为什么。描述儿童的行为当然不只是系统地描述,它还包括解释。为什么有一些儿童比其他的儿童发展得慢?为什么有些儿童在某方面的能力发展得很好,可在另一些方面却不行?为什么男孩比女孩在身体方面更具有攻击性?为什么有些儿童很逆反?为什么父母的惩罚与儿童的攻击性有关系?等等。这样的问题似乎可以不停地问下去,一方面是因为儿童发展的每一个方面都需要一个解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必须承认,我们对此的解释远没有描述更贴近事实。后者毕竟比前者容易很多,因此,我们对儿童行为方式的了解远远超过了我们对他们行为原因的了解。
从理论上讲,我们可以询问有关儿童发展的所有方面的问题。但是在实践中,心理学家在某个时期倾向于研究有限的几个问题。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其一,社会压力会逼着心理学家去回答对当时的社会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比如,过去几十年来离婚数量的激增凸显了研究离婚对儿童影响的重要性。一个人可以在短期内预期到情绪的波动吗?这对学习和课堂活动有什么样的影响呢?长期的影响会在成年期时显现出来吗?比如,在婚姻中的情绪。因此,父母和专业人员,以及管理者的关注会使研究更加实用。这决定了研究的方向,迫使心理学家做某些类型的研究。其二,心理学家只研究特定的问题,是因为这些问题在某一时期有理论意义。也就是说,知识发展到了某一特定阶段,已有的进展预示了某些新的发展方向。因为推动知识本身的进步是很自然的想法,所以为了扩展知识的范围就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比如,有一项研究发现,害羞是一个小孩子特有的和成熟的特征。这个发现就可能导致提出更多问题。在什么时候可以发现害羞的迹象?它在婴儿期是一个稳定的特征了吗?遗传因素和它的发生有关系吗?早期强烈的害羞预示了以后的病态发展吗?所以,研究有其自身的动力,对知识的探求也是没有止境的。
但是,心理学家能够研究的问题也是有限定范围的。其一,有些问题需要的是价值判断,不是数据研究。父母有权利体罚自己的孩子吗?科学研究可以回答体罚对孩子造成了何种影响,但不能决定父母应该有什么样的权利,或者孩子应该有什么权利。这些问题是要由社会决定的。另外一个限制是研究方法和工具的适用性。因为人类的行为太微妙了,没办法做合适的描述,就更别说测量了。至少在某种程度上,知识的进步取决于测量工具的发展。
所以,早期儿童心理学对智力的重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认知测验(Cognitive tests)的广泛传播:社会和情绪方面的特征相对来说被忽视了,因为这些特点太易变了,无法客观研究。随着相关的工具越来越有效,这些特征直到最近才受到了应有的关注。
二、研究方法
心理学家从三个方面获得他们的发现:观察、提问和实验。
(一)观察
看上去是一个很容易使用的手段,但是事实上,想熟练地使用还需要大量的练习和精心的准备。观察什么,观察谁,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观察,使用哪些不同的观察手段,这些都需要选择。观察既可以是有人参与的,也可以是无人参与的;观察可以是连续的叙述,也可以局限在某些片断上;观察可以是时间取样(time sampling),也可以是事件取样(event sampling);观察可以集中在不同的行为类型上,也可以在一个类型上;观察可以是某一时间的一个对象,也可以是许多个体的交互行为。在一个人记录另外一个人时,完全的客观不是那么容易的。因此,几个观察者通常会相互检查信度。
(二)提问
包括两种主要方法:访谈和问卷。在儿童身上使用这个方法有明显的局限性,但是如果它和自然观察法结合起来研究,我们甚至可以从学龄前儿童那里得到许多有用的信息。如果是对更大一点的孩子或者是对父母和老师提问,访谈和问卷可以有许多种形式:有结构的和非结构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预设问题的和开放的。不同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提问的目的,因为准确的提问方式和提问的环境也可能对收集到的信息造成极大的影响。
(三)实验
把实验用在儿童身上,会让人联想到一些不愉快的、令人讨厌的想法。
事实上,它是指运用一些程序将儿童放在尽可能精确控制的标准化环境中。这样,研究者首先保证了所有参加研究的孩子都在相同的环境中。然后,研究者故意改变一些环境条件以观察儿童行为的变化。只有这样,才可能检验相关的假设和回答特定的问题。我举个例子:在一起玩耍的孩子比单独玩耍的孩子更容易学会解决问题吗?要想得到可信的证据,研究者要把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随机分配到两个环境中:一种环境是孩子组成小组一起玩,另一种是大家各自玩。此外,在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其他方面(如智力和学习成绩)两组之间都要进行匹配。孩子要完成一项特别设计的任务,并且这个任务在实验前就被证明超出了所有孩子最初的能力。研究者要求这两组孩子试着去完成这项任务。除了一起玩的儿童人数不同以外,实验的所有条件都一样。实验过后会有一个测验(或者一系列测验)。研究者由此才能研究儿童与实验前的表现有何进步,一起玩是不是比单独玩有明显的进步。集体学习比单独学习的优势(至少是在这项实验的条件下的优势)才能被肯定。只有在这样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取得数据,研究者才能肯定儿童表现上的差异是由于人数的不同导致的。实验的方法因此可以得出具有因果关系的结论,这是其他方法无法达到的效果。
三、横断研究和追踪研究
我们的问题也许是针对一个特定年龄段的儿童。比如,3岁的孩子会有害羞的体验吗?8岁的孩子可以理解抽象的科学定律吗?另外,我们的兴趣还在发展中的变化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与家人分离的反应会有什么变化?与6岁的儿童相比,10岁儿童的自我概念更复杂吗?与发展有关的问题会涉及追踪某一特定的心理能力的起始、成熟和退化。这样,研究者可以确定这一能力是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它的外在表现,它的发展过程是否受到同样因素的影响,性别等因素是否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特点,等等。因此,比较不同的年龄组是必需的。
有两种方法可以做这样的比较:采用横断研究和追踪研究。
(一)横断研究
在横断研究设计中,对不同年龄组的孩子在同样的环境中用同样的方法评价。这种设计的好处是节省时间,因为不同的年龄组可以在同一段时间里研究。但是它的不足之处是,研究者无法完全确定不同组之间的差异是否仅仅是由年龄原因造成的。因为无论怎样努力消除社会环境、智力、健康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总会受到许多无法控制的个体差异和背景因素的影响。
(二)追踪研究
在追踪研究设计中,儿童在各个年龄段都被追踪研究。这样,研究者就可以排除由于儿童个体差异所带来的误差,就可以确定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确实是由年龄导致的。这种设计的缺点是耗费时间太长:要研究的年龄段有多长,调查就要进行多久。在这期间被追踪者退出实验也是不可避免的。
毫无疑问,如果研究者想要对发展有所立论的话,追踪研究是最可取的。遗憾的是,由于持续的时间较长、花费很大,因此追踪研究远比横断研究少。我们对年龄带来的变化的认知主要来自横断研究,因此,在没有被追踪研究验证之前,我们需要对此保持一定的警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