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评价儿童的交际能力
国内外的儿童教育家十分重视培养孩子的社会交际能力,因为一个人交际能力的好坏,常可影响其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质量。专家指出衡量孩子交际能力的标准如下。
1.不惧怕陌生环境,很快适应新环境。
2.必要时,能克制自己的感情。
3.有独立能力,不喜欢依赖别人。
4.与小伙伴相处和谐,能在各项活动和游戏中合作成功。
5.善于和乐于帮助他人,并能谦让。
6.能理解成人的意图,并能按成人的意愿去办事。同时还能提出自己新的观点和建议。
7.有组织能力,在游戏和学习中能起到“小领袖”的带头作用,并为伙伴们喜爱。
8.在公开场合中,能聪明、机智、不卑不亢地表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9.热情开朗,与人交往中充满尊重和信任。
关于孩子交际能力的标准有了,那么家长怎样培养一个符合标准的孩子呢?其实,孩子的交际能力最基本的就是行为美。
经常听人们说“这孩子不仅长得好,气质也很好。”行为是气质的表现,如礼貌、谦让、有同情心、能克服困难等都代表行为美。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行为美呢?
第一,成人在言谈举止方面要有良好的榜样作用,举手投足都在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让孩子做到的成人一定要做到。
第二,坚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的原则。可以先给孩子在行为举止方面规定一个简单的目标和准则,并在实践中让孩子体会到哪些行为会获得鼓励,哪些行为会受到欢迎。找出被肯定的行为模式,并发扬和巩固。
第三,不能用成人的行为标准去要求孩子。对孩子不要求全责备,让孩子不知所措。在孩子与小伙伴游戏时,只要没有原则问题,不要过多干涉,否则孩子会缩手缩脚,变得过分谨慎而失去天真稚气。有位教育家说过:行为美的孩子与其说是家长教的,不如说是家长带的。为人父母者本身的良好素质和美好行为,显然是培养孩子行为美的一个先决条件。
二、培养孩子在生人面前的举止
通过做客提高孩子交往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孩子在家中活泼大方、能说会道,可一旦到别人家里或碰到生人,却局促不安、胆怯怕生,做什么事都要成人代劳。因此,他们的耳边便能经常听到这样不解的抱怨声:“这孩子,在家里挺能的,怎么出来就变样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孩子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父母是其最先交往的对象,以后再扩大到亲友和伙伴,这中间有一个从生到熟的过程。如果爸爸妈妈整天将孩子困在家里,不与外界接触,势必会造成上述情况。其次,爸爸妈妈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什么事情都由成人包办代替,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一见到生人便会胆怯退缩无所适从。培养孩子举止大方,做客便是良好的途径。
(一)带孩子做客
做客前家长应先向孩子介绍造访的对象,让孩子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其次还要帮助孩子树立一定的信心。比如,可这样鼓励孩子:“王阿姨特别想见你,她们家还有一个小哥哥,有很多玩具,一直都想跟你玩。”用诸如这类的话,帮助孩子消除陌生感,树立信心。
(二)把客人请进来
成人也可经常请亲戚朋友到家中做客,给孩子创造当小主人的机会。这时,对于在生人面前易胆怯的孩子,家长不必急于求成,可按以下步骤循序渐进。
1.能向客人问好。
2.为客人送递茶水;帮助大人招待来客。
3.鼓励孩子与客人交谈或为客人表演节目。在做好前一步的前提下提高要求,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能胜任的事,等孩子学会了前一种做法,可自然过渡到下一步。
(三)学会鼓励孩子
对孩子与生人交往中每一次突出的表现,都应抓住时机,给予鼓励。如可用亲切的语言告诉孩子:“你今天真棒,客人们都夸你了,爸爸妈妈真为你高兴。”必要时还可送一样孩子喜欢的玩具或食物,并明确告诉他这次奖励的原因。
(四)放开双手
家长应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让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还要有意识地去锻炼孩子,比如,请孩子去邻居家借把剪刀,让孩子给邻居阿姨送本书,孩子实际练习机会多了,以后与人交往便会自然多了。另外,家长不要吝惜自己的时间,节假日时,多带孩子串串门,让孩子多与人交往,持之以恒,你定会有一个惊喜的发现。另外通过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做客,可以增加孩子的社会经验,锻炼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一类活动对孩子来说很有益处。但有的孩子在做客时不能和小伙伴友好相处,使聚会不欢而散,令父母难堪。那么,应该怎样指导自己的孩子在做客时与小伙伴相处呢?
(五)做客前指导孩子
1.向孩子提出要求,明确在外做客时应有的文明礼貌,各家的生活习惯和规矩是有区别的,要守规矩懂礼貌,别人家的东西,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拿、翻,有些事情不可自作主张。
2.给孩子介绍去做客家的情况,特别应介绍对方小伙伴的情况和如何称呼等基本情况,如对方是哥哥姐姐要尊敬,是弟弟妹妹要爱护。
3.指出孩子之间玩耍时的注意点:小客人一定要尊重小主人的意见,要多用商量、征求的口吻,如:“好不好?”“可以吗?”“我能玩一会儿吗?”⋯⋯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给予重点强调要求。
如孩子平时好强,事先就要告诉孩子与小伙伴玩时要谦和、忍让;有的孩子较胆小,家长要鼓励孩子不要害怕,“大哥哥很喜欢你,我相信你会和他玩得很开心”。
(六)在做客中指导孩子
做客过程中父母也要关心自己的孩子,不能任随孩子自己玩,放手不管。可全面观察孩子在与小伙伴玩耍中的情况,做一些适当的指点、暗示,帮助孩子克服一些不适宜的言行举止。如果小伙伴之间发生了争吵、矛盾,可以在大人的提醒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如果发现是自己孩子做得不对,也可把孩子叫到一边,慢慢讲道理,善意地提出批评,并指导孩子该怎么做。如需要道歉,也应鼓励孩子勇敢承认错误,言归于好。如果发现错误不在自己孩子,并吃了亏,大人也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告诉孩子“你没有错,但我们是客人,能谦让就谦让”。要真是没法一起玩,暂时可把孩子带开。
(七)做客后及时做出评价
对孩子在做客时与小伙伴相处时的表现要及时地评价,明辨哪些行为是好的,可以肯定;哪些行为不应该,指出为什么,今后应该怎么做,让孩子改有方向。如果孩子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再三告诫也不听从,也可以取消下次做客机会,可明确告诉孩子“等你知道怎样做客,怎样对待小伙伴时,我们才能带你去”。惩罚也可做正面教育的补充手段,相信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锻炼孩子解决纠纷的能力
孩子间的纠纷通常发生在一起玩耍、游戏的过程中,是孩子交往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间的冲突、纠纷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善于培养孩子学习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儿童的坚强意志。因此,父母对于孩子间的纠纷采取何种态度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两个孩子发生争吵、纠纷,必然有一方吃亏。孩子吃了亏,有的家长是“惹不起,躲得起”,把自己的孩子带回家“闭门一统,画地为牢”,限制孩子与同伴交往。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变得不合群、怯懦、内向、孤僻,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家长中更有“代儿骂、代儿打”的,自己孩子吃了亏,怒火中烧,“御驾亲征”,拉着孩子去“算账”,这样同样会使孩子变得不合群,养成依赖父母、不敢独立处事的心理。且有失风度,造成邻里关系紧张。可见,上述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
孩子间发生纠纷,自己不会解决,家长该怎么办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镇定自己的情绪,弄清楚事情的经过
孩子发生纠纷后,家长首先要冷静,镇定自己的情绪,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说:“谁欺负你了,找他算账去”等,使孩子造成“爸爸妈妈向着我”的感觉。
应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只有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才能发表意见。”引导孩子如实地将事实经过讲清楚。在孩子讲述的过程中,家长不能给予诸如“是谁先动手打人的?”“你没有动手,对吗?”等错误的诱导、暗示,而是鼓励孩子讲真话,做个诚实的孩子。
(二)与孩子共同分析情况
爸爸妈妈应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发生的根源,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是别的孩子无意识的行为,还是自己孩子不对;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别的孩子确实以强凌弱,以大欺小。在找到事情根源后,家长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而应让孩子想一想该怎么办,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态度,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三)指导孩子自己处理、解决纠纷
孩子间发生纠纷,爸爸妈妈应指导他们明辨是非。对于别的孩子无意造成的过失,应教育孩子持原谅对方的态度;孩子自己错了,则应启发、引导孩子向对方道歉。倘若责任完全在对方,应鼓励孩子鼓起勇气,去和对方讲理,从而培养孩子互相谦让、礼貌待人等的良好品质。
(四)和对方父母交心
孩子间发生了纠纷,家长最好能抽出时间诚恳地和对方父母交交心,彼此谅解,和和睦睦,易使孩子受到感染,化干戈为玉帛,在以后的日子里友好相处。
(五)不要约束孩子的交往
爸爸妈妈不要因为孩子间常发生争吵纠纷而限制他与同伴交往,应创造条件,鼓励孩子与人交往,让孩子在交往、冲突、纠纷中总结经验,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