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脂是膳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成分,不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且还能增添食物风味,增加菜肴的花色品种,促进食欲。由于油脂在胃内消化慢,停留时间可长达5~6小时,故含油脂多的食品有很强的饱腹作用。
食用油脂分为3种:动物油、植物油和氢化脂肪。它们的特点各不相同:动物油含较多饱和脂肪酸,常温下呈固态,消化吸收率较差,一般不宜用于家庭烹饪,宝宝可以通过摄取荤菜来获得动物油脂;植物油即通常家庭用的素油,又为炒菜常用的烹调油,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常温下呈液态,消化吸收较好,所含的必需脂肪酸在体内可以转化为脑黄金(DHA),有利于宝宝大脑发育和保护视力;氢化脂肪是由不饱和脂肪酸经过加工,成为饱和脂肪酸,如人造奶油(植物黄油)、酥油等,主要存在于各种加工食品,如饼干糕点中,也存在于瓶装花生酱、芝麻酱等食物中。此种油脂可降低好的胆固醇含量(高密度胆固醇),对健康不利,宝宝和成人均不宜多食。以下主要介绍植物油和动物油。
(1)植物油:是家庭的主要烹饪油,用量要适量,不宜过多。食用油脂有许多重要功能,不仅是供能物质,而且还能帮助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保证神经系统正常发育,参与合成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维持体温,以及保护脏器。因此脂肪对于宝宝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然而脂肪摄入过多会引起肥胖和其他疾病,例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甚至肿瘤。因此每天摄入的脂肪应适量,除了动、植物油之外,氢化脂肪也属饱和脂肪酸,应限制或避免摄入。一般儿童每天摄入脂肪总量为2~4岁40~50克,其中植物油约占总量的一半,为15~20克。平时家庭人员从超市所购大桶油,回家要分装在小瓶内使用,避免一次用油太多。
(2)动物油:除植物油外,平时也摄取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的动物脂肪。猪肉含脂量较高,即使是看不到肥肉的猪大排也含有20%左右的脂肪。因此,家庭不要使用动物油脂来炒菜。不同荤菜中脂肪含量不同。鱼类含脂量较低,且鱼油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可将含有脂肪的鱼肉给宝宝吃。家禽肉中既含有饱和脂肪酸,也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大约各一半。畜肉中含脂量较高,其中猪肉含量最高,瘦的牛、羊肉含脂较低。我们把家畜及禽肉所含的油脂称为隐性油脂,把看得见的植物油称为显性油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