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料的加工
在加工辅食之前,操作者必须认真地洗净双手。在喂宝宝之前,或宝宝自己进食前,也应认真清洗双手。2岁以下婴幼儿的消化道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尤其是吞咽活动尚未健全。所以婴幼儿的食物要做到“酥、软、烂”,使孩子容易咀嚼和吞咽,并容易消化和吸收。因此加工上有特别要求,具体如下:
(1)蔬菜宜切成细丝、小片、小丁;含粗纤维的蔬菜,如芥菜、黄豆芽、金针菜、甘蓝菜等,则应切碎。
(2)鲜豆要煮烂、整食,干豆切碎煮烂;豆腐干切成细丝、小片、小丁并煮烂。
(3)肉要煮烂,切成细丝、小片、小丁,或做成丸子。带骨的肉类食前要去骨;带刺的鱼或带壳的虾、蟹类要由家长去刺或去壳、净肉入口。2岁以上幼儿,则可逐渐改用与成人一样食品,不必再去骨、去壳和切碎。
(4)禽血加水蒸熟,切成小块,可作为汤材,配豆腐等。
(5)饭要烂熟,菜煨饭中的荤素菜都要熟软。面食除蒸、煮、烧、煨外,还可加工成饺子、包子。少量粗粮可以与细粮合煮做成烂粥,但不要经常供应,以免影响对钙、铁、锌的吸收。
(6)带核水果,如橘子、樱桃、葡萄、桃、杏、李要去核食用或榨汁饮用,不可整食,西瓜可以去籽生食。
(7)整粒的干果,如花生、核桃、腰果、杏仁、榛子等不能随意食用,婴幼儿偶一不慎可吞入气管造成窒息等不幸事故,要煮烂或磨碎成粉,或制成泥糊状才可以给幼儿食用。粒状、片状药物也应压碎后和水服用,理由同前。
(8)烹调方式:荤菜、蔬菜可烧、煮、煨,点心烤、蒸、煨、煮都可以。
(9)幼儿菜肴宜清淡,要少吃油炸食品。红烧、糖醋或茄汁味是孩子较喜欢的口味。带馅食品最受幼儿欢迎,如馄饨、包子、饺子、夹心面包等。孩子的菜肴要多样化,烹饪方面也应多样化,吃饭形式也要多样化,这样孩子才能吃得开心,吃得愉快。
2.食料的选择
(1)尽量采用新鲜食材,少用或不用半成品或熟食,如香肠、火腿、红肠、方腿,以及酱瓜、萝卜干等腌制食品,不仅缺乏营养,又含过高盐分,不适宜儿童食用。
(2)少用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辣椒、咖喱、胡椒、辣椒、五香粉等。
(3)胀气食品,如洋葱、生萝卜、干豆类应少吃。
(4)油炸甜腻食品应少吃。食盐要到6月龄之后加,量要少。1岁内不提供添加蔗糖的甜品。不主张在婴儿混合食物中加味精等鲜味剂,2岁以后可以少量添加。
(5)奶酪一般在1岁后可食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