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龄别体重(WFA)
这项指标以年龄来看体重。大多数情况下,体重随年龄而上升。但是由于未考虑身高对体重的影响,一些身材偏高或偏矮的婴幼儿,体重就偏在百分位的两端,但按照其身高来看,可能仍然是身材匀称的。这个指标通常用来评估儿童体重是否不足或严重不足,但通常不用它来判断儿童体重超重或肥胖。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采用年龄别体重的标准差单位法(Z分法),以P50-2个标准差,或-3个标准差,表示低体重。这是一个流行病学指标,来评估某一群体,如幼儿园、小学或某些年龄段儿童中的低体重分布情况,反映他们的营养状况。
该指标的缺点是不能用来识别过去的营养状况。在应用时,高瘦儿童该指标正常时,还需结合身高别体重指标予以进一步评估,以发现早期营养不良的存在。矮胖儿童该指标正常时,也需结合身高别体重指标明确超重、肥胖程度,以利于作具体指导。
2.年龄别身高(HFA)
这项指标以年龄来看身高。大多数情况下,身高随年龄而增长。一般来说,年龄别身高的数据分布较接近正态,身高过低或过高的儿童人数分布大致相当。这个指标可以发现同年龄中身材矮小者,可能与长期营养不良或者多病有关。但是儿童身材高却很少发现问题,除非过高或内分泌紊乱。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采用年龄别身高的标准差单位法(Z分法),以P50-2个标准差,或-3个标准差,表示生长迟缓。这是一个流行病学指标,来评估某一群体,如幼儿园、小学或某些年龄段儿童的生长迟缓分布情况,反映他们的营养状况。
这项指标是识别过去营养不良的重要依据。所谓过去营养不良,包括既往慢性营养不良史、先天营养不足和父母的遗传因素。暂时的营养不足,不会影响骨骼的生长;长期的营养不足,才能使生长迟缓。据研究,对营养不良儿童增加膳食营养,需要1年左右时间,才能在该指标上有明显反映。
3.身高别体重(WFH)
这项指标是以身高来看体重,与年龄无关。该指标反映目前营养状况很敏感,而且不同国家同一身高的中位数值非常接近,民族、地区的差异对其影响较小。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该指标作为国际间或国内不同地区间进行营养状况比较的依据。
体重和身高的相对比例可以反映出体型的匀称程度。因此该指标可用于消瘦、超重和肥胖的评估。消瘦通常由于近期的疾病或食物短缺导致体重严重下降,当然,也可能是长期的营养不良或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采用身高别体重的标准差单位法(Z分法),以P50-2个标准差,或-3个标准差,来表示消瘦。这是一个流行病学指标,可评估某一群体,如幼儿园、小学或某些年龄段儿童的消瘦分布情况,反映他们的营养状况。
体重偏高意味着能量过剩而导致的超重或肥胖。将个体所测得的体重,与同性别、同身高的P50(理想体重)相比,可用于判断个体的超重或肥胖,P50的110%~120%为超重,P50的120%~130%为轻度肥胖,P50的130%~150%为中度肥胖,超过或等于P50的150%为重度肥胖;同样也可以用于个体消瘦的判断,P50的90%~80%为轻度消瘦,P50的80%~70%为中度消瘦,小于P50的70%为重度消瘦。这种方法是以占P50的百分比多少来判断,故称之为中位数百分比法。目前可用于个体的判断。
一般来说,2岁以下小儿身长的测量误差较大,对该年龄段小儿的应用要谨慎一些。身高别体重百分位数法一般应用于11.5岁以下儿童,所以只能应用于托幼机构幼儿和小学生超重、肥胖和消瘦的评估。超过此年龄的儿童可应用体质指数百分位数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