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见的营养不良体征及其意义

常见的营养不良体征及其意义

时间:2023-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缺乏病体征大多不是特异性的,不同的疾病可能引起相似的反应,因此营养评估,要结合膳食营养调查、体格评估以及生化检验作综合判断。②慢性营养不良,表现为身高和体重都不达标,呈现明显的生长迟缓和消瘦。④肥胖儿童,其表现有高胖型、身高正常肥胖型及矮胖型。缺乏病能较早地从孩子的外部体征表现出来,因此可较早地发现儿童可能存在营养或健康问题。下面介绍孩子营养不良时常见征候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1.常见的营养不良体征

营养不足或有营养素缺乏病时可通过血液、尿液的化验来判断,也可以从体格检查发现。营养素缺乏病体征往往是几种同时存在,一种营养素缺乏病体征的急慢性表现也会同时并存。缺乏病体征大多不是特异性的,不同的疾病可能引起相似的反应,因此营养评估,要结合膳食营养调查、体格评估以及生化检验作综合判断。

儿童的营养问题表现不一,有轻有重,有简单有复杂,应该区别对待。儿童营养问题大致上有4种表现:①急性营养不良,表现为身高基本正常,但体重明显偏轻,呈不同程度的消瘦。②慢性营养不良,表现为身高和体重都不达标,呈现明显的生长迟缓和消瘦。③身高体重基本达标或略有不足,但出现一些营养素缺乏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缺铁、缺锌、缺钙,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④肥胖儿童,其表现有高胖型、身高正常肥胖型及矮胖型。缺乏病能较早地从孩子的外部体征表现出来,因此可较早地发现儿童可能存在营养或健康问题。一般可通过眼睛观察,或体检的资料来发现。只要喂养人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孩子,便可能早发现、早就医,早康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介绍孩子营养不良时常见征候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1)体重减轻或增重缓慢。孩子本来胖乎乎的脸瘦削下来,躯体和四肢的皮下脂肪变薄了,甚至摸起来似乎皮肤下面就是骨头,或者较长时期内孩子体重增加不明显或几乎不增重。

(2)身高增长缓慢,或者较长时期内孩子身高增长不明显或几乎不增长。

分析:上述两项可能与蛋白质、能量、钙、磷的缺乏有关。

(3)面色苍白或萎黄,或颜色不健康。皮肤弹性差,多皱纹,或有较严重皮肤损害,如奶癣或者皮肤粗糙,出现细小的丘疹,摸上去像鸡皮疙瘩,或出现凹陷性水肿,或有皮下出血点,甚至出现“乌青块”。

分析:可能与铁、锌、维生素C、B族维生素缺乏有关。

(4)头发无光泽、脆而枯,或者头发稀少,或枕部脱发,或出现白发,或甚至出现斑脱。

分析:可能与缺铁,或维生素A、维生素D有关。

(5)视力出现问题。在昏暗的光线下视物不清,或眼睛干燥,经常眨眼,眼结膜干燥,随着眼球的活动出现褶皱,或眼睛容易疲劳。

分析:可能与缺乏维生素A有关。

(6)出牙迟,或乳牙掉后出新牙迟,囟门闭合迟、走路迟、说话迟,头发长得慢、少或迟。

分析: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或中医讲的五迟症有关。

(7)鼻子或牙龈出血,尤其在刷牙时或天气干燥时经常发生。

分析:可能与缺乏维生素C有关。

(8)头颅骨形状异常,呈方颅或乒乓头(发生于6月龄以前),胸廓外形呈鸡胸或漏斗胸,脊柱后凸和侧弯(发生于6~12月龄),出现“X”形腿或“O”形腿(发生于1岁后)。

分析: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钙、磷代谢异常有关。

(9)食欲不振,或味觉减退,或有异食癖如吃泥土、纸张或墙壁灰等,或有神经性厌食。

分析:可能与缺锌有关。

(10)嘴唇、眼结膜、口腔黏膜颜色苍白。手指甲血色差,压迫后血色恢复慢,或呈现舟状,或凹陷,或有白斑。经常头晕、注意力不集中。

分析:可能与缺铁有关。

(11)经常出现口角炎、唇炎、口腔炎,地图舌、舌肿胀,消化能力差,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便秘交替的症状。

分析:可能与缺乏维生素B2或其他B族维生素有关。

(12)精神萎靡,对周围事物反应差,表情淡漠,不愿说话,不喜欢活动,或烦躁不安,或时时哭吵,易激惹,精神紧张,失眠,肌肉无力。睡眠时头部多汗,睡眠中时有惊跳或突然啼哭,易醒。或食欲不振、下肢无力、麻木、疲乏感,并有消化系统症状,皮肤异样感等。

分析:可能与缺乏维生素B1或烟酸,或其他B族维生素有关。

2.小儿有了营养问题怎么办

父母发现小儿有了营养问题,有两个原则要掌握。第一,孩子有病应该带孩子去看医生。切莫自己代替医生的职责,去给孩子买药、保健品或补品等。这样做的结果,常常会与父母的初衷相违背,而且还可能引发出新的问题,如微量元素过量、性早熟等。第二,应该找对有关医生。现代医学科学发展很快,就儿科而言,已分成许多专科,如呼吸、消化、心血管、神经内科、内分泌、新生儿、血液、营养、遗传等。有营养问题的小儿,应该去看营养专科,如有的医院未开设营养专科,可向医院预检处询问后,去看相近的专科,如儿童保健专科等。

小儿有了营养问题去看医生,医生主要解决正确诊断及有效治疗问题,还会给父母提出有关建议。父母要积极参与,例如有些营养问题可能与喂养不当、母乳量不足、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家庭不合理膳食、生活作息安排不当或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父母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科学的育儿方法,改进和提高喂养技巧,改善乳母营养,增加母乳分泌;纠正小儿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避免让小儿贪吃或乱吃零食;提高组织家庭平衡膳食的能力和技巧,向孩子提供合理营养;改变不合理作息制度,保证小儿有足够的睡眠和活动时间,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此外,父母还应提高烹调技艺,食谱经常翻新,提供适合小儿喜欢的菜肴口味,如糖醋味、茄汁味、红烧味等;还要认真学习营养知识,了解不同年龄小儿心理活动特点。父母应将这些细节贯彻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这些工作做好了,有利于改善小儿营养状况。如做不好,会影响孩子的治疗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