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童妈是个文艺女青年,以前读文学作品,总是时不时地看到诸如“她睡得像个婴儿一样安宁”的描述。生完小孩之后,她才知道,如此形容一个人睡觉安宁的人,一定是没有生过小孩的。你看童童,哪次睡觉安宁过呀?不是睡一会儿就醒了,就是睡着了还挤眉弄眼、手抓脚踢的。
其实,新生儿睡觉也会传达给妈妈很多信息,细心的妈妈捕捉到这些信息了吗?
1.新生儿3种睡眠状态的护理要点
新生儿的大脑皮质兴奋性低,外界的刺激对新生儿来说都是过强的,因此持续和重复的刺激易使其疲劳,致使皮质兴奋性更加低下而进入睡眠状态。所以在新生儿期,宝宝除饿了要吃奶而醒来,哭闹一会儿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睡觉。睡眠可以使大脑皮质得到休息而恢复其功能,对宝宝健康是十分必要的。随着大脑皮质的发育,宝宝睡眠时间会逐渐缩短。
心理学家通过仔细观察、研究,将新生儿睡眠按程度不同分为:活动睡眠(浅睡)状态、安静睡眠(深睡)状态和困倦状态。
(1)活动睡眠状态
宝宝虽然两眼闭着,但偶尔会把眼睛微微睁开,手和脚会动一下,脸上还会做出一些表情,如皱眉、微笑、吮吸嘴巴等。如果呼吸逐渐不规则而且稍加快,这表明宝宝快醒了。
照料要点:不要误以为宝宝已经醒了,其实宝宝仍在睡眠中。如在这时给他换尿布、喂奶,宝宝会因没睡足而情绪很坏,哭闹不止。因此在这种睡眠状态时,妈妈最好不要叫醒宝宝。
(2)安静睡眠状态
宝宝身体及脸部松弛自如,除了偶尔惊跳一下或极轻微的嘴角动以外几乎没有什么活动;眼睛紧闭,呼吸均匀并变慢。
照料要点:尽量将光线调暗一些,让宝宝能安静舒适地充分休息,即使已经到了喂奶时间,只要宝宝没有醒就不要硬把他叫醒,这样宝宝的大脑会比较放松,夜里也不易哭闹,同时还可促进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使宝宝长得更快。
(3)困倦状态
宝宝的大脑反应已处于不积极状态,眼睛半闭半睁,目光不灵活,有时眼皮出现闪动;脸上没什么表情,对平时反应积极的刺激表现得有些迟钝,身体运动减少。这种状态时常发生在刚醒或入睡前。
照料要点:这表明宝宝很累。进行任何刺激都会让宝宝的大脑更加疲乏,容易引起夜里啼哭。此时应该把宝宝放在一个舒适安静的地方。
2.新生儿能否睡枕头
妈妈最好不要给新生儿睡枕头。原因如下。
①新生儿的头比较大,几乎与肩宽相等,平睡、侧睡都很自然,不需要枕头;
② 新生儿的颈部很短,若宝宝睡觉时再加枕头,会使头部前倾或偏向一侧,影响其呼吸或使其睡得不舒适,天长日久,可能造成头颈部畸形。
3.从宝宝睡眠习惯看健康
睡眠对宝宝的成长有很大意义,妈妈一定要注意观察宝宝睡觉时的状况,这有助于发现宝宝身体是否存在问题。
(1)睡觉时突然手脚抽搐
一些宝宝睡觉时会有惊厥的情况,需要向各位妈妈说明的是,医学上的惊厥与我们常说的惊醒、惊吓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的宝宝在睡觉时突然手脚抽搐,可能就是惊厥的表现。小儿惊厥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发热惊厥,这类惊厥一般出现的时间较短,在1分钟左右,这是由发热引起的,这时宝宝的体温一般在38.5℃以上,3岁前的儿童都很常见。如果不是发热引起的惊厥,同时还有面色发青、发紫等情况,则需要入院确诊宝宝是否患有癫痫。
(2)睡眠时间特别少,可能是缺钙
除了睡觉时的表现,睡眠时间的长短也是有讲究的。新生儿每天要睡18个小时左右,2~3个月的宝宝每天睡16个小时左右,4~6个月的宝宝睡14小时左右,7个月至1岁的宝宝睡12小时左右,1~3岁的儿童睡10~12小时。但我们不能教条地计算宝宝的睡眠时间,因为睡眠时间的长短也有个体差异。上面提到的时间,只是一个基本的参考数据,多一点、少一点都没有关系,但是如果宝宝的睡眠时间和这个参考数据的差距大于2个小时,就要引起注意了。一些宝宝睡眠时间明显过短,这有可能是缺钙的表现。
(3)嗜睡不爱动,或将影响宝宝智力
一些宝宝明显睡得很多,动得少、吃得少,大便也比较少,有明显的黄疸,这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表现,一定要及时就医。如果是先天性的,3个月前不及时治疗,就可能影响到宝宝的智力。如果嗜睡、不爱动的同时伴随着发热的症状,则有可能是脑炎的表现,也要及时就医。要提醒妈妈们的是,宝宝如果只是在一些特定时间,比如生病的恢复期嗜睡,病好后恢复正常睡眠,是不需要担心的。
(4)醒后啼哭超过半小时,妈妈要留心
如果宝宝惊醒后啼哭超过半个小时,妈妈怎么哄都没用,可能就是宝宝不舒服了。宝宝因为做梦被惊醒而哭泣的时间一般都不会很长,只要大人哄一哄、逗一逗就没事了,但如果怎么哄都没用,并且长时间哭泣,就可能是宝宝有肠绞痛的症状(由于宝宝的小肠比较长,所以容易有肠绞痛、肠痉挛等情况发生),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肠坏死。
(5)宝宝睡觉时老哼哼不是病
宝宝有时在睡觉时扭动身体,并且发出哼哼声,好像身体不舒服,可睡醒后又一切如常,这是病吗?睡觉哼哼不是病。正常宝宝在浅睡眠(活动睡眠)状态下都会有以上表现,不是病态。宝宝睡觉哼哼,可能为如下原因。
■宝宝的情感世界很丰富,可能是在做梦;
■宝宝对湿尿布的刺激感到不舒服;
■厌烦某一种睡姿,于是宝宝就会扭动身体,发出哼哼声,乃至以哭泣来表达;
■对睡眠环境不满意,如噪声、室温、空气不新鲜等;
■胃肠道不舒服,比如饥饿、吃奶时胀气等。
宝宝睡觉哼哼,妈妈该怎么办呢?不必惊慌,也不必不停地摇晃宝宝,可以让宝宝换个体位睡,如侧卧位、俯卧位置(俯卧位时妈妈一定要陪在宝宝身边,以防发生窒息等意外),并轻轻抚摩背部,使宝宝感到安全和踏实。
如果宝宝睡觉时总是扭动身体,并且鼻尖上有汗珠,身上潮乎乎的,应注意室内温度是否过高,或是否包裹得太多、太紧,宝宝因为太热而睡不安稳。这时应降低室温,减少或松开包被,解除宝宝过热感。
如果宝宝小脚发凉,则表示是由于保温不足而睡不安稳,可加厚盖被或用热水袋在包被外面保温。
尿布湿了,或没有吃饱等也会影响睡眠,应当及时更换尿布,用温水洗净臀部。
宝宝吃饱后轻拍其背部,让他嗝出随吃奶而进入胃内的空气,这样宝宝一般都会满足地入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