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走路的宝宝还不会讲话,他的想法和行动只能用身体语言来表达。当你看到宝宝试图在某个支撑物的帮助下迈步的时候,宝宝的探索开始了。像小熊一样的宝宝,笨拙地一步一步向前挪动,每挪动一步,眼里的光彩就多一分。在此过程中,妈妈的手、墙角,或者任何一个可以用于支撑的物体,都可以成为他的扶手。那么,在宝宝学走路的过程中,妈妈要怎么做呢?
1.帮助宝宝顺利度过恐惧期
初学走路的宝宝会经历一个恐惧期,表现为既期待又害怕跌倒。当宝宝出现这种情况时,妈妈一定要好好呵护他。要知道,对于宝宝来说,摇摇晃晃地走路虽然很好玩,但此时他也非常缺乏安全感。妈妈千万不要为了训练宝宝的独立能力而忽略了宝宝的情绪变化,这会使宝宝感到无助,也会使宝宝的自信心受到打击。
2.爸爸妈妈是宝宝的好扶手
这个月,宝宝可以靠着自己的能力抓着东西或者扶着栏杆走路了。对于学步的宝宝来说,爸爸妈妈可是宝宝的好扶手呢!如果爸爸妈妈拉着宝宝的一只手或双手,宝宝就可以慢慢迈开步子。刚开始时,宝宝两条腿的运动也许还不协调,但爸爸妈妈无须为此而担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这种现象会慢慢消失的。当宝宝身体摇晃的时候,爸爸妈妈一定要扶好宝宝,给宝宝安全感,并要及时地鼓励宝宝。爸爸妈妈还可以在宝宝前方放一些宝宝喜欢的玩具,鼓励宝宝去拿。宝宝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就会忘记走路的艰难与危险,摇摇晃晃地往前走啦。
3.及早调整宝宝“八字脚”
看到美丽的小天鹅迈着“八字脚”翩翩起舞,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美丽、高贵。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有人迈着“八字脚”走路,那可太难看了。
“八字脚”分为“内八字”和“外八字”。“内八字”的人行走时足尖相对、足跟朝外。“外八字”的人则相反,足尖朝外、足跟相对。
“八字脚”的形成还要从宝宝学步时说起。有的妈妈以会走路的早晚来衡量宝宝聪明与否,于是早早地就让宝宝学走路。但此时宝宝的身体处于发育阶段,脚部力量还不够,学步及站立时双脚会自然地分开,使其脚底面积加宽以增加力度来防止跌倒,结果便会出现双脚自然分开的姿势。
另外,由于宝宝骨骼含钙量低,再加上行走和站立时对骨骼的压力,容易使双侧骨髋关节出现向外分的现象,形成“外八字”脚。因此,妈妈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让缺钙的宝宝过早学步。对于学步期的宝宝,妈妈要及时给宝宝添加含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多带宝宝去户外晒晒太阳。
如果发现宝宝走路时出现八字脚,妈妈要及时矫正宝宝。首先要给宝宝摆正步型,然后再教他踏着节拍迈步,或用粉笔在地上画两条直线—直线的距离可为8~10厘米,教宝宝沿直线走,步伐由小到大,由快到慢,宝宝行走时要注意膝盖的方向始终向着前方。这种方法每天锻炼2次,坚持下去必有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