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海草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关于海草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时间:2023-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生物守护神:海草认识海草海草是一种单子叶植物,它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海域浅水中。海草海草场是遍布世界浅海水域最显著和广泛的群落之一,是一类具有极高生产力的浅海生态系统,其主要的结构成分是海草。海湾或河口的海草场大量生长时,也会造成河道堵塞,影响航道通行。在波浪和潮流的袭击下,海草可以很好地保护海岸。水底的海草而在海草的遗传变异过程中,克隆性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
认识海草_海之福荫美

第四章 海草与红树林

它们在海洋中飞扬生命,它们用生命守护海洋;它们是守卫海岸的卫士——海草与红树林。你或许见过它们,一群看起来毫无用处的植物;你或许听过它们,一群常见的生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你真正了解见过它们的用途吗?你是否真正被它们所折服呢?本章内容将带你进入这个世界。

第一节 生物守护神:海草

认识海草

海草是一种单子叶植物,它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海域浅水中。通过研究发现,海草是只适应于海洋环境生活的水生种子植物。

水底海藻

通常来说,要想适应海洋生活,海草必须具备以下四种机能:第一,具有适应于盐介质的能力;第二,具有一个很发达的支持系统,这个支持系统来抗拒波浪与潮汐;第三,如果完全被海水覆盖,有完成正常生理活动以及实现花粉释放和种子散布的能力;第四,如果有较为稳定的环境,还要具备与其他海洋生物进行竞争的能力。

在海洋浅水海岸带生存是海草的重要特征。一般情况下,海草适合在近海浅水域和河口海湾环境生长,一般是聚集在珊瑚礁的潟湖和大陆架的浅水里,如果完全为淡水区,则不可能有海草。从世界范围来看,海草多数种类分布在东半球的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部分种类分布在西半球加勒比海地区。

你知道吗

海底草场有什么重要作用

海草的根系非常发达,它可以抵御风浪对近岸底质的侵蚀,对海洋底栖生物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同时,通过光合作用,海草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溶于水体,对水体中的溶解氧起到补充作用,改善鱼类的生存环境。更重要的是,它能为鱼、虾、蟹等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和隐蔽场所。

在进化过程中,海草对海洋环境具有一些特异的形态适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根和茎

海草的根状茎非常发达,所以适合生长在浅海沉积物中,这些根状茎会与沉积物紧密结合。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可以得知,碎屑沉积和基质稳定的沉积物是海草的聚居地。通常情况下,根是从根状茎上或各短枝的基部长出的,与陆生植物的纤维质根有很大的区别,其根较厚且多肉质。

2.叶

一般情况下,海草的叶从直立茎之上或从根状茎上长出来。叶片扁平柔软,形状多为丝带状、卵形、椭圆形、毛尖形或圆柱形,正因为如此,海草才得以经受住海水的运动而保持直立。

美丽的海草

3.花

海草的花是非常小的,即使是开花,其花也不是非常明显,构造上大多退化,呈淡白色,着生于叶簇的基部,雄花花蕊及雌花的花柱和柱头能伸出花瓣。花粉多为细长形或者球形,一般是呈胶状团释放,由水流携带。大多数海草是雌雄异株,如果是雌雄同株则为雌蕊早熟。大叶藻属、异叶藻属、喜盐草属都为早熟的雌性早熟器官。

从解剖学方面来看,海草不同种间有一致的内部结构,它们都为典型的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所共同具有的通气组织是全部海草的叶片、短枝、根状茎和根的最大解剖学特征。这种特化的薄壁组织的组成部分是一个规则的排列气道或腔隙,它们的存在有助于叶子的漂浮和便于植物体的气体交换。总体来说,与陆生植物解剖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海草叶片构造是高度退化,叶中通气组织的空隙或气道非常发达,而叶表皮具有叶绿体。而在维管束方面,海草的维管束非常不发达。

关于海草的具体起源,如今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有些人认为海草是由早年已适应于水生生活的祖先演化而来,他们假定由淡水向海洋过渡的次序为淡水种类→具耐盐性的淡水种类→盐、淡水种类→海水种类。另外一些人认为,小群海草是大群淡水植物在演化中的一个次要分支。通过化石可以证明在种子植物发展的早期阶段,海草已经出现。所以,可以断定海草是由聚伞花序的、根状茎合轴的、生长于潮间带上部或潮上带,有耐盐性的陆生植物演化而来。

海草

海草场是遍布世界浅海水域最显著和广泛的群落之一,是一类具有极高生产力的浅海生态系统,其主要的结构成分是海草。海草为附生的微藻和附着动物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固着基质。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都存在于这一群落生境。此外,海草场也为小型动物提供了独特的微环境。

关于海草群落在海洋环境中的生态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海草的根和根状茎生长在沉积物中,具有稳定沉积物的作用,同时海草叶片可以“捕获”海水中的悬浮物,从而改善海水的透明度。

海草是不错的美食选择

(2)海草群落是第一生产者,具有高的生产力。

(3)海草是许多动物的一种直接食物来源。

(4)海草群落是许多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和隐蔽场所。

(5)海草是附生动植物重要的底物。

(6)海草从海水和表层沉淀物中吸收养分的效率很高,是控制浅水水质的关键植物,因此,海草能在水中可溶性营养盐很低的条件下生长。

(7)海湾或河口的海草场大量生长时,也会造成河道堵塞,影响航道通行。

海草的繁殖方式

在中国南海,海草是重要的生态系统,种类也非常多。就海洋生态系统而言,海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降低悬浮物和吸收营养物质,海草可以净化水质,同时也增加了水的透明度;海草成为多种动物的栖息地、育苗场所和庇护场所,特别是为那些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动物提供了育苗场所。除此之外,海草还是许多生物的重要食物,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条件。由于其根系较为稠密,所以可以成簇扎在海底中,起着固定底质的作用。在波浪和潮流的袭击下,海草可以很好地保护海岸。总之,海草的作用非常多,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

海底的海草

虽然海草的作用非常多,但是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此情况下,海草的面积也在不断减小。当然,关于海草面积减少的原因是非常多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二是人为原因。如今,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越来越多,如填海造地,扩展城市,严重损害了沿岸的许多自然海岸,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人类不断向海洋中倾倒污水,使得海水受到严重污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海草逐渐消失。

水底的海草

而在海草的遗传变异过程中,克隆性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一些海草植物种群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较高的克隆多样性,然而也有一些种群由单一基因型或少量基因型组成,之所以会这样是以因为奠基者效应和克隆生长。通常情况下,克隆植物中的基因流是非常有限的,然而,由于海草的克隆片段可能远距离扩散,所以,种群间的基因流得到了很大提高。

你知道吗

中国的海草

我国海草分布可分为北方区域(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含有2属7种)和南方区域(福建、台湾、广东、香港、广西、海南和西沙群岛,含有8属14种)。北方区域属于世界海草分布区系中北太平洋区,而南方区域属于世界海草分布区系中印度洋太平洋区。中国南海位于印度-西太平洋区的北缘,是世界热带性海草分布的中心之一;黄海、渤海、东海也生长不少温带性海草,除全楔草在我国新近发现外,一些古老、原始的属如异叶藻属、根枝草属尚未有记录,由此可以推断,中国诸海海草区系的形成历史较短,为继发性的。

海草的生态环境

在海洋生态环境中,海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的存在使海草能够摄取沉积物中含量较高的营养物,而这些营养物通常无法被该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初级生产者所利用,所以海草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海草在固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海草通过其高生产力建立很大的碳储备,在热带地区,这些碳储备被食草动物所利用。通过研究发现,与红树林和珊瑚礁相比,海草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

岸边的树林与海草

作为一种生长在水下的水生植物,海草是由陆生植物演变而来的。纵观所有的海洋生物,海草是唯一淹没在浅海水下的被子植物,它在水下开花结果,然后死亡,随后再发芽生长。在世界范围内,海草的种类是非常多的,它们多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海岸带水域,但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海草的生长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沿海潟湖、河口和海湾是它们的聚集区。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草场与红树林和珊瑚礁共同组成了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而这三个生态系统中,海草场最具有生产力。

与陆生植物相比,海草也有根茎叶的分化,它也会开花和结果。但与陆生植物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即海草没有强壮的茎秆,在面对海浪冲击的时候,它们依靠叶子漂浮在海面上。

从海草的形态学和生活习性方面来看,海草与海里的大型藻类非常相似,但是如果细心观察和研究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从生理结构上看,海草与陆生植物相似,它们有非常完整的结构分化,但是大型藻类并没有。通常情况下,大型藻类是依靠假根附着在海底或其他一些固定于海里的物体,但是海草是有真正的根,它们通过根固定于海底,然后通过根来吸收营养物质和矿物质。着眼于光合作用来看,大型藻类的所有细胞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是海草进行光合作用的部分只有叶绿体。除此之外,大型海藻可以直接获得营养盐和矿物质,而海草只能够通过木质部和韧皮对这些物质进行传输。在繁殖方面,大型海藻几乎都没有繁殖器官,但是海草能够很好地进行有性繁殖。总之,大型海藻与海草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

茂盛的海草

海草的用途是非常广泛的,它可以直接作为原料,也可以作为工业生产原料。除此之外,海草还可 以作为旅游观赏的对象。

而海草场具有良好的生态作用,它改善了周围的环境,为周围的居民提供了各种便利。海草场的存在对水质净化、维护岸堤、促进渔业生产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吸收海水中的氮等元素,海草净化了水质,把赤潮扼杀在摇篮中。而海草场还成为多种海洋生物的生存场所,它们为这些动物提供养料,促进了渔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活在海草场中的经济动物可以在海草场中孵卵、生长以及生活。当其幼体长大后可能游到附近的海域生活,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由于海草场拥有很强的固定作用,所以可以很好地保护海堤。

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海草除了具有经济和实用价值之外,它的存在还给人以精神方面的美好享受。

海草床

海洋的存在孕育了植物的出现,但是海草属于二次下海,在植物进化过程中,海草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海草床与红树林、珊瑚礁共称三大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通过研究发现,在海草床中拥有多种生物品种,数量惊人。但是在没有海草的地方,生物种类要少很多。所以,海草床成为生植物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纵观海草床自出现以来所产生的价值来看,其拥有很高的生态经济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海底海草床

第一,在海洋中,海草床是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重要食物链,对海底质和海岸线具有稳固作用。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存在不仅可以改善海水的透明度,减少富营养质,而且还为大量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其中包括底栖动植物、深海动植物、附生生物、浮游生物、细菌和寄生生物,同时,海草床也是一些渔业资源的生长场所和繁衍场所。由于海草床中有非常多的腐殖质,所以成为海鸟的重要栖息地。另外,海草床是浅海水域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食用海草的生物包括儒艮、海胆、马蹄蟹、绿海龟、海马、鱼类……而死亡的海草床为复杂食物链的形成提供了基础,细菌将海草腐殖质进行分解,其分解物称为多种动物的食物。浮游植物和浮游生物的存在为幼虾和鱼类提供了食物。另外,海草的根茎非常长,根茎将泥土抓紧,不仅减弱海浪冲击力和减少沙土流失,而且还能很好地保护海堤。

第二,在开发海洋生态旅游的同时,要建立海草床资源保护区。生态旅游是一种以独特的自然资源为基础的高层次旅游活动,使当地人民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获得经济收益。就我国来说,作为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海南的海草床资源既可规划建设成生态自然保护区,又是开展海洋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相信其必然为海南人民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浅海海草床

第三,成片的海草床是海洋生态养殖业的重要基地。如今,海水 养殖业已经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产业。通过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取证可以了解发展何种生态养殖业,最终确定海水养殖容量、养殖种类、养殖密度和布局,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取得双赢。

第四,海草床资源可以带动相关加工业的发展。海草的编织工艺品,如海草画、海草篮、海草包等,在欧美市场很受欢迎,成为重要的出口产品。另外,从海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做出的护肤品也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你知道吗

海藻床与高科技的发展

美国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海草中的基因注入陆地作物高粱的基因中,于1997年培植出第一批可用海水浇灌的新型高粱。德国科学家利用海草中含有的碳酸钙,于2001年制成性能几乎与人的骨头完全一样的人造骨,是理想的骨组织替代物。美国科学家正在研究海草上的真菌和微生物,寻找含有对付癌症和其他21世纪瘟疫的有效成分。因此,保护好海南的海草床资源,在保护中科学开发海草床资源,对海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大叶藻

海草代表植物

1.大叶藻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匍匐生长,直径2~4毫米,节间伸长,每节生有1枚先出叶和多数须根。直立茎管状,侧扁,或疏生分枝,淡绿色,膜质,节间长10~35毫米。先出叶仅具鞘而无叶片,长2~5毫米,膜质,半透明,呈闭合的套管状,顶端钝,腹侧稍凹陷,具3脉;鞘内小鳞片2或4,线形,长2.5~3毫米,先端急尖。营养枝短,具叶3~8枚;叶鞘膜质,管状,长5~15厘米,后期呈不规则的撕裂状;叶耳长约1毫米,急尖;叶舌长不超过0.5毫米,具3~7脉;鞘内小鳞片2或4,线形;叶片线形,绿色,互生,长可达120厘米,宽2~12毫米,边缘全缘或呈波形,粗糙,先端圆头;初级叶脉5~11条,中脉于顶端稍加宽,

与侧脉在叶端下面呈拱形连接,脉间附束4~5条,次级脉间隔1.5~5毫米,与初级叶脉多少垂直,或有时稍斜升。生殖枝长,可达100厘米,疏生分枝;佛焰苞多数;佛焰苞梗扁平,宽1~2.5毫米;佛焰苞鞘绿色,长4~8厘米,宽2~4毫米,边缘无色,膜质,叶耳钝圆,或截形,叶舌极短;苞鞘顶端叶片长5~20厘米,较营养叶狭,先端钝圆,基部缢缩,具5~7脉。肉穗花序长4~6厘米,穗轴扁平,条形,先端钝,具突尖,或有时稍呈急尖;花小,单性,雌雄同株,无花被,雌雄花沿着花序轴两侧交互排列;雄蕊花药长4~5毫米,宽约1毫米,通常无苞片状附属物,稀于最下面的雄花一侧具1枚;雌蕊子房长2~3毫米,花柱长1.5~2.5毫米,柱头2,刚毛状,长约3毫米。瘦果,椭圆形至长圆形,长约4毫米,具喙;外果皮褐色,干膜质至近革质,具纵纹。种子暗褐色至淡黄色,具清晰的16~25条纵肋。花果期3~7月。半水媒传粉。

2.丛生大叶藻

海底大叶藻

多年生沉水草本,显花植物,呈丛生状。根状茎极短而近直立,节间长一般不超过5毫米,节生1枚先出叶和多数须根。先出叶无叶片,仅具膜质半透明的管状叶鞘;鞘内小鳞片2,线形。营养枝具3~4叶;叶鞘长5~15厘米,较叶片略宽,管状,宿存,后期呈不规则的撕裂状,叶耳长约1毫米,先端急尖,叶舌长不超过0.5毫米,鞘内小鳞片2;叶片线形,互生,长达70厘米,宽3~6毫米,全缘或有时具单细胞所构成的微齿,先端微凹;初级叶脉5~7条,平行,于叶端相互连接,脉间附束4~5条,次级叶脉间隔2~5毫米,与初级脉垂直排列。生殖枝长30~60厘米,稀疏分枝;具佛焰苞数至10枚;佛焰苞梗扁平,宽1~2毫米;佛焰苞鞘长35~60毫米,宽3~4毫米,具2枚钝的叶耳和1极短的叶舌;苞鞘顶端叶片长4~12厘米,稍狭于营养叶或与之等宽,先端钝至微凹,基部明显变狭,具5脉;鞘内小鳞片2,长2.5毫米,线形,渐狭。肉穗花序生在佛焰苞内,佛焰苞梗扁平,先端钝,具突尖,边缘无苞片状附属物;花小,单性,雌雄同株;雄蕊花药长4~5毫米,宽约1毫米;雌蕊子房长2.5毫米,花柱长2毫米,柱头2,钻形,长约2毫米。瘦果,卵形或椭圆形,长约3.5毫米,褐色,具喙;外果皮近革质,具纵向条纹。种子褐色,椭圆形,具16~20条纵肋。花果期4~6月。半水媒传粉。

3.具茎大叶藻

挂着的大叶藻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匍匐,直径2~3.5毫米,节间长10~20毫米,节生1枚先出叶和多数须根。先出叶仅具鞘而无叶片,长约5厘米,呈膜质半透明的管状,顶端钝,腹面边缘凹陷。营养枝具叶数枚;叶鞘长可达15厘米,膜质,呈闭合的管状,后期不规则撕裂状,叶耳长约2毫米,急尖,叶舌直挺,长1~1.5毫米,鞘内小鳞片2;叶片长达50厘米,宽5~8毫米,先端钝;初级叶脉5~9条,平行,于叶片近顶端处彼此连接,脉间附束4~6条,次级叶脉间隔1~3毫米,与初级脉垂直排列。生殖枝长可达100厘米,分枝稀疏,通常下部数个分枝生有佛焰苞,上部分枝仅产生营养叶;佛焰苞梗扁平;苞鞘长5~8厘米,叶耳钝或截形,叶舌极短,鞘内小鳞片2,线形,长约6毫米;苞鞘顶端叶片长8~15厘米,较营养叶狭,先端钝圆或具1小突尖,基部缢缩。肉穗花序生佛焰苞鞘内;穗轴扁平,先端钝,边缘无苞片状附属物;花小,单性,雌雄同株;雄蕊花药长4.5~6毫米,宽1~1.5毫米;雌蕊子房长2毫米,花柱与子房等长,柱头2,钻形,长2.5~3毫米。瘦果,长椭圆形,长约4毫米,具喙,外果皮干膜质至近革质,褐色,平滑。种子浅褐色,光亮,近平滑;胚具紫色的斑点。花果期4~6月。半水媒传粉。

4.宽叶大叶藻

多年生草木。根状茎匍匐,节间长1~2厘米,节生1枚先出叶和多数须根。先出叶仅具鞘而无叶片,长4~5厘米,呈膜质半透明的管状,顶端钝,腹面边缘凹陷,鞘内小鳞片2,线形,长约5毫米。营养枝具叶数枚;叶鞘长10~20厘米,早期扁平而闭合的管状,后期不规则撕裂状,鞘内小鳞片2,叶舌不明显;叶片扁平,线形,长可达100厘米,宽10~15毫米,先端钝至截形,常微凹;初级脉7~11条,平行,于叶端呈拱形或不规则的连接,脉间附束7~9条,次级脉间隔3~7毫米,与初级脉垂直排列。生殖枝长逾100厘米,较少分枝;佛焰苞梗扁平,宽约3.5毫米;佛焰苞鞘长3~5厘米,宽约5毫米,叶耳极钝,叶舌极短,鞘内小鳞片2,线形,长约4毫米;苞鞘顶部叶片长5~10厘米或稍长,较营养叶狭,先端微凹,具7~9脉。肉穗花序穗轴扁平,先端钝或急尖;花小,单性,雌雄同株;雄蕊花药长约4毫米;雌蕊子房长2~3毫米,花柱长1~1.5毫米,柱头2,长约2.5毫米。瘦果,长椭圆形,长5~6.5毫米,粗约3毫米,纵纹不明显,具喙;外果皮褐色,末端沿脊撕裂。种子黄褐色,平滑;胚不具色素斑点。花果期7月至翌年3月。半水媒传粉。

大叶藻

5.日本大叶藻

多年生草本。具发达的根状茎,根状茎匍匐,直径0.5~1.5毫米,节间长5~30毫米,节生1枚先出叶和2条纤细的根。先出叶仅具鞘而无叶片,长约2厘米,边缘稍叠压,抱茎,呈半透明的膜质,无叶耳。营养枝具叶2~4枚;叶鞘长2~10厘米,边缘膜质,叶耳钝圆,长0.3~0.5毫米,鞘内小鳞片2,披针形,长约1毫米;叶舌明显;叶片线形,深绿色,长5~35厘米,宽1~2毫米,先端钝或微凹,近基部略窄,略分叉;初级脉3条,平行,中脉于顶端增宽或分叉,侧脉边缘生,与中脉在叶片顶端连接,脉间附束3~5条,次级脉间隔1~4毫米,与初级脉垂直排列。生殖枝长10~30厘米,具佛焰苞几枚至多枚,佛焰苞梗扁平,先端常具有钝的突尖,边缘有约与雄花同数、略呈斜三角形、广三角形或椭圆形的苞片状附属物,长约1.5~2.5厘米;花小,单性,雌雄同株;雄蕊花药纺锤形,长约2毫米;雌蕊子房与花柱等长,柱头2,钻形。瘦果,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约2毫米,光滑,顶端具长约1毫米的喙,有光泽;外果皮红褐色至淡紫褐色。种子棕色,一端稍扁,另一端稍尖细。花期6~9月。半水媒传粉。

岸边的大叶藻

6.黑须根虾形藻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短,匍匐,直径约0.5厘米,每节具叶1枚和2条不分枝的根。植株基部常为一丛缠结的黑褐色毛状纤维所包围,长可达4~5厘米;茎短缩,节间长仅3~5毫米。叶互生,具鞘;叶鞘长4~20厘米,抱轴,背部绿色,两侧边缘膜质,无色,叶耳钝尖,叶舌短,挺直,3脉;叶片扁平,线形,深绿褐色,长25~100厘米,宽1~2.5毫米,全缘,或近顶端边缘初时具鳍刺状齿,后间断脱落形成稀疏微齿,叶端钝圆,常微凹;初级叶脉3条,中脉顶端略扩展,侧脉边缘生,于顶端与中脉连接,次级脉横生,与初级脉垂直排列,间距3~6毫米。花序腋生,具佛焰苞1枚;佛焰苞梗扁平,长1~3厘米,稀可达7.5厘米,宽约1毫米;佛焰苞鞘长3~4.5厘米,宽5~6毫米,抱轴,弯虾形,背部绿色,宽3毫米,3脉;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花药2室,药室线形,小苞片卵状披针形,急尖或渐尖,单脉;雌花心皮箭头状至心形,花柱短,柱头2。果实背腹压扁,新月形,长仅2~2.5毫米,宽4~5毫米,向下弯曲呈新月形,喙顶生,短,后期具若干硬而弯曲的刚毛。花期3~5月,果期6~8月。半水媒传粉。

我国著名的海草植物

1.红须根虾形藻

多年海生沉水草本。根状茎粗短,匍匐,直径约0.5厘米,每节具叶1枚,纤根2条。植株基部常为一丛缠结的红棕色毛状纤维所包围,长可达10厘米;茎短缩,节间长4~5毫米。叶互生,具鞘;叶鞘长可达25厘米,抱轴,背部绿色,膜质边缘较狭,无色,叶耳钝尖,叶舌短,新月形,5脉;叶片线形,长100~150厘米,宽1.25~4.5毫米,下部全缘,上部边缘具连续的鳍刺状齿,后部分脱形成连续的细齿,叶端钝;初级叶脉5条,中脉与侧脉及侧脉与叶缘间隔几相等,于叶端汇合,次级脉横生,与初级脉垂直排列,间距2~3毫米。花序腋生,具佛焰苞1枚;佛焰苞梗扁平,长1.2~8厘米,宽1~1.5毫米;佛焰苞鞘长1.7~5.5厘米,宽6~8毫米,抱轴,弯虾形,背部绿色,宽2.5~5毫米,5脉。肉穗花序生佛焰苞内,穗轴线状披针形,钝尖或急尖,中肋清晰;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由单1雄蕊组成,花药2室,线形,长约2毫米,8~9枚于穗轴上互生,苞片坚韧,斜卵形至披针形,基部略斜,单脉;雌花由单1雌蕊组成,8~12枚呈45°斜角贴生于穗轴上,心皮箭形,花柱长约0.5毫米,柱头2,花后即落,小苞片与花互生,坚韧,线状披针形至镰形,先端急尖,不对称或有微钩。果实扁,新月形,长2.2~3毫米,宽4~5毫米,具短喙和中脊,每边各有1近轴的背沟,从中间到侧边有急弯的刚毛。种子椭圆形。花期4~6月,果期8~10月。半水媒传粉。

浓密的虾形藻

分布在辽宁的大连,河北,山东的龙口、长岛、烟台、威海、九龙城、俚岛、崂山、麦岛和青岛。

2.聚伞藻

多年海生沉水草木。根茎匍匐,侧扁,棕红色,密被厚层长纤维(叶鞘残迹),每节具鞘状鳞片1枚,须根1条。直立茎明显短缩。叶互生;叶鞘长约12厘米,宽约10毫米,仅基部边缘相覆盖,呈开口鞘状,边缘内折,叶耳生于内折边缘的上部,叶舌长5~10毫米;叶片质韧,线形,略弯,长60~90厘米,宽6~15毫米,全缘,先端钝圆或截形,基部稍狭;叶脉11~21条,平行。穗状花序2~7枚着生于伸长的花序梗上,最下面的小穗包藏于退化叶状苞内,穗长3~7.5厘米,每穗3~6花;花两性,无花被;雄蕊3枚,无花丝,花药2室,红色,长约5毫米,生于倒披针形、厚大药隔的基部,药隔中肋隆起;雌蕊1枚,长4~5毫米,倒长卵形,柱头不规则浅裂,多少呈马蹄铁形。核果,斜倒卵形,长15~30毫米,平滑。稀具瘤,喙尖,微弯,无柄而托以宿存药隔所形成的苞状物;果皮肉质,松软,绿色,于后暗棕色,于种子萌发前向基部不规则开裂成若干瓣。种子1枚,背面较腹面宽;种皮膜质;胚直生。花果期未定。主要分布在海南的三亚。

3.海神草

沉水草本。根状茎匍匐,较纤细,单轴分枝,每节具1~3条略粗而不规则分枝的根和l条短缩的直立茎;茎端簇生叶片2~5枚。叶片线形,多少呈镰刀状,长7~15厘米,宽4毫米以下,全缘,叶先端不变狭,呈钝圆形或截形,有时先端两侧边缘稍有极细齿;平行脉7~15条,脉间一次级小脉相连,边缘叶脉于顶端汇合,呈闭锁状;叶鞘长1.5~4厘米,宽约3毫米,微紫,顶端具一略呈等腰三角形的叶耳,脱落后常在茎上形成一闭合环痕,有叶耳和叶舌。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单生于叶腋,无花被;雄花花药长约11毫米,附着在花序梗同高的位置;雌花子房甚小,与稍细的花柱共长约5毫米。果实半圆形或半卵圆形,侧扁,长约10毫米,宽约6毫米,厚约1.5毫米,无柄,外果皮骨质,具3条平行的背脊,中脊具6~8条明显的尖突齿,有时腹脊亦具3~4齿,顶喙略偏斜,宿存。花果期未定。水媒传粉。

分布在台湾,广东徐闻,海南的琼海、文昌、陵水和三亚。

喜盐草

4.喜盐草

多年海生沉水草本。根状茎匍匐,细长,易折断,节间长1~5厘米,直径约1毫米,每节生细根1条和鳞片2枚;鳞片膜质,透明,近圆形、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微缺,基部耳垂状,外面鳞片长5~5.5毫米,宽3~3.5毫米,内面鳞片中肋隆起呈龙骨状,边缘波状,长4~4.5毫米,宽约3毫米。叶2枚,自鳞片腋部生出;叶片薄膜质,淡绿色,有褐色斑纹,透明,长椭圆形或卵形,长1~10厘米,宽0.5~2厘米,先端圆或略尖,基部钝形、截形、圆形或楔形,全缘呈波状。叶脉3条,中脉明显,缘脉距叶缘约0.5毫米,与中脉在叶端连接,次级横脉8~25对,连接中脉与缘脉,与中脉交角45°~60°;叶柄1~4.5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雄佛焰苞阔披针形,长约4毫米,顶端锐尖;雄花被片3片,椭圆形,伸展,长约4毫米,宽约2毫米,白色,具黑色条纹,透明;花药3个,长圆形。雌佛焰苞苞片2,广披针形,外苞片紧裹内苞片,均呈螺旋状扭卷,形似长颈瓶,颈部长,约为膨大部分的2倍;雌花花被退化;子房略呈三角形长1~1.5毫米;花柱细长,柱头3枚,细丝状,长2~3厘米。蒴果肉质,近球形,直径3~4毫米,具4~5毫米长的喙,果皮膜质。种子多数,近球形,直径小于1毫米;种皮具疣状突起与网状纹饰。花期11~12月。水媒传粉。

分布于台湾,广东的汕头、潮州、遮浪、硇洲岛、湛江和徐闻,香港的荔枝窝、大屿山、散头、鸡谷树下和小滩,广西的防城港、钦州、北海和涠洲岛,海南的海口、文昌、琼海、万宁、陵水和三亚,西沙群岛的永兴岛、晋卿岛和石岛。

第二节 海岸卫士:红树林

什么是红树林

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所谓的红树林是指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

茂盛的红树林

红树植物是专一在红树林中海滩中生长并经常可受到潮汐浸润的潮间带上的木本植物,包括蕨类植物——卤蕨。

半红树植物是只有在洪潮时才受到潮水浸润,是陆、海都可生长发育的两栖植物,有露兜、水黄皮、杨叶肖槿、黄槿、海芒果。

伴生植物是生长在红树林区经常受潮汐浸润的非木本植物,如一些棕榈植物和藤本植物(三叶鱼藤)。

从植物分类上来说,红树属于红树科的植物。而红树林的主要组成部分为红树科植物,如木榄、海莲、秋茄、红树、红海榄……但是并非所有的红树科植物都可以组成红树林,通常情况下,那些生长在陆地或者是高山上的红树科植物并不是红树。

红树林的生长环境是非常特殊的,正因为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典型的红树林植物种类是非常有限的。但是这并不表示红树林植物就会逐步消亡,因为它可以通过海流来繁殖,只要是在有海域的地方,无论距离多么遥远,都可以有红树林存在。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把热带大西洋与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分隔开,虽然如此,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的海水是相通的,所以,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红树林就会生长繁殖,成为联系西方和东方的纽带。

南洋群岛是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交界的地方,在这里具有最漫长的热带海岸线,同时也成为东方群系红树林的发育中心。从世界范围来看,南洋群岛及附近地区的红树林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生长最茂盛,与热带雨林连成一片,使南洋群岛中的很多岛屿被森林所覆盖。

裸露的红树林根系

在辽阔的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上,东方群系分布非常广,西到非洲的印度洋沿岸,东到太平洋诸岛,南到新西兰的查塔姆群岛,北到日本和中国南方的海岸。赤道附近的红树林树木高大,种类多样,但向南北种类逐渐减少,树木也较矮。纵观世界范围,我国是红树林的北部边缘,而我国境内发育最为良好的红树林当属海南的红树林,不仅种类多,而且长势良好。如果与南洋群岛相比的话,海南的红树林群落高度要低一些,种类也不如南洋群岛的多。

在亚洲和澳大利亚北部等地的红树林分布区域附近还有一类水椰群落,在我国只见于海南的东南部沿海。水椰群落可以算作一种半红树林群落,喜欢生活在半咸水的环境中,在咸、淡水相交的河口,河滩地区最常出现。

西方群系红树林以美洲的加勒比海,南美洲的北部沿海和非洲的几内亚湾沿岸为中心,其植物的种类远比东方群系红树林要少,但森林仍然高大茂盛。在南美洲的北部沿海的红树林与亚马孙的热带雨林相连,成为这片世界上最辽阔的热带森林的一部分。南北美洲在历史上曾经分开,因此西方群系红树林可以越过美洲大陆到达太平洋东岸,在太平洋诸岛的斐济和汤加等地,西方和东方两大群系的部分种类可同时出现。

从世界范围来看,红树林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内,共有两个分布中心:东亚和中南美洲。与中南美洲相比,东亚红树林的长势更为繁茂。在我国范围内有着与东亚相同的红树林类型,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其中,红树林资源最为丰富的当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纵观太平洋西岸所有拥有红树林的国家,我国的红树林最具有代表性。

红树林怎样繁殖

红树是一种小乔木,它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泥沼地带。通常来说,海滩经常受到海潮的袭击,所以土质松软,一般的植物是无法立足的,但是红树却可以,因为它有发达的根系,在树干上还有许多纵横交错的支柱根垂到海涂中,这些根垂不仅起到支撑红树枝干的作用,而且还有通气和呼吸的作用。

红树林风光

你知道吗

红树林的“胎生”现象

红树林采取“胎生”繁殖方式,即种子成熟后,先在树上萌发抽芽,然后离开母体,落地生根,长成幼树。有的种子随水漂流,遇土自安,茁壮成长,故有“生命之树”之誉。

在开花之后,红树就会结出果实。这果实的形状为倒梨形。在果实成熟之后,种子就在果内发芽,长成圆柱状的棒,形状与豆角非常相似。当胚发育成熟之后,这些种子就从母株上脱落,掉到海边的烂泥上。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些种子就会长出根,成为一株幼树。而那些没有生根的红树苗,它们会随波逐流,随遇而安,找到适合自身生存的海滩。由于幼树苗含有丰富的单宁,所以不会腐烂,更不会被海里的动物所吃掉。正因为红树可以胎生,所以可以不断繁殖,最终成为红树林。

红树的根具有很强的功能,它不仅能抵抗盐分,还可以从海水中吸收养分。由于红树林的叶子非常硬,而且表面有很厚的蜡质表皮和反光结构,所以体内的水分不易蒸发。而叶片中含有排盐腺,它可以把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所以,人们把红树称为“植物海水淡化器”。如今,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红树是如何脱盐的。

鸟瞰红树林

红树林可使海岸带土地稳定,避免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红树林是鸟类栖息的天堂,是鱼、虾、蟹、贝的乐园。红树林能把海水中的沉淀物固定起来,加上落叶、鸟粪等腐殖质的聚集,天长日久便形成了新的小岛或陆地。红树根从海底土壤汲取养分,而它的腐烂枝叶又作为鱼、虾的饵料。红树林还为海边的鸟类、鱼、虾和蟹提供了生息繁衍的场所,成为维持海岸生态平衡的基地。

风情万种的红树林海岸

红树林海岸是生物海岸的一种。生长在华南沿海淤浅滩上的大片灌木丛林,涨潮时,潮水淹没了浅滩,树干被浸泡在水中,只有树冠露在海面上,成为一片浓绿的“海洋森林”。落潮后,露出的树干沾挂着污浊的泥水,树根堆积了大量浮泥,这时“海洋森林”变成了海岸泥沼。这些灌木主要是红树科的植物,由这种灌木丛林与泥沼结合组成的海岸就叫做红树林海岸。

红树林风景

红树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植物,它要求终年无霜、温暖而潮湿的气候。红树有特殊的结构,可以耐盐、耐碱,树干上生长了很多气根,已适应长期浸泡在海水与淤泥等缺乏空气的环境中生活。红树还生长着板状根和支柱根,可以抵抗风浪的袭击而不倒下。它的种子成熟后留在母树上的果实内萌发,然后从果实中伸出20~30厘米下垂胚轴。当幼苗成熟后,在重力作用或在外力作用下落入泥中,很快生根固定。幼苗也可以随着海流漂向外海,遇到适宜的环境就生长固定下来。它的叶子不大,光亮而肥厚,能抵抗热带地区强烈的日光,又可储存水分减少叶面蒸发。这些特点,使红树能在热带、亚热带风浪比较小的淤泥海滩上茂密生长,形成一种特殊的、由植物构成的海岸。我国海南岛的文昌、儋州、三亚内湾,雷州半岛的海安,闽南惠安、泉州等海湾以及珠江口,都有红树林生长。但以海南岛东部清澜港等处的红树林生长最茂盛。海南岛红树植物最为丰富,种类也最多,有37种。

我国红树林海岸的分布,大致从广西钦州湾开始,经过雷州、海南岛、电白、阳江等地到台湾,北部直达福建的福鼎,大约相当于北纬27°20′地区,即在福建福鼎一带。浙江南部海岸在永嘉到平阳一段曾引种红树成功。

红树林边的水鸟

红树林分布在低平的堆积海岸 的潮间带泥滩上,特别在背风浪的河口、海湾与沙坝后侧的潟湖内最发育。它常常沿河口、潮水沟道向内陆深入数千米。

红树林海岸可以划分为一系列与岸平行的地带。按其自海向陆的顺序是:

(1)浅水泥滩带位于低潮海面以下,经常为海水淹没,但水浅,仅1~2米水深,是淤泥的海底。

你知道吗

红树林海岸的药用价值

红树林海岸不但美丽壮观,而且为人们带来大量日常保健自然产品,如木榄和海莲类的果皮可用来止血和制作调味品,它的根能够榨汁,是生产亚洲女人经常使用的贵重香料。在印度,木榄和海莲类的叶常用于控制血压。斐济的岛民利用海漆类的红树林树叶放入牙齿的齿洞中以减轻牙疼。据说红树林的果汁擦在身体上可以减轻风湿病的疼痛。在哥伦比亚的太平洋海岸的人们浸泡大红树的树皮,制成漱口剂来治疗咽喉疼。在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用红树林的果实榨的油,用于点油灯,还能驱蚊和治疗昆虫叮咬和痢疾发烧。

丰茂的红树林

(2)不连续的沙滩带位于低潮线附近,能受到风浪的作用,所以有一些沙滩分布,但这里风浪作用不是很强,沙滩又被一些小河、潮水沟道或泥滩所分隔。在这个地带内,仅在潮沟两侧与泥滩上有一些零散的红树分布。

(3)红树林海滩带位于不连续的沙滩带的后侧,宽度从几百米到几十千米不等,这里生长着茂密的红树丛林,它笼罩了整个潮间带的泥滩,由于红树根系发达,交互重叠,密密丛丛,林下为泥沼,并且有一些弯曲的潮水沟道迂回于林内,因而使得红树林内很难穿行。泥沼内由于红树的枯枝落叶积聚腐烂,淤泥中富含有机质残余,因而使得红树林沼泽内具有恶臭的气味。红树林内有一些水禽和贝类。其中有两种动物对红树生长有好处:一种是海蟹,它们的穴居有利于林下土壤的通气;另一种是生长在红树主干上的牡蛎,它的壳是红树生长所需的钙和碳酸的主要来源。但在福建沿海的红树林中有一种有害的贝壳——虼,它附着在红树幼苗上,吸收红树的养料以繁殖自己的后代,致使林木枯萎死去,为保护红树丛林,必须剥去虼壳。

(4)淡水沼泽带位于红树林海滩带的后侧,平时地面干燥,只有特大潮水时才会被浸没,夏秋季通常是河水泛滥区,这里生长着各种热带或亚热带植物与草丛。这个地带可以开垦或开辟为牧场。

红树林海岸的好处很多,用途很广。它是一种有效的生物护岸工程。红树植物,其枝叶繁茂,特殊的根系牢牢地扎根于淤泥滩上,形成一道与海岸平行的绿色屏障和密实的栅栏,它好像海上一道绿色长城保护着内侧的海岸,像一道天然的防护林带抵御着风浪。大海中的风浪,无论多大,当它遇到茂盛的红树林带时,都会被分散、消能,而变得无声无息,不能再冲刷、破坏海岸和农田了。

水中守卫——红树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