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她们自己从阅读中接受品格教育

让她们自己从阅读中接受品格教育

时间:2023-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绘本中的糖糖很想养一只猫,她为自己理想中的猫列出了各种条件:尾巴要长长的,长得要可爱,不能随地大小便,不可以挑食……在她的筛选下,符合标准的猫咪越来越少,在糖糖筛选的同时,我的女孩们也在想:“如果是我想养一只猫咪,又会列出什么条件呢?”这一次,我依旧让读完故事的她们沉淀一下自己的心情,慢慢地想,在这本书中,除了糖糖与那些猫咪之外,作者还想表达什么呢?

全球进入少子化时代,父母喜迎每个孩子,将孩子视为生命中的珍宝,这从目前市场上的胎教书籍及音乐就可以探知一二,而服务专业的月子照顾中心及月嫂更是炙手可热。我们对孩子的照顾非常周到,除了心灵和身体的照顾以外,对孩子在物质方面的要求更是不遗余力地满足,但在我们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的同时,是否也在同步给予孩子品格教育呢?

没有孩子之前,我不止一次在商场里看到哭得满脸通红的孩子,孩子通过哭闹来表达他有多委屈,他多么需要那件玩具,有些孩子甚至会抱住家长的腿,哭着求家长:“买给我吧,我没有那件玩具活不了,买给我,我就不哭了。”

不知为何,孩子的话像是施了咒似的,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停止哭闹,纷纷打开了钱包。孩子们见状,觉得自己的计谋得逞,下一次非但不会收敛,反而会让自己的演技更加精进,因为聪明的孩子知道,越让父母下不了台,他们胜算的把握就越大。

坦白地说,在我没有孩子之前,看到那些哭得可怜兮兮的孩子,我自己心中的天平也是倾斜的,我非但没有用同理心看待那些父母,更是跟那些孩子沦为一伙,心里不断地说:“买给他们吧!怎么忍心让那么可爱的孩子哭得那样伤心呢?”

当事情真的发生在我的身上时,我的处理方式却与以往背道而驰了。

那次,我去朋友家中做客,我陪着她一岁半的儿子在院子里玩,时逢玫瑰花盛开的时节,小男孩指着盛放的玫瑰花让我摘给他,我摇了摇头说:“宝贝,阿姨知道你很喜欢那朵花,我也很喜欢它,可是阿姨觉得它开着的样子更好看,是不是?”

“我想要!”男孩伸出手去摘。

我挡住了他的手:“宝贝,咱们不要摘它好不好?摘下来,它会痛的,而且它会很想念那些还在玫瑰园里的朋友们,你觉得呢?”

小男孩富有同理心,虽然还在扁着嘴,但伸出的手已经缩了回来,我给他拍拍手说:“你真的好棒哦,我们约定,你不要摘它们,每天保护它们,让它们继续开得美美的,阿姨下次还来陪你一起看花好不好?”

还不等小男孩点头,一旁的男孩奶奶看不过去,伸手用指甲一掐,把盛放的玫瑰花递到了小男孩的手里,老人家还不忘把我教训一番:“阿姨怎么那么小气,不就一朵花吗?又不要你花钱买,摘给他也不愿意?”

老人家不明白,她错过了一次多么好的教育机会。一次野蛮的给予,让孩子的品格世界完全颠覆,他会更加予取予求。此后,个性原本温顺的小男孩, 只要看到他想要的东西,就靠大哭和耍赖来让家人妥协,每每得逞,将来也许就会变本加厉。

朋友询问我:“这样错了吗?”

我原本是那个“怎么忍心让孩子哭得伤心”的旁观者,到后来亲身感受到孩子内心世界的变化如此迅速,我突然有了转变。正因为疼爱那个小男孩,面对他的索要,我的态度变得理智和清晰了,我帮朋友想了很多方法,“耳提面命”会招人嫌,有时候我们自己一直重复说同一件事情,说得连自己都沮丧了,而“机会教育”并非时刻出现。

当我有一天也身为人母,在陪伴女孩们时,我突然发现,阅读中隐藏了很多品格教育的机会,我给朋友的锦囊就是陪他阅读吧。

但是,陪伴阅读就能够完成品格教育了吗?

最初,我在陪伴女孩们读绘本时,都会习惯地停下来问:“你们觉得他这样做对吗?”女孩们此时已经建立了非常好的是非观,说:“不对,他不应该这样做。”

那时候的我,心灵是满足的,但是放下书本后,姐妹俩为了谁先玩玩具还是发生了争执,大女儿扁着嘴巴大叫:“那是我的东西,还给我!”

小女儿也会扯着嗓子叫起来:“你已经玩过很多次了,现在轮到我玩了。”

原来当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时,她们处理事情的态度和方式,与阅读绘本时截然不同。那她们当时一脸认真地回答,俨然一副训练有素的样子,是在敷衍我吗?当然不是,孩子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复杂。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不急于检讨,也不用讲大道理来给女孩们洗脑。要想给她们树立规则,规范她们该怎么做,与其大费周章地浪费口水,不如把自私的小兔子遇见热爱分享的猫咪的故事重新再读一回。这一次阅读,我将不会发问,留时间和空间让她们自己思考。我发现,女孩们居然能够回想起自己所做过的事情,找出自己做错的地方,并向对方道歉。

此时从阅读中延伸出来的品格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自私或分享的思考,还达到了看清自我的境界。在阅读中,我没有让她们必须接受我的意见,我只是让她们从阅读中去发现和思考。

发现要通过眼睛,而思考则要通过内心,唯有她们由衷地认为自己的错误必须改正,这样的阅读才能达到品格教育的目的。

有一次,我陪女孩们读了一本书《糖糖和100只猫》,书中讲的是一个女孩跟100只猫的故事,其实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女孩们刚进入学习数学的阶段,我每天都在跟她们玩数字相加的游戏,而在这个绘本中,每一只猫都长得不一样,读这本书也许可以让孩子拥有更敏锐的观察力。然而当我们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跟女孩们都感触良多,因为我们所获得的,不单是观察力和数字,还有藏在故事深处令人动容的细腻情感。

绘本中的糖糖很想养一只猫,她为自己理想中的猫列出了各种条件:尾巴要长长的,长得要可爱,不能随地大小便,不可以挑食……

在她的筛选下,符合标准的猫咪越来越少,在糖糖筛选的同时,我的女孩们也在想:“如果是我想养一只猫咪,又会列出什么条件呢?”

这一次,我依旧让读完故事的她们沉淀一下自己的心情,慢慢地想,在这本书中,除了糖糖与那些猫咪之外,作者还想表达什么呢?

小女儿说:“我们不应该列出那么多的条件。”

大女儿则说:“我们要去发现猫咪的优点,而不要以自己的喜好去挑选它们。”

小女儿又说:“我们想要的每一件东西不一定都能拥有。”

大女儿说:“我们要学习对自己决定的事情负责。”

小女儿说:“对,就像我们决定养一只猫,我们就要把它照顾好。”

大女儿说:“就像爸爸妈妈那么耐心地照顾我们一样。”

糖糖与她的100只猫,让我们看到了一件事情的多个思考角度,我们从故事中学到的又何止是一条主旨呢?

时至今日,我陪伴女孩们阅读了无数个绘本故事,而在绝大多数的绘本中,创作者想要传达的故事主旨都非常明确,如当自私的小兔子遇见热爱分享的猫咪,当说谎者的嘴巴里不断地爬出虫子,必须靠说出真相才得以痊愈……

不管是绘本、小说、散文,还是诗歌,只要价值观正确,故事的内容感人、正面,都足以引发孩子们的同理心,都足以让他们去感受那一幕幕的动人画面,都可以帮助他们塑造优良的品格。

阅读可以帮助塑造优良的品格,女孩们谦让有礼,对待小动物的态度就像是对待自己的朋友。

大女儿上三年级之后跟同学认养了一块地,她在那块地里种植蔬菜。一个学期结束后,唯有她种的菜没有受到菜虫侵袭,原来她不仅通过查资料,知道如何预防害虫,还会把益虫放进自己的地里,其他同学避之不及的蚯蚓,大女儿却待它如贵宾。大女儿说:“蚯蚓的作用非常大,它不仅可以翻土,还可以保持土壤的湿度。”青菜长成时,女孩特地采了一把菜给我,她除了感谢大自然以外,还感谢蚯蚓先生以及不断给予她帮助的“百科全书老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