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又称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是由于孕妇与胎儿血型不符,母体的抗体与胎儿的红细胞发生反应而引起的同种免疫溶血性疾病。Rh血型和ABO血型不符都能引起这种疾病,但前者引起的比较严重,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的最重疾病,目前已发现26个血型系统,160种血型抗原。在我国以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率最高,Rh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较少,但Rh溶血临床表现比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重。MN溶血最为罕见。本病因溶血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差异很大。
如果小儿黄疸出现早,很快加深,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差,血中胆红素高达每升340微摩以上时,就会发生胆红素脑病,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幸存的小儿留有大脑性瘫痪和智力低下等后遗症。如果母亲过去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或上一胎有新生儿重症黄疸,或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者,应警惕本次妊娠有母子血型不合的可能,要做好产前检查。如果母亲为O型血或Rh阴性血,应在妊娠第28、32、36周分别到医院检查抗体和抗体浓度。如果抗体为阳性,抗体浓度高则小儿发生溶血病的可能性极大,可给母亲服用退黄中药,生产前1~2周加服苯巴比妥可减轻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原则是纠正贫血,防治心力衰竭,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防治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家庭护理根据小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判断其发展速度。小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食欲缺乏,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家长要了解病情,配合治疗。对于新生儿溶血症,做好产前咨询及孕妇预防性服药。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若为母乳性黄疸,嘱可继续母乳喂养,如吃母乳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如果黄疸严重,小儿一般情况差,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若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须忌食蚕豆及其制品,婴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丸,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