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我而学“我要学”

为我而学“我要学”

时间:2023-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而读书就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古代有许多激励人们认真苦读的例子。学习态度积极的孩子,有着“我要学”的主观愿望,只要父母和老师及时正确地引导,就会渐渐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会越来越好。怎样才能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呢?

目的决定态度,态度决定结果。一个人做任何事情,只要目的明确,态度自然会积极热情,整个人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认认真真去做,并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同样的道理,作为学生,只要明确了为什么要学习,懂得了读书是为了将来有一个好的前途,他的学习态度就会积极热情,从而认真学习,学习成绩也自然会很棒。

美国的一位成功学大师说:“行为乃发自我们的基本欲望。”所谓欲望,就是一个人希望能达到的目的。

知识决定命运。有知识世界一片光明,没知识眼前一片混沌。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而读书就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前人的经验、后人的创新都写在书里面。只有饱读圣贤书,方能得知天下事,所以读书被称之为人生成功的起跑线。

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靠父母生活一辈子。长大成人后只有参加一定的社会工作,才能挣钱养活自己和家人。从事任何工作都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如今的许多工作岗位还要求拥有大学学士、硕士甚至博士学位的水平资格。

有拼搏才会赢。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刻苦学习、努力奋斗的。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说的就是青少年正当读书学习之年,应当勤奋读书学习,免得将来一无所成的时候后悔少时没好好读书,而那时的后悔是徒劳的。

我国古代有许多激励人们认真苦读的例子。有个“凿壁偷光”的故事这样说:西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匡衡,少年时期家里贫穷,晚上读书连照明的灯油都没有,他就在自己家和隔壁人家连在一起的土墙壁上挖了一个小洞,借隔壁人家的灯油透射过来的丝丝光亮刻苦读书到深夜。还有“悬梁刺股”的故事里讲:东汉时期的政治家孙敬,年轻时的他为了抓紧时间多读些书,又怕读书疲倦打瞌睡,就把自己的头发用绳子扎紧系在屋顶的房梁上;战国时期的政治家苏秦,年少时他为了不让自己因读书疲倦而打瞌睡,不时地用铁锥扎自己的大腿以保持头脑清醒。自古以来激励青少年勤奋读书的故事不胜枚举。

有人说,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有些孩子觉得读书苦,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没有时间看电视、玩电脑、逛街和聊天。其实,这些苦与我们上面所讲的那些刻苦读书的先辈是不能比的;这些“苦”跟你将来到了而立之年,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过不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相比,你还会觉得这种所谓的苦不值得吗?暂时牺牲一点玩乐的时间不应该吗?再说,正当读书之年的大好时光,如果你只想到玩,可别人都在刻苦学习,为将来的光明前程而拼搏,难道你就甘落后于人吗?

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学习态度,或者说,在这种情况下取决于学习目的是否明确。学习态度积极的孩子,有着“我要学”的主观愿望,只要父母和老师及时正确地引导,就会渐渐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会越来越好。而学习态度消极的孩子通常错误地认为学习是为了满足父母和老师的要求,因为是他们“要我学”的。学起来就没有兴趣,学习成绩也就好不到哪里去。这些孩子之所以有这样的错误思想,根源还是在于他们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有偏差引起的。

孩子从小就要树立一个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智商类型,既有益于人类社会,又能充分实现自我的崇高理想,也就是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个目标建立得越早越好。但是,孩子的心智是在父母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培养下,逐渐成熟起来的,而且每个孩子成熟早晚又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孩子在十二三岁才可能开始有个人前途和命运的概念。在这之前,还必须依靠父母和老师正确的教育以及积极的引导,来加强目标意识的培养。

怎样才能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怎样才能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呢?这里给孩子的父母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从小就要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从孩子能自己吃饭的时候开始,就要逐渐让他学会自己吃饭、刷牙、洗脸、穿衣、叠被。再大一些就可以引导孩子学着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比如扫地、擦桌子等等。孩子小的时候,都有好奇、好动的天性,什么都想做,你不让他做,他还不高兴呢!这个时期家长尽管大胆地放手让孩子去做他感兴趣的事情。哪怕孩子做得不怎么好,做父母的也应该肯定他,表扬他热爱劳动就很棒。当孩子做得不到位的时候,父母可以提醒他,给予适当的引导而不是代替他做,更不能批评和指责。孩子从开始能做自己该做的事,到喜欢参与大人做事的过程中,父母应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关于劳动的道理,比如劳动能创造一切,劳动是光荣的,只有通过劳动,才能有钱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买衣服,买玩具,买好看的图画书。还可以告诉孩子:父母小时候也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

父母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时间长了,孩子就习惯了,就会把自己能做的事都当成是自己该做的事情,到了该做这些事的时候,他就自觉地去做了,不需要父母提醒,也不需要父母督促。

第二,孩子需要在玩中学到知识。父母可以买一些有益智功能的玩具,比如拼图、积木等,可以反复拆装的玩具。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感。

第三,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家长可以适时买一些亲子绘本和识字卡片,教他学习认字,做一些简单的数字游戏,并结合情景讲一些有关的童趣故事,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要注意恰到好处,因为学习内容过多或者太复杂可能让孩子产生厌倦情绪,进而产生厌学和恐学心理。

第四,到了孩子上学后,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父母要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去完成作业,做完后还要认真检查,发现有错时要及时更正。遇到孩子实在感到棘手的问题,家长可以提示和引导,但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孩子通过独立思考,自己探索出答案。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又让孩子体验到自己完成作业,取得成就感的快乐;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只要能坚持这样训练一段时间,日子久了就会形成习惯,孩子就会把回家做作业,做完作业后检查并更正当作他自己的事来做,不再需要父母提醒、督促,甚至一步不离地陪读了。

第五,一般来说,孩子经过父母这样循序渐进地教育和引导,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便会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这个时候,父母再给他讲一些“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之类所谓的大道理,孩子也可以听得懂了,并且也很自然地愿意接受父母的这种善意的“说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