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较差,别人读一篇短文,三遍五遍便背熟了,司马光非背二三十遍不可。别人背熟后,休息或出外游玩去了,可他只得留下继续读,直到背熟为止。十多岁的年轻人,到晚上特别喜欢睡觉,司马光也不例外。采取这一办法后,果然有效,再也没有出现睡过头的事了。时间长了,他和圆木枕头有了感情,亲切地把这种枕头叫做“警枕”。
史虽繁,读有次。
史记一,汉书二。
1后汉三,国志四。
2兼证经,参3通鉴。
读史者,考实录。
通古今,若亲目。
【译文】中国的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
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
司马光的“警枕”
司马光,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较差,别人读一篇短文,三遍五遍便背熟了,司马光非背二三十遍不可。别人背熟后,休息或出外游玩去了,可他只得留下继续读,直到背熟为止。时间久了,他便养成一个读书习惯,那就是比别人多读几遍,读时比别人多思考一些。所以即使读到半夜,他还是手不释卷。
十多岁的年轻人,到晚上特别喜欢睡觉,司马光也不例外。他感到晚上时间全睡去了,非常可惜,于是便想出一个妙法,即把平时睡的枕头推到一边,用一段圆木代替枕头。他想:只要睡到半夜,一翻身,枕头滚走,头部跌落下来就会马上惊醒,又可以继续读书了。采取这一办法后,果然有效,再也没有出现睡过头的事了。时间长了,他和圆木枕头有了感情,亲切地把这种枕头叫做“警枕”。
司马光一生勤奋好学,从不懈怠,终于成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成功编撰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