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穿在衣服上的“自然界”(古代衣服的装饰花纹有讲究)

穿在衣服上的“自然界”(古代衣服的装饰花纹有讲究)

时间:2023-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清代,我国的服饰发展已经到了顶峰,同时,服饰图案的装饰作用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前面也提到,清朝以“补子”的纹样代表官职的贵贱。补子纹样的差别反映了清代等级的森严,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图案,几乎到了纷繁堆砌的地步。可以说,自然界的大部分事物都出现在了人们的身上,这其中,既有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也有礼教等级的强制规定,但古代衣服图案的艺术价值,却成为了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遗产。

前面提到了“衣冠禽兽”这个成语,古人用衣服上的图案来区分官职的高低。事实上,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衣饰上的图案也越来越丰富。在古代服饰中,图案设计成了十分重要的装饰,从领口、袖口,到肩头、下摆,图案可以说无处不在。

古人衣服上的图案题材多样,有动植物、文字和几何图形等,也具有多重的象征意义。比如龙凤虎纹,表现着龙虎精神,祥云牡丹,象征着吉祥富贵,可以说,素以“衣冠之国”著称的古代中国,服饰图案承载了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内涵。

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图案中也渐渐有了显著的体现,它和礼教结合,对于君臣士庶的服装差别,有了详尽的规定。

早在尧舜时期,就已经有成文的“五礼”规定。《虞书·益稷》篇中记载,商朝末期的周族领袖仲雍,在举行祭祀礼仪时穿着图腾衣,而各部联盟首领也将十二章花纹用画与绣的方法施于冕服上。“天子衮服十二章”的起源便是由此而来。十二章花纹纹饰的次序为日、月、星、龙、山、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黼、黻,这说明当时的服饰图案已经很有特点,而且以自然界为“模板”,渐成体系了。

到了战国时期,服饰图案开始有了变化,不再是自然物象的直接描绘了,而是逐渐“抽象”起来,出现了变化纹样。而这种加入了主观审美意识的图案设计,到了汉代更是“发扬光大”,除了更加明快多变,还突出了龙凤的寓意,以适应统治者的需要。这其实标志着服饰图案的不再是原始的、蒙昧的美的追求,而完成了从图腾的崇拜,到权力地位象征的发展过程。

其后的魏晋、隋朝,一直延续汉代的这种图案风格,直到唐代,又开始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当时盛行的“缠枝图案”,至今为人们所称道。

而明朝继承前代的图案,创造和丰富了谐音图案和寓意图案。比如桂花和万年青,象征富贵万年;太阳和凤凰,象征丹凤朝阳;莲花和鲤鱼,象征连年有余;金鱼和海棠,象征金玉满堂;蝙蝠和云,象征福从天降。这种寓意图案,有的至今仍在沿用。

在清代,我国的服饰发展已经到了顶峰,同时,服饰图案的装饰作用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前面也提到,清朝以“补子”的纹样代表官职的贵贱。补子纹样的差别反映了清代等级的森严,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图案,几乎到了纷繁堆砌的地步。

衣服上的图案,经历了周代设计的严谨、战国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唐代的写实、宋明的考究和趣味,最后到清代的纷繁。可以说,自然界的大部分事物都出现在了人们的身上,这其中,既有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也有礼教等级的强制规定,但古代衣服图案的艺术价值,却成为了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遗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