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高尔夫球”,现在的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可要是说到中国古代的“高尔夫球”,可能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中国古代的“高尔夫球”叫做“捶丸”,“捶”就是击打的意思,“丸”就是球。
据研究,捶丸的产生其实和唐代的马球有关系。当时,在皇宫中,打马球是非常流行的,连唐明皇和杨贵妃都非常喜欢。不过,有些宫女觉得这项运动太野蛮了,很容易受伤,于是改为徒步打球,这便是唐代的“步打球”,和现代曲棍球十分相似。
宋人比唐人更文弱,觉得“步打球”对抗性太强了,干脆改为非对抗性的比赛,取消了球门,改用球穴,球进穴得一分。竞赛形式变了,名称也随之改变了,叫“捶丸”,和现在的高尔夫球十分相似。
北宋末年,书画双绝的宋徽宗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爱玩也最会玩的人,玩蹴鞠这个爱好在《水浒传》里就被提到过,没想到他还喜欢“小白球”。在玩乐上,他真是一个很刻苦的学生,经常钻研古人如何打球并勤加练习,就像现代人通过请教教练与观看教学录像来改善球技一样。
宋徽宗坐拥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帝国,他可谓是全球第一富豪,所用的球杆,自然要对得起“泱泱大国”的脸面。以纯金打造缘边,顶上缀饰玉器,打完球后,球具不装在球袋而收藏在锦盒中,所谓“盛以锦囊,击以彩棒,碾玉缀顶,饰金缘边”,其豪华和名贵,是现代任何一套极品球具都无法相比的。
说起来,徽宗要是处理军国大事像玩球一样用心,也不至于遭遇“靖康之耻”了。不过金朝的皇帝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也学会了像宋徽宗一样过有钱人的生活,喝喝小酒、吟吟诗词、打打小白球,据说金章宗就是知名的捶丸发烧友。
征服者总是喜欢被征服者的游戏,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作为后起之秀,先后征服西夏、金、南宋的蒙古人也喜欢上了“捶丸”这个游戏。那个时候的人要是看谁不顺眼,就会来一句“你敢和我玩捶丸吗”,这就好像中世纪的贵族拿着枪说“你敢和我决斗吗”一样牛气。蒙古人骑着马,拿着弓箭,让欧洲人瑟瑟发抖,不过也给他们带去了“捶丸”这个有意思的游戏,据说,“高尔夫球运动就是由蒙古大军在十三世纪西征时带到欧洲的”。
元世祖在位期间,有一位题其书房为“宁志斋”的老人,写了一本关于“高尔夫球”的专著《丸经》。他宣扬捶丸有“收其放心,养其血脉,而怡怿乎神情”的作用,并视为“训将练兵之一伎”,不但可以修身养性,还能够作为军事训练手段。全书目录有三十二章,从捶丸比赛规则到挥杆要领,从球棒的制造到场地如何保养,绝不吝啬纸张,专业的精神与精致的程度绝不输于现代的高尔夫球运动。
宋、金、元三朝的君主无不喜欢捶丸,以身示范,极大地促进了捶丸这项运动的普及。在他们的带动下,捶丸大有成为全民运动的态势,就连小孩都喜欢玩一种类似捶丸的游戏——“击角球”。这段时间可谓是中国捶丸发展的黄金时代。
到了明代虽然日渐衰落,可也有宣宗这样的忠实捶丸粉丝。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宣宗行乐图》就记录了明宣宗捶丸的场景。图分为六个部分,其中一幅图上我们看到在草皮平整的皇家私人球场上,分布着十个球洞,每个球洞旁都会插着不同颜色的彩旗作为提示,主人公明宣宗正集中注意力挥杆击打一白色小球。在他身后,一根根粗细不同做工精良的球杆立在特制的球台上,旁边还有两个太监负责看守,而几个侍从每人都捧着一根推杆,恭恭敬敬地侍候主子换杆。这场面、这气派,根本不是现在的大老板所能赶上的。
到了清朝,捶丸终于慢慢消失了,并且是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鸦片战争后国门大开,中国的上流社会才开始接触到西方的“高尔夫球”运动,无奈国运衰落,这项运动并没有流行起来。不过到现在,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高尔夫球运动也开始在中国大受欢迎,成为金领一族追逐时尚与潮流的象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