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的医药“小广告”(疗效好也要广告做的好)

古代的医药“小广告”(疗效好也要广告做的好)

时间:2023-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的医生或药商具备一定的商业意识,懂得如何利用人们的心理来为自己招揽生意。古代的医药广告一般都比较简单,以招牌和商标为主。原来古代人也知道广告牌的好处,真怀疑这个“赵太丞”是一个坐着时光机器回到宋朝的现代人。有的药店还悬挂“鱼符”作为象征,鱼符是用石片或木头雕刻的鱼形幌子。因为鱼不分昼夜,总是睁着双眼,悬挂鱼符,就意味着这家药铺24小时都可以为病人服务。

人们经常会受到医药广告的骚扰,不过可别以为只有现代人才会做医药广告,古代也早就有了广告这一种促销手段。古代的医生或药商具备一定的商业意识,懂得如何利用人们的心理来为自己招揽生意。古代的医药广告一般都比较简单,以招牌和商标为主。

先来说说“招牌”,商人常说“别砸了我的招牌”,可见招牌的重要性。古代的招牌叫做“市招”,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手写的商铺招牌”。古代的诊所和药店十分讲究“市招”,赋予了“市招”趣味性和行业特色,比现在的医药小广告有意思多了。

《清明上河图》中能看到一家挂着“赵太丞家”招牌的私人诊所,既诊治疾病也出售药物,门前竖起高出屋檐的布制大路牌广告,突出介绍各种中药丸散膏丹治病的神奇作用,信息传播效果非常好。原来古代人也知道广告牌的好处,真怀疑这个“赵太丞”是一个坐着时光机器回到宋朝的现代人。

看来那个时候的人喜欢把自己的名字放入招牌里面。南宋御医王继先,有一个祖传秘方名为“黑虎”,王氏以“黑虎王家”作为市招,名闻遐迩。汴京城中有一专售疝气药的“李家药肆”,因为病人少,便请名匠刻制了一头木牛作为市招,结果求药者络绎不绝。宋饶州高姓,从祖上就一直售卖治风湿的药,商标为“一大力士手执叉钩,牵一黑漆木猪”,人称“高屠”,自从有了商标生意就越来越好。这种文字市招甚至影响到近代,例如旧时北京的爱德堂药房,就挂着一个写有“爱德堂沈家祖传七代小儿珍丹,只此一家别无二处”的21字冲天招牌。最有趣的是,那个时候的一些药店还善于利用名人效应。如南宋临安的严某,开个小诊所加小药铺专治痢疾,生意一直不太好。一次恰好碰上宋孝宗患痢疾久治不愈,被召进宫给皇帝治病。严某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治好了皇帝的痢疾,皇帝一高兴给他一个“防御”的官职,还赐给他一个“金杵臼”。于是严家趁势打出了“金杵臼严防御”的市招,从此以后药铺就出了名,生意好的不得了。这种现象很常见,“大扇陈”的名称是来自康王赏赐的御前罗扇,“金钟李氏”的名称是来自皇帝赏赐的金钟。

仅仅靠一个招牌恐怕还不够,再加上点儿广告语就好了。于是对联这个中华文化精品也成了诊所药店广泛采用的广告形式。过去有个医师叫程道周,他在自家的药店题了一副对联“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让别人都知道程先生是一位心地善良、慷慨为人的好医生。与另一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下子就缩短了药家与顾客的感情距离。又如“借他万国九州药,救我呻吟痛苦人”等也是有很深的寓意。

商标善用模型实物,相比文字更是奇妙,不禁让人为古代医药广告拍手称赞。如“悬壶”(壶是古代盛药的葫芦)便是药店、诊所的标志。一些走江湖的郎中也身背葫芦,作为行医的“招幌”。老百姓看到这些游医,明知得不到回答还总是忍不住问一句“你这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颇具调侃的意味。

有的药店还悬挂“鱼符”作为象征,鱼符是用石片或木头雕刻的鱼形幌子。因为鱼不分昼夜,总是睁着双眼,悬挂鱼符,就意味着这家药铺24小时都可以为病人服务。以儿科为主的诊所,用小孩的形象来作为象征。提供接生服务的稳婆以“大红纸糊篾筐大鞋一双为记”。眼药铺,则是以人的眼睛来作为象征。有人还用牛、马、豹、鱼骨、海龙等形状作广告市招,效果都比较好,这类医药广告到元明清以后,更加普遍。

当时还有一些串铃卖药的江湖郎中,一手持串铃摇动一手持招牌,在民间流动行医,或设地摊卖药兼为人治病。有的郎中一边敲着竹板,一边说唱,为自己的产品做宣传,人们称其为“卖嘴郎中”,在人们看来他们更像是卖唱的艺人。直到今天,药商们也热衷于花大价钱请明星来为自己做广告,这便是继承与发扬医药广告的传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