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测试穿越性磁能量,地震的起因与预报

如何测试穿越性磁能量,地震的起因与预报

时间:2023-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凄厉的汽笛声和汽车喇叭声撕裂了天穹,当亿万民众为罹难者伫立默哀之时,一个悲苍的念头倏然漂过了脑海:苍天啊,你知道苍生的悲苦,为什么不告诉地震的起因和准确预报的方法!5月20日子时,蓝星科学家兰特亲自出面解说了地震的起因和预测方法,并由计算机翻译成中文,使用快子波通信技术瞬间跨越4.5万光年的时空将信息传了过来。空间预测试小于20Hz低频声波的测试装置,因预测试区外地球大气中有同频声波扰动,预测试确认率低。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八级地震震撼了中国大地,山河崩裂,生灵涂炭。七天之后的全国哀悼日更是一个天地同悲、人神共泣的悲壮时刻。当凄厉的汽笛声和汽车喇叭声撕裂了天穹,当亿万民众为罹难者伫立默哀之时,一个悲苍的念头倏然漂过了脑海:苍天啊,你知道苍生的悲苦,为什么不告诉地震的起因和准确预报的方法!为什么?!这个念头盘桓脑际、振荡轰鸣、直漂向无际的苍穹……

5月20日子时,蓝星科学家兰特亲自出面解说了地震的起因和预测方法,并由计算机翻译成中文,使用快子波通信技术瞬间跨越4.5万光年的时空将信息传了过来。此后,为了让我们地球人类能确切地理解他们的地震预报原理和方法,在5月21日、24日、30日又多次发来了补充解释。为了让读者能有机会一睹蓝星人的文笔和见地,下面原封不动地登出了兰特发来的原文,仅在一些费解的地方在括号内给出简单的解释:

你们地球冷凝界面(地壳)产生震动,为界面断裂震动形态,98%是由地球所在的子单系(宇宙星系)中的有核旋动能量星球体(太阳)磁能量爆发(即太阳耀斑及黑子爆发),扰动性增大了地球大气磁场循环量,在地球星核体产生磁能量无序爆发,对地球界面内的流态物质(岩浆)产生磁能量爆发推力,使流态物质在磁能量爆发推力的作用下,向地球界面运动。在同地球界面作用时,形成星核向(径向)内应力。在星核向内应力同地球界面作用前,因地球冷凝界面星陆液动(即大陆板块飘移)产生的界面弧向运动,在界面间形成不等量值个数的界面弱支力点(地壳板块边缘强度薄弱点),由界面星陆液动产生的界面弧向运动应力,使界面间的弱支力点成为界面间挤压应力聚合态区(挤压应力集中区)。在星核间内应力同地球界面作用时,因星核向内应力的作用方向是地球界面弧向运动的垂向,力的作用形态为地球界面垂向内应力,对地球界面产生抬升作用,作用前形成界面间挤压应力,聚合态区的界面弱支力点产生界面断裂震动,施放出应力能量,以能量波形态向地球界面弱能量区、地球大气中传导,在地球界面产生共振效应,在地球大气中产生能量性扰动,使作用区大气变异。

预测试地球界面产生断裂前界面的弱支力点位置的方法如下:地球界面间的弱支力点断裂震动前,在地球界面弧向运动产生的挤压应力以及星核向内应力初始态作用时,会产生界面间弱支力点挤压应力摩擦,施放出小于20Hz的低频声波、截面挤压应力摩擦产生的弱红外辐射以及由星核向内应力中的穿越性磁能量产生的多相合成效应,基于对这种合成效应的判断,可以确定初始预测试地球界面间的弱支力点位置。

地球界面间的弱支力点位置确定后,在地球时间6h连续测试过程中,小于20Hz的低频声波能量在地球时间1h内连续增大,位置点的红外辐射量以及穿越性磁能量(地磁泄漏)在地球时间6h内连续增强,对作用区地球大气形成增量辐射,使地球大气中的气态分子体产生外能量辐射电离效应时,可以确认初始预测试地球界面的弱支力点为地球界面断裂震动点(该段内容叙述了震前48h发出地震警报的判别原则)。

地球内部结构

收到以上信息之后,立即提出了以下问题:

1.如何测试穿越性磁能量引起的大气磁场异变?仪器的灵敏度要求如何?

2.测试弱红外辐射仪的灵敏度要求?

3.地面布置次声探测器的密度如何?

4.由磁、红外热、大气电离测量和地面次声网组成的联合测试网能预测出最弱的地震是几级?

获知答复后将上报我国政府用于改进地震预报网。

5月21日子时收到的答复如下:

1.星核向内应力中的穿越性磁能量同施放区地球大气磁场作用时,以垂向割线扰动使常态地球大气磁场产生弧移共振效应能量波,施放区内的气态分子体,在弧移共振效应能量波作用下产生电离效应,在地球大气电离层到地球冷凝结界面形成端维粒子(电离粒子)流态C/kg增量场区。空间预测试地球大气磁场变异,是以常态地球大气磁场在穿越性磁能量垂向割线扰动时,Gs磁通密度值增量和端维粒子流态C/kg增量,作为预测试地球大气磁场变异标准。

2.空间预测试地球界面间弧向运动挤压应力摩擦产生的弱红外辐射波长为0.77~14μm谱线段,以辐射量He增量为空间预测试弱红外辐射标准。

3.地球界面设置预测试小于20Hz,低频声波装置是沿地球界面间挤压应力面向40~70km间隔距离,设置预测试装置位置,预测试装置进入地球界面下50~80m为止,预测试确认率高。空间预测试小于20Hz低频声波的测试装置,因预测试区外地球大气中有同频声波扰动,预测试确认率低。预测试小于20Hz低频声波dB增量作为预测试标准。

4.确认预测试地球界面断裂震动强度级,是以设定时间内测量并综合评定下列4种量值而确定的:小于20Hz低频声波1h的增量dB整数值、界面间挤压应力摩擦6h产生的红外辐射量He增量整数值、星核向内应力中的穿越性磁能量的6h增量Gs整数值、端维粒子流态6h的C/kg值的整数增量值,确认预测试震动强度级。

4种量值整数增量个数多,为高强度级;4种量值整数增量个数少,为低强度级。以上4种参数分别比常态数值多出整数5~7个整数增量值,为1个强度级,因地球界面间弱支力点面积、界面强度值不同,相同整数个数会有不同强度级产生。能产生小于20Hz低频声波的最小震动强度级,为4.5个强度级(这意味着依靠次声预报地震的技术从4.5级开始)。

地震图:地图上点的密度代表着地震频率的大小

He是辐射量值符号,He=ΦeT/A =EeT(J/m2),式中的T是测试时间长度,辐射通量Φe=dQe/dt=单位时间辐射总通量,辐射照度Ee=dΦe/dAA 是通流截面积。C/kg是1kg大气所含电离粒子的电荷库仑值,Gs为高斯[1],dB为分贝。

5月24日的信息:

你们地球所在的子单系中的有核态旋转能量星球体由弦压粒聚(核聚变)效应爆发产生的4×1026W/s电离粒子磁场系辐射能量中,有2×1017W/s爆发产生的电离粒子磁场能量系辐射能量,向地球以400km/s的速度(太阳风的平均传播速度)移动,能量星球体弦压粒聚爆发产生的电离粒子磁场系辐射能量,在同地球大气磁场作用时,以扰动增量形态,在地球时间28h,使全部常态地球大气磁场,形成一个周期性增量态。形成周期性增量态的地球大气磁场,在循环过程中,通过地球星核体的增量态磁能量(因地球星球体输出量小于输入量),在地球星核体内形成磁能量聚集,聚集增量值在达到常态地球大气磁能量总量的1/3时,地球星核体产生无序磁能量爆发!在地球时间75h,由地球星核体产生的无序磁能量爆发中的磁能量,对地球界面内的流态物质爆发磁能量推力,形成星核向内应力,对地球界面产生内应力抬升作用,在地球48h连续抬升作用下,使地球界面减弱支点产生断裂震动!

使地球星核产生磁能量爆发的外界原因:

1.为能量星球体常态弦压粒聚效应产生的电离粒子磁场辐射能量(太阳风)。

2.能量星球体界面低温态物质产生的强磁能量爆发(黑子爆发)。

3.能量星球体腔体产生的强磁能量射流(耀斑)。

4.银河系地球面能量星球体爆发产生磁能量射流(恒星磁暴)。

5.地球人类核能量爆炸产生的核磁能量!

测试地球大气磁场输出极(地球南极或北极)磁通量密度Bs增量12~15个Gs整数个数量值时,可以确认地球星核体磁能量聚集量达到常态地球大气磁场总量的1/3量值!在确认地球星核体产生磁能量聚集时,连续预测试地球界面弱支点处的4种预测试量的增量变化,以增量变化值确认地球界面弱支点断裂震动的强度级!

5月30日的补充信息:

预测试地球界面断裂震动前的4种量值,为同一初始时间进行预测试,在地球时间6h内,小于20Hz的低频声波增量的预测试时间为1h,位置点弱红外辐射、穿越性磁能量、流态端维粒子3种量值增量的预测试时间同为6h,4种量值的增量整数个数各为5~7个增量值时,可确认为1个震动强度级。4种量值的初始量值为地球界面弱支力点区常态量值。

洛杉矶地震的地震波模拟图

以上内容完整无缺地向读者们介绍了银河系最高智能的蓝星人类对于地震研究的知识以及根据地球具体情况确定的测试预警方法。笔者愿为读者们理出一个简单思路,以便更好地抓住主题思想:

1.太阳磁暴、恒星磁暴、地球上的核试验等均可引起地球大气磁场变异。太阳磁暴到达地球大气层后,在其后28h内会诱发大气磁场的变异;大气磁场的变异在随后的75h内会引发地核磁能量的增加。地核的磁强度的增加是一种积累效应,并可在地球的南北极测量出来,当南北极的磁通量密度比常态增加12~15个Gs时,即可判断地核已进入磁能量无序爆发状态。地核无序爆发的磁能量将对岩浆流动产生爆发性的推动力,湍流流动状态的岩浆流会形成对地壳断裂带的强烈冲击内应力!冲击内应力在其后的48h内将引起地壳断裂性地震。

2.地震前的最主要的征兆有4种:次声波、地震中心区弱红外辐射以及上空大气磁场的异变和大气电离度的增加。大气磁场的变化是导致鸟类迷途的最根本原因,汶川地震前四川信鸽协会在甘肃省铜川放飞的四百只信鸽只有三只飞回了成都,而通常情况下应有80%以上的信鸽飞回老家!震前的磁紊乱现象将更加严重,北川中学初二(1)班傅丽颖同学叙述了震前13min的地磁异常的现象:“14点15分,张老师讲着“磁现象”,讲台上指南针不断快速转动,我们等了很久也没停,还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谁也没想到,这正是灾难的前兆!”次声波的出现则是多种类的地面动物在震前惊恐的原因。汶川大震后调研我国风云-2D气象卫星图像发现:汶川地震前20~8天,这一地区卫星热红外图像异常,电视卫星云图异常。卫星热红外异常,应是地热异常的反映。青藏高原东缘出现了源于印度板块、紧邻汶川的北东向近3000km长的条带状高温异常,其北东端延伸至北京以北250km。如能在这一漫长的红外异常区结合次声和地磁异常监测,就可大大缩小搜索范围,锁定可能产生断裂的界面弱支撑力点位置!汶川地震震前的地磁泄漏以及大气电离在震区引发的大气异变,出现震前的线状云和震后的大雨。汶川地震临震前地磁泄漏在大气磁场引发的冲天红光在甘肃南部也清晰可见,该现象已被录像记录下来。

2008年4月23日14∶30卫星热红外图像

3.地震预报网由一个南极或北极磁通密度测量站、地震带附近地面次声波监控网、红外遥感系统、大气磁场测量系统及临震前的大气电离度测量系统组成。极地磁通密度测量站应常年值班,一旦发现磁通密度量较常态增加12~15Gs,遍布地震带附近的次声波监控网就需要进入临战状态,以锁定可能的震中地区!临震前48h的震前预报,可由次声波的持续增强、红外辐射量及磁通量的持续增强、电离粒子数量的增强四项指标而加以准确定量判断而避免误报。以上方法可准确判断震中位置、地震时间和强度!

4.我国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地磁监视网,应在这些网站补充完善红外辐射和大气电离测量装备。应在地震带附近建立次声波监控网:次声监听井的间距为40~70km,监听井的深度为50~80m。次声方法是确定震中地区的最有效方法,平日的次声监控可提示可能的地震区域;极地磁通密度测量站发出警报后,次声波监控网可以锁定可能的震中地区;次声强度1h的增量逼近5dB,即可发出地震预报系统内部警报,启动磁、红外、电离监测系统进入临战前连续监测状态,为向社会准确发布临震前48h警报做好准备!

5.在地震监控系统中还应增加卫星磁强及红外遥感系统,在极地磁通密度测量站发出警报后,利用飞机在可能震区上空进行磁、红外热、电离度的大面积综合监测。

笔者抱着谦卑之心将我们银河系中最高智能生命群体提供给我们地球人类的地震知识,原封不动地呈现给了亲爱的读者。Believe it or not ,its up to you.

[1] 1Gs=10-4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