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第一项内容利用了杠杆原理的制动踏板。当两个体重大致相同的孩子坐在跷跷板的两端时,跷跷板就能很好地上下运动。通过改变支点的位置,让很小的踏力产生很强的制动效果。根据这一原理,弱小的踏力也能与产生强烈制动效果的力实现平衡。与跷跷板不同,制动踏板的支点并不是在长杆的正中心,而是在最上方,因此支点两边的距离并不相等。制动器主汽缸距支点近,而制动踏板距支点远。这就是制动踏板所运用的杠杆原理。
首先,第一项内容利用了杠杆原理的制动踏板。想必大概大家都没有特意观察过脚下的制动踏板,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制动踏板连在一根长杆的前端,从上方垂下,单独拿出来看时它就像游乐园里的跷跷板。大家可以回想一下玩跷跷板时的情景。当两个体重大致相同的孩子坐在跷跷板的两端时,跷跷板就能很好地上下运动。而当其中一端的孩子个子高且体重沉时,跷跷板就没法上下运动了,个子矮体重轻的孩子所在的一端就会一直悬在空中。此时如果个子高的孩子靠近跷跷板的中心支点,个子矮的孩子坐着的一端就会下降。重点就在于此。也就是说,如果体重轻的孩子坐在跷跷板的边缘,体重重的孩子坐在靠近跷跷板支点(中心)的地方,力就均等了,两个孩子也就能玩跷跷板了(图5.5)。
图5.5 踏力很弱也能产生很强的制动效果
通过改变支点的位置,让很小的踏力产生很强的制动效果。在跷跷板上,坐在远离支点位置上的体重很轻的孩子和坐在靠近支点位置上的体重较沉的孩子实现了平衡。根据这一原理,弱小的踏力也能与产生强烈制动效果的力实现平衡。
再回到制动踏板上来。与跷跷板不同,制动踏板的支点并不是在长杆的正中心,而是在最上方,因此支点两边的距离并不相等。制动器主汽缸距支点近,而制动踏板距支点远。这样一来,借助两者与支点之间距离的不同,就能将人踩下制动踏板的力增大后再传递到制动器主汽缸中。这就是制动踏板所运用的杠杆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