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时间:2023-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年12月21日,贵州省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现场会在花溪区召开,2010年2月26日,贵州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现场启动会在花溪区青岩镇卫生院召开,进一步为我区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和鞭策作用。
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常青树

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

花溪区政府 程建梅

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花溪区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医改工作精神,以“病有所医”为总抓手,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采取“先试点后铺开”的方式,以“规划先行、培训入手、制度保障”为重点,围绕“三制度、三建设、五统一”(建立和完善乡村医生聘用制、建立和完善乡村医生工资统筹制、强化监督管理制“三项制度”,强化乡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乡村卫生机构制度建设“三项建设”,实行行政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药品管理、工资发放“五统一”)逐步完成两个探索(探索和建立村医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和建立村医生抵御医疗风险能力体制),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认可,在全省树立了典型。2009年12月21日,贵州省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现场会在花溪区召开,2010年2月26日,贵州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现场启动会在花溪区青岩镇卫生院召开,进一步为我区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和鞭策作用。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花溪区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地区,农业人口数占到全区总人口数的67%,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压力大。加之农村卫生基础设施薄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条件较差、诊疗不规范,村医队伍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不高等因素,我区现有的医疗卫生水平已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就医需求,且对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为改善这一现状,真正实现“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花溪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以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和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为重点,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为保障医改各项工作任务有人抓、有人管、有人查,成立了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和分管副区长为双组长,区发改局、区卫生局、区财政局、区人事局、区物价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并从各相关部门抽调能力强、业务精的同志充实到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增强人员力量,提高工作效率;为保证执行中央、省、市医改政策不变形、不走样,不折不扣地完成规定动作,认真制定了医改工作任务分解表明确各部门职责,与相关成员单位签订了医改工作责任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听取近期医改工作情况汇报并及时研究解决医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卫生体系;为确保高水平完成自选动作,结合花溪实际突显花溪特色,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贵州省“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精神和要求,积极开展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和基本药品零差率试点工作,编制印发了《花溪区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花溪区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应知应会手册》、《贵阳市花溪区村卫生室医师“三基”实用手册》、《花溪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资料,逐步探索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以及长期以来以药养医的问题。

二、规划先行,夯实基础

本着“规划先行、合理布局、便民利民”的原则,结合花溪实际,我区制定了《花溪区村卫生室规划建设指导意见》,对全区村卫生室的布局进行调整,使村卫生室的布局和卫生资源配置趋于合理。村卫生室的设置根据村规模大小、服务人口多少确定,服务半径一般在1.5公里以内,原则上一村设置一个村卫生室,对较大的村寨,就近设置一村二室,较小村寨可两村设置一个村卫生室,做到村村寨寨有卫生室,家家户户病有所医。同时,我们对村卫生室的硬件条件也进行了统一设置,要求每个村卫生室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统一设为“三室一房”,即诊察室、治疗室、留观室及药房,配备2~3张病床及相关医疗设备。另外,新改扩建的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的建筑风格结合了花溪特有的民族风情和民居特色,打造了独特的乡镇卫生院院容文化。

近三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争取到国债资金、中央扩大内需资金、省市资金用于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为群众创造了良好的就医条件。截至目前,改扩建了花溪区医院住院大楼,新建了1个1400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11个乡镇卫生院共计8150平方米,新建55个村卫生室共计3300平方米,新建和扩建的卫生院、卫生室全部达到国家建设标准,我区甲级村卫生室已达72个,占全区卫生室总数61%。同时,区财政拨出专款50万元,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配置了X光机、B超等医疗设备和基础设备。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不断完善医疗设备配置,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的硬件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能够更好地为当地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三、强化培训,提升水平

我区始终把加强乡村两级医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放在首位,努力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水平。一是以深化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对一体化工作和基本药物制度的理解和认识为重点加强培训。编印了《花溪区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应知应会手册》等培训资料发放到每个乡村医生手上,由区卫生局负责邀请有关专家先对各乡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进行培训,再由卫生院院长培训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培训社区医生,形成层层负责的反复培训机制,使基层医生充分理解和认识相关化工作的目的、意义以及重要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项工作实践中去。二是深化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培训。拟定了乡村医生培训计划,举办各类业务技能培训班,安排区医院、中医院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授课;分期分批组织乡村医生到“好医生网站”进行中专学习教育;组织乡村医生到县级以上医院进修或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班,2009年派送了5名村医生到昆明医学院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学习;编写了《贵阳市花溪区村卫生室医师“三基”实用手册》,该手册已成为全区村医生桌上的必备参考书籍及全区村医生考试考核的统一教材。

通过各类培训,基层医生特别是乡村医生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为农村群众提供了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共就诊49.17万人次,其中59.12%的参合村民在村卫生室就诊,21.96%的参合村民在乡镇卫生院就诊,17.69%的参合村民在区级医疗机构就诊,1.23%的参合村民在区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村卫生室已逐步成为农民群众就医的首选。

四、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我区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促进农村卫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建立健全了以“聘任制、工资统筹制、养老保险制”为重点的三大制度,初步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三者之间构建起一套宏观调控有力、微观运行有序而又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机制,区、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村卫生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是实行聘任制。本着“选贤任能、优胜劣汰”的原则,根据乡村医生从医年限、技术职称、理论考试、工作考核、群众评议、奖惩情况“六大要素”综合量化记分,从高到低择优聘任,在全区范围内统一调配使用。实行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双向流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进行动态管理。聘任制的实施,优化了乡村医生队伍,逐步建立起了一支有组织、守纪律、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乡村医生队伍,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健康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建立工资统筹制。区卫生局对乡镇卫生院财务统一管理,乡镇医生实行工资全额发放,村医的工资由政府补助的公共卫生服务费(村医补助)和在诊疗活动中的利润两部分组成。村医对每位就诊村民均开具发票,卫生院根据开具的发票核对村卫生室收入,按比例提取村卫生室收入中的利润部分,作为统筹资金,统筹资金用于村卫生室,特别是边远贫困村卫生室的建设和发展。全区实行乡财局管、村财乡管的统筹管理模式,更好地规范管理和有效使用医疗资金,推进全区农村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建立养老保险制。制定出台了《花溪区关于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采取“统筹资金缴纳一点、卫生院补助一点、村医自付一点”的方式,为村医缴纳了养老保险,解决了村医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和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稳定了村医队伍。

五、完善不足,强力推进

在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发展、务实、创新的精神,坚持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制度管理,进一步整合了全区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完善了乡村卫生管理体制机制,使我区农村卫生工作呈现出“两个提高一个增强一个改善”的局面,即村卫生室管理得到提高,村医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村医工作责任心明显增强,村民就医环境明显改善。我区农村卫生事业正朝着健康持续的方向蓬勃发展。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经过认真的总结和查找,我们也认识到我区的医改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在基层卫生机构人员编制、落实基层单位绩效工资政策、提高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工作还未完全到位,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进行完善和提升。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全省、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的精神,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在继续巩固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果的同时,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工作任务。一是继续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完善制度,积极落实医改各项工作任务。同时,组织专门力量,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保证执行中央政策不变形、不走样,切实完成好规定动作;二是继续强化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经验交流会、情况报告会、专题座谈会等形式,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实效,同时,注重中医传统医学适用技术的培训及运用,不断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的诊疗技能和服务水平;三是继续完善组织保障和部门协作,进一步明确各乡镇、办事处、卫生局、卫生院、村民委员会及村医的责、权、利,采取以奖代补等办法,鼓励各级、社会各界加大投入,把医改这项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千家万户幸福的民心工程办实、办好;四是继续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不断整合资源,健全体制机制,保障群众安全用药、安全就医,有效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惠及全民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和民族的未来。要办好医改这件大事,必须坚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不动摇,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和运转效能,使更多的城乡居民不出社区、不出乡村就能看上病、治好病,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