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过程中水质一直保持良好。表11是养殖期间的1次水质检测结果。
表11 养殖期间各养殖池水质因子(2000年9月15日上午10时测量值)
养殖期间对虾生长速度较快,2000年对虾养殖生长情况见表12。
表12 日照试验点2000年对虾养殖生长情况
续表
1999年选育对虾子3代养殖平均产量1.9.9 g/m2,平均体长13.69 cm;而对照池5月中旬到6月1日到两个育苗场家购买的未选育虾苗,放养于9个暂养池和1个养殖池,结果暂养池对虾体长3~4 cm发病死亡,养殖池对虾体长6 cm发病死亡。2000年选育对虾4代养殖平均产量3.7.9 g/m2平均体长15.00 cm;对照池产量345 g/m2,对虾平均体长13.30 cm(表13)。
表13 选育子3代和子4代中国对虾养殖产量
在世界海水养殖业界,对海水养殖动物进行改良并开展大规模养殖最成功的例子是挪威的大西洋鲑鱼。挪威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对大西洋鲑鱼进行选择育种,同时在养殖工程设施、营养饲料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经过连续5代以上的选择,生长速度明显提高。过去要养殖4~5年才能达到商品规格(体重5 kg),现在只需2年即可达到5 kg。饵料系数也从20世纪70年代的3.5缩减为90年代的1左右,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罗非鱼的选种,从1988年到1995年,生长速度也增加1倍。
在笔者的试验中,通过连续4代选育,养殖对虾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在几乎相同的养殖条件和管理措施情况下,越冬亲虾入池体长1998年平均13.3 cm,1999年平均体长13.69 cm,而2000年对虾入池平均体长达到15.0 cm,说明选择的结果是明显的。从另一方面看,2000年选育对虾子4代平均体长15.00 cm,而对照池对虾平均体长只有13.30 cm,差异显著。根据其他品种选育经验,2~3代的选育结果还是初步的,一般5~6代效果比较显著和稳定。但是还应该看到,遗传育种研究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采用个体选择和群体选择相结合,常规技术和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培育生长速度快、抗逆能力强的养殖新品种(系),同时对选育出的优良品种(系)进行遗传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分析,研究和建立优良种群(系)的延续保护体系和相关技术将是研究重点。作者下一步还将进行家系选育,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家系的遗传结构,构建遗传图谱,对与优良性状紧密连锁的基因进行标记,进而进行标记辅助选育,加快选育速度,尽快培育出中国对虾高产、抗逆品种,为我国的对虾养殖二次创业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