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单因素方差检验可知: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经LSD分析,在80日龄、100日龄、120日龄3个测量阶段,各个家系之间5个生长性状大多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 , 0.01)。在120日龄天时,J9、J10家系之间体重没有显著差异(P , 0.05),但是和其他8个家系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 , 0.01)。
定向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是假定经济性状(如生长速度、抗逆能力等)是由多个微效基因决定并受环境条件影响而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进行性状的选择时,首先需建立遗传变异丰富的基础群体,利用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估算该性状的遗传力,特别是由多个基因的加性效应所产生的遗传力,在此基础上确定选育参数,通过选育每代所获得的进展称做遗传获得量。本研究所用实验材料为两个不同地理群体,能保证基础群体遗传变异有一定多样性。
从家系生长对照可以看出:10个家系各个性状平均值的排名在100日龄、120日龄基本一致,但是和80日龄的排名有一定的差异。可能与母性效应有关,如:母体的肥满度、健康状况、产卵质量的差别。同一个家系各个性状的平均值的名次是一样的,说明各个性状之间是正相关,而且相关系数比较大,这与高保全等(2008)关于三疣梭子蟹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的效果分析的结论是一致的。120日龄时:J9、J10与其他家系体重差异极显著(P ≤ 0.01),远远大于其他家系,而且其成活率也比较高,因此可以认为2个家系具有较强的生长优势,可以作为优良家系进一步纯化培育。而J5、J6、J7家系的生长速度相对来说比较慢,成活率比较低,可以淘汰掉,继续培育其他优良家系,增加优良家系数量,为下一步选育培养足够的材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