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经济与科技形势
当前中国经济将告别过去两位数的增长率,而进入一个中速发展的新阶段,即“经济新常态”。国家不再强调经济增长的速度,而十分看重发展质量。进入新常态,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要从粗放到集约,从低端到高端,结构调整的任务更加艰巨。正因为客观条件的变化,中国经济必然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结构不合理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隐含风险转向面临多种挑战。
当今世界科学和技术发展存在多点群发的新态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也正在日益兴起,形成了一些历史性的交汇,需求引领更为明显,创新驱动更为迫切。实践多次证明,科技创新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1.需求引领更加明显
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持续,人类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解决面临的问题,引领和驱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世界主要国家都把科技创新作为战略核心,出台一系列创新战略,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等重要领域加大投入,加强布局,抢占制高点;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产业结构,驱动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2.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群体突破态势初显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技术研发边界日益模糊,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随着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以及各种新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建立,人类已经进入到大学科的时代。转移转化、工程示范、企业孵化、风险投资、高技术园区等受到空前重视。
3.科技创新前沿领域酝酿革命性突破,孕育了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
信息科学和技术在未来30年内仍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将表现出以技术应用和市场需求为主导,通信、计算机与内容产业不断融合的发展趋势,屏幕化、人机交互、资源分享、大数据、访问权以及价值转移等新形态,引发经济和社会形态的深刻变革。另外,五代移动通信、超级计算机、北斗系统、太阳能、智能电网、洁净煤、3D打印、智能机器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下一代新能源汽车系统集成、车用燃料电池、固定源颗粒物控制、疫苗与抗体、先进生物制造、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绿色超级杂交稻等重点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也将占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4.科技体制改革将不断深化,科技活动体制和机制正在发生变革和转型
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以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变。科技资源的配置从行政配置为主过渡到市场配置为主。科技政策的制定更多地强调竞争政策,旨在放宽准入、激活市场、强化竞争、倒逼创新,用竞争政策推动资源要素流动,用制度创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市场需求有机衔接,推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5.技术创新模式发生转变,科学技术活动日趋社会化、规模化和全球化
科学技术将成为庞大的社会建制,研究与发展将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职业,科学共同体出现了由政府间转向民间的新的国际组织形式。创新资源和创新链条将面向全球进行整合,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成为重要的创新方式。
(二)部分省市科技创新最新动向和举措
1.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整体性政策意见,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广东率先出台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推出具体措施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推动政府从主导创新向服务创新的转变。上海提出围绕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谋划科技体制改革,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部署科技体制改革,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浙江根据创新链部署建设重点企业研究院,把将重点研究院建在企业作为建设企业为主体技术创新体系的重大举措。在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面,各地纷纷调整科技计划体系,浙江由35个调整为14个,山西由原15个重组为8个,以解决科技计划“分散化、碎片化”问题;湖北推进科技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推行重大项目招标,实现公平竞争,多中选好,好中选优。项目组织、评审专家、立项结果、资金安排等实行阳光作业,全过程追溯问责。江苏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构建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的体制机制,加强重点产业研发力量统筹布局,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产业链、创新链等战略层面的有机融合。
2.各出奇招力推科技成果转化
完善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引进高端研发机构、建设孵化器、技术交易等各类服务平台,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技术成果产业化。北京、武汉制定股权激励、科技成果管理权改革等政策,将科技成果转让处置权完全下放至高校院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苏州发挥科技镇长团的积极作用,利用派出人员所在高校、院所的科研和人才优势,深入县区、乡镇企业调研,深化产学研合作。
3.强力打造创新型企业梯队
通过设立各类科技计划支持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江苏启动科技企业“小升高”计划,面向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创新需求,扶持一批初创期小微企业,提升一批成长期中小企业,促进一批成长期中小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构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宁波实施“科技领航”计划,着力形成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上市公司的培育梯队。杭州的“雏鹰计划”、“青蓝计划”、“蒲公英计划”则针对不同创新主体的需求进行支持。天津将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创新驱动的突破口,大力实施科技小巨人发展战略,促进科技融入经济。
4.突出各类创新载体建设模式特色
湖北创新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模式,新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组建成立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全省重点产业研发力量统筹布局,着力构建多元共建、开放融合的新型产业技术研发体系。武汉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全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已达10家。南京设立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常州建成科教城,广聚各类创新资源,施行先行先试优惠政策,成为引领城市创新产业的增长极。
5.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
通过财政资金撬动银行信贷等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海加快建设科技信贷、股权投资、资本市场和科技保险“四大功能板块”。江苏推进科技支行、科技小贷公司在省辖市和高新区实现“全覆盖”。浙江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工作,科技企业购买保险公司的履约保证保险,同时政府拿出贷款风险补偿准备金,通过“政府 + 保险 + 银行”的风险共担模式,使无担保、无抵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杭州加大“拨改贷、拨改投、拨改保”等科技间接投入力度。苏州1/4的财政投入以“拨、改、投、贷”的方式用于科技金融,集中向间接投资和后补助方式靠拢。
6.大力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
通过设立各种人才引进计划,引进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上海针对从刚毕业不久的博士到最高层次的科技领军人才,实施扬帆计划、启明星计划、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计划等进行支持。浙江修订了科技奖励办法,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南京实施321人才计划,并责任分工到具体单位且列入考核。
7.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深圳制定了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与政策,设立了180亿元专项资金,规划建设12个产业基地和11个产业集聚区,集中力量开展重大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武汉实施“重点产业提升工程”,以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政策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成都强化集成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倍增式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宁波以建设新材料科技城为突破口,设立10亿元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大力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苏州设立专项科技计划支持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发展纳米技术、医疗器械和新医药战略新兴产业。
(三)对青岛的启示
1.进一步明确科技创新的战略定位
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未来发展的根本出路、活力源泉和希望所在。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
2.在前瞻布局中抢抓发展机遇
着眼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科学研判凝练出重点发展领域、重大关键技术和技术路线,以企业为主体,优先部署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意义、带动作用强的重大科技专项,建设若干国内外一流的研发基地、创新平台和产业园区。
3.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上海、广东等地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蕴藏的巨大潜能,鼓励科研人员潜心突破原始创新的“最初一公里”问题。鼓励产学研用、大中小微企业有机结合,加强新产品消费引导,突破创新成果进入生产生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消除科技经济之间的“中梗阻”,放手让市场“说话”、让企业发力。
4.创新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些省市在工作理念上还提出了由科研管理向创新管理转变、由项目科委向资源科委转变的新的工作思路,推动科技管理由单纯的项目管理向综合的资源管理方式转变。同时以产业思维指导科技工作,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创新服务。
5.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各省市把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对不同发展期的企业给予资金、政策支持,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力促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活动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6.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各省市通过规划建设产业园区、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培养高端人才,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形成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