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之中,为什么演化论姗姗来迟?这主要是受到固有思想即神创论的束缚。人们有理由去了解,为什么神创论能够主宰人类的思想如此漫长的时间。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一个“大生物链”学说。他将自然万物描述为一个有序的梯子:无生命物质是这个世界的基础,排列在梯子的地底部;上面依次是植物、原始的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人、各级天使、上帝。草草一看,这似乎是一幅生物演化图。但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个梯子上的阶层或序列是固定不变的。这种静止的状态解释了人类不平等的合理性,所以一直受到上层社会或统治阶级既得利益者的广泛青睐。虽然,人类早就发现了地层中的化石及其“发展”顺序,人们依旧将生物界的起源解释为神的旨意。
起初,人们将化石解释为上帝用生物的样子来装饰他所创造的石头,以否认化石记载了曾经的生命。后来,化石的有机特性被证明,提示过去的许多生物已经消失了,但科学家提出了间隙灾变说来解释这一现象。科学家认为,在诺亚方舟之前已经发生过多次洪水,每次洪水过后,上帝都慷慨地创造了新的生物。由于上帝的造物活动是断断续续的,所以他所创造出来的生物也会不同,从而使自然界看起来具有发展上的阶段性。18世纪的时候,人类对生物的适应现象和高效率越来越惊奇。科学家提出了意匠论,认为生物的适应器官自发的很不可思议,这必定是上帝特意安排的。这赋予传统的基督教以新的生命。所谓“只要有设计,就有设计的人”,那个设计的人就是上帝。即使演化论认为,生物的痕迹器官的存在,是演化的明确证据,但神创论依然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例如,关于昆虫的缺乏飞翔能力的翅膀,他们的解释是:上帝保留此类器官是为了保持“对称的美”。
由此可见,种种关于生物变化的念头和想法,都是欧洲当时的主流社会所绝对禁止的。即使从哲学的层面来说也是如此。柏拉图的“本质主义”思想,也曾经非常流行。柏拉图认为,物质世界只是幻想,人类从中得不到可靠的信息,唯一真实存在的是永恒不变的理念和形式。这意味着,有关生物变化的种种迹象,都是人类的错觉,都是不可靠的。正因为如此,生物演化思想的产生和传播,是一项划时代的壮举。在教学实践中,有关神创论的分析,有助于深化对演化论的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