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影响显著的气候变化智库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气候变化智库提供了诸多重要启示。
第一,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促进多种类型的智库积极参与气候变化领域研究工作,提升话语权,维护国家利益。为此,需要充分发挥大学在气候变化研究方面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与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跨国联盟,深人开展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大学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大型企业的交流合作,创新合作方式,拓宽合作渠道,实现科学研究与企业生产的良好结合。此外,重视科学成果的宣传,丰富发布方式,增加公众对气候变化相关知识和进展的了解。
第二,遴选有影响的国际官员和专家担任气候变化智库的领导者。例如,印度能源与资源研究所的所长帕乔里是国际盛名的气候变化研究专家,曾于2002年当选IPCC主席;再如,世界资源研究所董事会成员包括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瑞典前首相佩尔松、美国环境保护局前署长鲁克豪斯、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主席拜内克等。
第三,关注热点问题开展研究,并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哈特兰研究所在气候变化、全球变暖问题上的立场及理念或许不同于世界上的主流声音,但有坚实的论据并坚持自己的观点,从而备受关注;美国等发达国家专门针对气候变化领域国际谈判的热点或敏感性、有争议性(长期、复杂性)的问题设立了长期战略研究计划,并成立全球联合变化研究所。
第四,设立“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奖”。例如,印度能源与资源研究所(TERI)创立了“环境保护杰出奖”“企业社会责任奖”等有一定影响力的奖项,颁发给印度及国际环保领域的杰出个人或机构;通过这些奖项的颁发,吸引全球的关注,增强研究所的影响力。
第五,建立“气候变化国际研究论坛”。如斯坦福大学能源建模论坛(EMF)、欧洲气候论坛(ECF)、牛津气候变化论坛(OCF)、剑桥气候变化论坛(CCF)、MIT全球气候变化项目等;EMF通过召开斯诺马斯会议、综合评估模型协会年度会议等,发起有影响力的专题讨论,影响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制定。
第六,依托“973”“863”等重大科研专项,制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计划”。例如,美国全球能源技术战略计划(GTSP)是在全球范围内公共与私人合作的背景下,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而设计的一个长期研究项目。2011年已启动该计划第四阶段的研究。再如,国际气候与社会变化研究所(IRI)是在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指导下,由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哥伦比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共同组建的研究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