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发现或一项研究是否具有创造性及其创造价值的大小,需要实践的检验和社会的承认,以做出评价。这是科学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经过前验评价后,用演绎推理从最可检验的理论或假说(假设)推导出预见,同观测、实验、生产中的应用结果一一加以比较。这一步叫后验评价,即实践检验,也叫排除错误。
前验评价中所提出的解决方法还是假定的,究竟是否真实可靠,还不能十分肯定,只有经过实践的证明,才可以使人信服。因此,当一组实验或一组观测符合结果时,还需要进一步搜寻证明,方能确信自己的设想正确。即使假说为若干实验证实,也只能被看作只有在进行实验的特定条件下才是正确的。这里有两种情况:
一是研究人员所需要的就是这一假说被实验证实。这样,他(她)就有了一个解决眼前问题的办法,或有了一个为某种理论需要的假说,以便为进一步研究该问题进行部署。
二是推广自己的假说,把假说应用于各种具体的情况,看它的适用程度如何。一般来说,如果假说(假设、方案)在实验或实践中能经受一种关键性的考验(检验),而且符合一般科学理论,那么它就可以被接受。
如果观测或实验的结果不能证实假说,有时就用一种能起澄清作用的补充性假说来适应矛盾的事实,而不是一股脑地抛弃原来的假说。这种修正过程可一直进行下去,直到主要假说附加了一大堆特设条件。是否走到这一步,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个人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到此,大厦(旧假说)开始倾倒,而代之以另一座大厦(新假说)。它更合理地综合了现今可以获得的一切事实。
排除错误既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科学方法的特征;研究人员要批判和检验所提出的大胆猜想——试探性解决(理论、假说、设想和方案等)。批判是找毛病,检验是排除错误。如果检验的结果表明这个猜想(假说)是错误的,那就加以排除。通过批判和排除错误,可以确保猜想中的虚假内容减少或不增加。
简单地说,排除错误可被归纳为“大胆尝试,严格检验”。因此,后验评价最后确定假说是否真实可靠,并确定了理论的被“确证”的程度。基础研究的确证标准是看能否解释新的自然现象,而对于一时无法检验的假说或理论,需要经受自洽性、简单性等逻辑证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