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中,单枪匹马、独来独往的科学“骑士”已经很难见到了,也许还有个别的单枪匹马搞理论物理或纯数学的人。现今的科学研究大都是由一个团队(通常是一个课题组或研究组,规模大小不定)的集体进行的。往往有这样的情况:研究集体的规模越来越大,使用的设备越来越大型化,研究方式越来越社会化,而一个人所能做的事和越来越大的科研项目、课题相比是越来越狭小。“大科学”这个科学学的名词便指的是这种规模大、耗资多、集体研究的科学活动。这是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和趋势。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与中科院、国家部委和高校的一些研究所就是从事“大科学”的代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越来越成为集体协作的产物,成为一种团队活动(team work)。一方面,研究对象或工作对象日趋复杂,需要不同知识背景的科技人员互补;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活动越来越依靠技术手段,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是不可或缺的,需要不同技能的科技人员合作。因此,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团队越来越成为现代科技活动的基本单位。
在这个集体中从事科学研究,团队精神是决不可少的。不管团队的规模是大是小,重要的是它的运作方式和风格。团队的作用是要使首席和团队成员之间以及科技人员之间的交流更有效,更有利于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展创新性实验,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形成研究的风格与品位。在团队中,每个人员不仅依靠别人创造出来的知识、信息、方法和仪器设备来进行科研工作,更是处在研究集体之中,直接地和团队的群体为完成同一个项目进行分工、合作和奋斗。因此,在团队中,特别需要发扬大力协同、团结合作、讲求正气、既竞争又交流的团队精神:每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创见和想法)贡献给它,人人都努力在前人和同辈人的工作上添砖加瓦,各献其长;同时通过相互交流和批评,使科学思想(创见和想法)得到肯定、修正或扬弃,由此得到启发和提高,既合作又竞争,共同推动学术发展和进步。
我常常评阅一些博士学位论文,发现了一个普遍性的现象。那就是,在一些大的课题组里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其学术水平普遍比小的课题组和单干的要高一些,发表的文章也多一些。这固然是由于前者的经费充足,仪器设备先进,课题又是学科的前沿,但更主要的是有集体群策群力的优势。由此可见,一些优秀的研究生奔向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与中科院、国家部委和高校的研究所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一个好的实验室有好的研究方向、好的研究条件和好的学术团队,远比单纯有一个明师要好些。
大多数研究生在团队中受到了集体的熏陶,思想认识有很大的提高,认识到从事一项科学事业,单枪匹马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依靠团队的集体力量,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在团队中,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向优秀的团队成员学习,时时鞭策自己自我充实。此外,要尊重团队内的每一位同事(不仅是老师和同学,而且包括一些技术人员和技辅人员),努力向他们学习和请教,与大家一起共同培植良好的团队精神。那种不尊重别人,只想个人冒尖,不善与人合作,而且嫉妒心很强的人,是很难做出大成绩的。我深深感到,团队良性竞争的环境往往更能够充分体现个人的价值,敦促自己进步,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使自己更加优秀,并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因而一个宽容、善于合作、富有团队精神的人取得成就的机会就更大。这不仅在学校里是这样,将来到社会上亦如此。当然,在一个团队中也难免出现“南郭滥竽”的现象,故要从制度上保证研究生自己独立做学问。不过,我也见过一些团队精神很差的人。个别研究生怀有阴暗的心理,钩心斗角,认为帮助了身边的同学,就是给自己多了一个竞争对手;也有个别指导教师对自己的研究生留一手,生怕学生把他的一点点东西学了去,甚至把学生作为自己的劳动力,为攫取自己的名利服务。这是应该引以为训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